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以津梁润书香 阅享课堂凝素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尔夫曾说:“书架上摆着各种语言的书,他们的作者来自不同的民族,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习性。图书馆外,驴子在嘶叫,女人们在水泵边聊天,马儿在田野上奔跑,我们从何入手?我們如何从纷繁复杂理出头绪,以便从我们所读的书里获得最广泛、最深刻的乐趣呢?” 在我看来,牵以津梁润书香,阅享课堂凝素养,是一条读书佳径。
  每一次阅读之旅,都是一次独特的经历,不能陷入芜杂,不能只图新鲜,而应该找到一颗萌发的种子,并将它根植于课堂这片孕育阅读生机的沃土上,丰富课堂这座储备阅读经验的宝库,从一本好书出发,触向远方,点染原野。
  课堂是创造文化氛围的阵地之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极其吻合课堂文化浸润的精神需求。它将阅读分为“复述”“解释”“评价”“创造”四个不同的层次,在逻辑模式上彰显互有包含、逐层递加的特质。阅读过程中通过“复述”“解释”的方式把不同作品中包含的信息读出来,甚至读到当下的世界里面来;通过“评价”“创造”把自己的意见读进去,把时代的密码读进去。这种读进去、读出来的方式,便是一个人整本书阅读的架构:既是方法的架构,又是能力的架构。在“读进”“读出”的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评价是弹性的、灵活的。它不再是枯燥呆板的模式,而是释放生命活力的舞台,重在亲身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整本书阅读课需要寻找一条切合学生实际、有教育意义、有生活实感、有生命质感的研究之路。
  一、精准定位,构建课型
  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准的课型定位尤为重要。导读课激趣,研读课启思,成果展示课显才。
  导读阶段推荐阅读书目,甄选版本,激发阅读兴趣,创建阅读任务单。
  研读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进行关键章节的阅读指导和主问题的引领;二是指导具体阅读方法,关注相关的信息,完成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图;三是进行思辨式阅读、混合式阅读。
  成果展示以阅读感悟、阅读策略为内容,以交流、辩论、舞台剧等形式进行阅读分享;以同一主题、同一作者为核心进行拓展阅读;以读促写,实践创意读写。
  二、精密部署,支援策略
  1.明确整本书阅读标准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向一部完整的作品。从不同类型的作品出发,探寻整本书阅读不同方向的切口,教师给学生一个“面”,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捕捉匹配自己个性化阅读的“点”。整本书阅读的标准就是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框架建构,从兴趣出发俯瞰,以问题为本解剖,与明理共情汇通,旨归于精神。
  2.注重整本书阅读指导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整本书阅读也是如此。脱离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或许会游离四方,缺乏聚力。缺失合作交流平台,学生或许会耽于己见,缺乏共进。从阅读行为养成上来说:激趣促成亲近,细研助力沉潜,展示凝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广阔场域,泛读、精读、猜读灵活转换,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互整合,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对接融通,使教学保持弹性,使学生跳出整本书阅读的负累,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空间,消除与整本书之间的隔膜。
  3.评价整本书阅读成效
  立足于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分享的阅读品质。注重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设计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参与的评价模式,促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的放矢,凸显成效。
  三、精心研究,着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学生存在阅读的差异性,阅读方案是否可行,个体成员如何参与,智慧才情怎样迸发,一系列的未知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或许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定会使他们触摸到整本书最动人的脉搏,从而感受到整本书阅读课堂那贴心的呵护、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
  一个支点的轻微撬动胜过一次完整评价的强行灌输。感悟、探索、鉴赏、创新,都是心灵在书中的穿行,它需要着力于一份自由与从容。阅读如土壤中渐渐冒出的新芽,只要春风拂过,就会点染四野。教师以课堂为阵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摸索方法、激活思维、涵泳品味、探究思考、体味内核,这样就能形成多元解读平台,产生思维碰撞合力,让整本书阅读常读常新。
  牵以津梁润书香,阅享课堂凝素养,以仰望的姿势,寻独特的风景,这是一种饱含责任与智慧的素养,这是一份浓缩热爱与执着的幸福,不尚空谈,潜心研究,不负使命,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借助互联网软件开展班务管理以及家校沟通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频繁的信息轰炸让家长和教师都叫苦不迭,从而引发出了许多不必要的家校矛盾。特別是由于农村学校的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理解不到位,软件操作不熟练,使得家校共育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因此,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共育已经成为现代化农村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因地制宜,主动适应家长习惯  辅助教学的应用软件不但数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扩展,如何解决课程内容多、要求高、时间少、任务重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对教师来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调查研究,从优化体系建设、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识字效率低,学生只是被动识字,回生率高,错别字多,写字时敷衍了事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根据汉字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写字分开,要重视在生活中识字”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如下。  一、激发学生识字、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