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对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贯串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对于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学会现有的知识就足够,还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拓展,再通过创造力创造出新的学习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对于提升学生各项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够重视,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创新能力,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新,提升数学成绩.
  一、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后,开始初步提升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形成,并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建立正确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初次尝试自我思维创新之后,会通过逻辑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运用.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事业要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而不是将目光单纯地放在成绩上.然而,多数学校依旧片面地看待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并未有效落实.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思维的新途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教育部对于各中学提出教育改革,但是从本质来说,教育体制改革并非短期能够完成,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最后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依旧有待加强.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其本身的创新能力无法充分的体现.笔者对国内现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学习方法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初中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数学非常执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数学,但是成绩依旧不理想.这类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合理,严重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开始迷茫,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比较笨学不会,最后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都有上述的情况,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方式不但无法提升数学成绩,反而使学习过程受阻,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受到影响.
  在教育部推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之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本身就比较难懂,又长期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所以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认知不够到位,也积极奉行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大量的数学知识给学生灌输进来,并没起到一点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当前初中教学中,教师虽然根据新课改要求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传统思维依旧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学生表现得非常被动,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1].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无法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的动力
  因为教师未能将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转变过来,所以教学呈现的模式像小鸟等待鸟妈妈的喂食一样.学生习惯了教师的授课模式,产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现象,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受到禁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更适应教师直接将知识教给自己,不愿意再去自主思考,对于数学缺乏探索的兴趣.从教育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师的不正确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压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等待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喂”给自己,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贴合实际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先抛出一个吸引学生兴趣的点,学生的兴趣被提起来,自然就愿意充分地去思考.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能够有效地利用知识进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讲授知识点,学生根本不愿意认真听.教师可以将知识简要讲述一遍,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班级里的一些事件进行概率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班级里有42个人,下课之后每个人走出教室迈出第一步的脚是左脚还是右脚?”“同学全部迈出同一只脚的概率有多大?”“假如反复三次这个过程,能保证概率值相同吗?”教师提出问题后,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学生收集数据,自己根据概率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概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概率知识的印象,使学生了解了知识内涵的同时能够把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   1.直觉思维.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通过逻辑思维的推理获得结果.推导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快速地应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方程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列方程用到的公式进行归纳,使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同时,能够发现公式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找到规律,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便于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2.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发散性思维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从根本上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而并非只是表面理解,避免后续考试时同样性质的问题换了数据或者稍微做出改变,学生又不知该如何下手了.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真正掌握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其他问题的解答途径.数学教学中也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采用发散性思维,但是对于一些多解法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怕出错,敢于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思考[3].
  例如,在方程的计算中,对于未知数需要设定数值为x,以方便求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232,求两个数.”学生很快能想到的就是将其中一个数值设定为x,另一个数值为x 2或者x-2.从方程的角度来看,数值是未知的,需要通过建立方程求解,而解答方式明显不止一种.教师可以将接下来的创新思维活跃时间交给学生,学生会根据最初构想的解决方法联想到其他的解决方法,如问题中数值设置为2x 1,2x-1也同样能得出答案.这个过程锻炼的就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问题是固定的,但是解决方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有不怕出错的精神.
  再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时,会涉及证明角相等、线段平行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对于不好探究的线段,可以作出辅助线,利用辅助线证明三角形中不同的角大小相同,从而得出要证明的结论.学生通常会就近选择画辅助线而获得解题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辅助线,一样可以证明角度、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答案.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充分的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基于实践找寻答案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创新思维能力,并找寻答案.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求知欲的培养也有推动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敢于质疑的态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来解决学生的疑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对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不管边长如何变化,三角形内角和的值都不会变化吗?”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张卡纸,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做出一个三角形,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出三个内角的角度,从而计算出内角和是180°.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多次的实践得到:三角形无论如何变化,只要还是三角形,其内角和就是不变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问题进行探索获得的答案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四)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不基于兴趣,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中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上的知识,没有互动,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现阶段,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和同学积极讨论,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
  例如,从“三个方向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若直接讲述视图,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教学中,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体的三视图,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个正方体堆积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其三视图的样子.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三视图,让学生猜测还原后的物体是什么样.这样展示出来的教学内容学生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数学教学的短片或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想象空间,实现教学革新的目标[4].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氛围的烘托下,能够充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和学生多交流、多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不会的地方不要急于批评,应该温柔地鼓励学生再想想,或者引导式地一点一点带动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不要急于直接讲解,应该留给学生互相探讨的机会.学生通过互相探讨能够加强沟通,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存在于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积极引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此外,师生之间还应构建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进步.
  【参考文献】
  [1]楊成芬.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N].贵州民族报,2020-08-12(B03).
  [2]林子安.造氛围、搭平台、蓄动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0(15):20-21.
  [3]杨英.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4):95.
  [4]童卫红.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105-106.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的研究,对PowerDesigner提供的完整企业分布式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功能和建模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在结合"人事基础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后
跌宕起伏的历史镜像中,社会变革的过程透视着近现代史叙事方式的进阶。历史实在与历史想象的嫁接、糅合与交织映射了近现代史解释模式的多维化。叙事方式的流变反映了政治意
新总理记者见面会或曰记者会,历来为中外媒体强烈关注。原因不言自明,新总理及其国务院新班子的新面孔本身就是新闻,因此能弄张进场券就是莫大的荣耀和幸运,起码可以好好地照些相嘛。在如今手机就是相机的年代,“立此存照”变得那么轻而易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新总理及其国务院新班子的答问之中,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会传达出强烈的崭新的施政信号,有时我们说施政纲领都不为过。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对李克强总
【摘要】在时代不断发展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教学方法及教育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如今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参与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意在提高教学效果,促使数学教育更好
【摘要】“STEM”教育理念当前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工程、技术、科学等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并且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构建更加生动与立体的知识体系.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在“STEM”视角下,将工程、技术、科学应用在数学当中,最终使数学教学路径得到拓展,这也是当前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STEM”视角;
<正>~~
期刊
决策树是分类方法中的常用之一。对当前常用构造决策树的方法ID3和c4.5,最具代表性SLIQ和SPRINT算法进行介绍,在结合实例对ID3和C4.5算法构造决策树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算法的
学界关于立法依据条款是否有必要设置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民法学者和宪法学者之间。学者们就宪民关系展开的立法依据条款的论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立法实践。然而,在贯彻落实税收
本文详细分析了小波基的基本性质及进行小波图像压缩时应考虑的因素,通过仿真实验对静态图像压缩中小波基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摘要】合理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交互非常有必要,其不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不过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氛围枯燥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交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交互;学习影响  引 言  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