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与建构——新文学史研究主体思维的沉思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中国新文学史(即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现已出版的新文学史著作据有人统计约百部;尤其近十年来,思想解放运动带来了文学史研究的新繁荣。相比之下,“文学史学”的研究显得相当薄弱,除了在报刊杂志上偶而能见到一些零星的探讨文学史问题的文章外,尚未正式出版过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学史学”专著。虽然近年来
其他文献
考察普列汉诺夫的文学史观,不能不先简单地提及他的思想来源。我认为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坚信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声
目的:探讨西非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的短程高效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8-12月在塞拉利昂第34军医院和中塞两军热带传染病防控中心诊疗的无并发症恶性疟疾1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
适用主题:信仰;逃离现实;心灵净土……和一个朋友聊起了西藏时,他说:“我特别想去趟西藏。现世江湖混得太累了,相信去了西藏,一定能找到一种超脱。”很多人喜欢把旅行当做救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培源说:“科学本身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这话一语道破科学的真谛:在漫漫的长夜中,生命正是伴随科
关键词宋人笔记《国老谈苑》有一则故事:王旦在中书(宰相),祥符末大旱。一日,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号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劳极矣,相公端受重禄,心得安邪?”
适用主题:耽于安乐;懂得吃苦;珍爱青春……“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
导语“我们站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我们是二十世纪的众王骚动。在它的黑暗里,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我们来自
《Colour Publishing》杂志在其第二届全年最创新及主要产品调查当中,选出爱克发Studio Cam数码相机为1995年度12款最佳新产品之一。该杂志尤其赞赏Studio Cam专业的FotoTun
余秋雨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
<正> 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语言的研究上,提出过以意遣词,以词达意的理论,侧重于语言的传情达意功能。由于语言的研究始终徜徉在表白功能一个维度上,因而也就只见出文学语言的局限,产生“得意忘言”、“妙在不言”之说,中国禅宗提出一个“悟”字(意会的不少传达性)。这种研究的线性思维,只看到了意对言的主宰意义而不见言对意的潜在桎梏。近两年有人提出“语言是牢笼”的新见地,认为语言是经过历代人创造出来的,实质已成为一种文化模式,因而对作家有一种有形无形的约束力。在此,议论者已窥见了语言从言语主体中的异化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