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性别工资差距——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来源识别

来源 :经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其次,依托于中国微观数据,采用多元倾向得分匹配和“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估计方法,定量测度了上述两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缩小企业内部性别工资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外资进入、经济开放和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内性别工资差距缩减作用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本文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区位选址决策,为国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提供参考,为缩小我国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经略十载,情济百年"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式后,论坛开展了以"新时代,如何做好经济学研究——青年经济学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戚聿东等六位"北清人师"经管学院院长共话青年学子发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百余名学术代表参
期刊
期刊
《收入水平、收入分布与进口需求》(2020年第2期)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显著提升,中等收入家庭占比增大.与此同时,居民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提高,进口需求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该文利用2002—2017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UHS)和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主体的需求收入弹性入手,探讨了收入水平和收入分布对进口强度、产品范围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期刊
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本文使用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及备案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等,从外商资本追加视角考察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对中国"稳外资"目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显著抑制了外商资本追加,企业利润率、生产率和创新水平是重要的作用渠道.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对在国内供应链嵌入程度、投资者数量、股权配置和所处地区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的企业影响不同.提升国内供应链的创新水平、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可缓解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
创新带来的收益在不同群体间并非均等分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幅增长,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动人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分割.那么,创新会对其工资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创新对流动人口的工资产生显著溢价,且对更高学习能力的流动人口产生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目前,只有中部地区与发达城市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流动人口提高工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信息化程度深化是其影响流动人口工资的重要途径.最后,中国在现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模仿创新对劳动力产生工资溢价.
编者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于2021年11月13日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论坛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122家重要期刊的136位主编、社长和编辑部负责人,围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如何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
期刊
2021年11月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研究团队在蚂蚁集团研究院和网商银行的协助下,调研并发布了《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季度营收达13.1万元,创下近一年来新高,同时信心指数平稳回升,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乐观区间,显示出较强的经济韧性.
期刊
期刊
《土地财政还是土地金融?——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2019年第1期)基础设施投资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为什么目前很多国家都存在基础设施投资落后、供给不足的问题,难以复制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科学》从2020年第1期起对杂志封面进行了全新改版。同时对在线投稿系统的个别功能进行了升级,投稿须知及稿件体例也进行了更新。为便于投稿和查阅,现将各项变更内容统一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