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7-0108-02
游戏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完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游戏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满足感。在展开游戏教学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更要牢牢把握好课堂节奏,避免因为游戏的进行耽误教学进度,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打造高效率课堂。
1.游戏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游戏活动的代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解到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学习《观察物体》时,可通过对玩具进行观察的方式来教学,将观察物体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到游戏中,准备数量多并且不同种类的玩具,将这些玩具放在课桌上,分别找两个同学站在桌子旁边,教师随机说出其中两种玩具名字,学生要快速找到玩具,只有同时找到两种玩具的同学才算获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以便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
(2)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完美融入游戏化教学方式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打造高效率课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你听我讲”活动,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授课,其授课内容不具备局限性,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个故事,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游戏化教学的融入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利于展现教师的新颖教学方法,增加亲和使学生愿意相信老师,提高信服度。游戏式教学的融入,师生能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共同探讨问题,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下课休息时间与同学进行谈心交流,关心其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或者参与到学生中的游戏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2.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措施
(1)通过游戏学习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数学教学迎来曙光,新课学习内容要适合课本要求并且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性。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点,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例如,当教师教授乘除法时,可以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更快完成比赛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借助游戏开展教学,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建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在课堂的舒适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跟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类型,尽量使游戏与教学内容贴合,提高游戲活动的目的性,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数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灵活运用生活中素材,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利用游戏温习巩固,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的温习巩固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对知识的最终总结。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知识点。比如,借助游戏活动进行复习活动会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以四人一组的背诵比赛,通过快问快答、成语接龙等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4)利用游戏,巧妙构思教学内容
教学要利用游戏,巧妙构思教学内容,将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与游戏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游戏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转移其注意力,增加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堂,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案例:平均数问题,内容来自三年级数学课本,主要利用游戏,巧妙构思平均数知识要点,针对计算其内容的主要办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应先拿出水果篮,将其
放好桂圆,把玻璃罩放在讲台上面,开始讲解游戏规则,该游戏被命名为“水果探险乐园”让第一组学生摇动果篮,桂圆被摇出后,第二组学生开始计算分配问题,达到了平均值方可以继续游戏。桂圆被摇出20个为例,第一组学生开始计算分配问题,若要5人获得,需要如何分配?四个人怎样分均分配,这个活动可以持续进行,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体会平均分配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平均数的学习。
(5)利用游戏,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已经开始退步了,唯有游戏化数学教学才具有灵活性、有趣、具有无限性,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完善更加适合现代化教育的方法,同时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利用游戏,创新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小学生人数、教学目标、学习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将游戏化的优势更好的体现在课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时,可以依据现实生活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设置,例如,银行纸币兑换和超市购物游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纸币运算,并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错。
(6)借助游戏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借助游戏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學,其游戏课堂势必会让学生受益,达到师生共同参与,借助游戏教学时,通过分组的比赛形式进行设定,例如,统计知识,上课前10分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到教师食堂参观,记录用餐人数,女教师用餐人数,男教师用餐人数,按照性别对其统计。教师在课堂上,分享学生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交流,针对统计出现了哪些错误并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进行计算,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7)结合游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数学水平的培养,同时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游戏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借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巩固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圆的面积教学,教师在设计内容时,需要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收集圆形图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圆的面积”,学生会主动拿出收集好的图形,在此基础上设计游戏图标,并说明其游戏规则。学生会在设计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游戏障碍,最后对设计好的游戏图标给予奖励,针对课堂所学的圆的面积内容给予巩固,同时锻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从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为今后学习好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已经开始应用游戏化教学,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构建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具有趣味性”的心理,展示了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打造了高效课堂,切实实现了高效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令彦.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J].教师,2017(21)
[2]潘小锁.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