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是这两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其列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您认为今年这一突出问题的解决会有哪些实质性的进展?
苏海南(以下简称苏):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报告里面把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问题列为解决得不够好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之一,排在六大问题的第四位。而网上的一项调查则把这个问题排在了前三位,可见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之高。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抓两头。首先要抓“低”的这一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已有部署,各有关方面也在研究并着手推进。
职业:2005 年,苏所长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出了“提低、调高、扩中”的思路,后来,我们发现,这一提法成为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一个原则性口号,被写进了许多政府文件中。
苏:可以说我们的这一提法与中央精神不谋而合。就这六个字、三个方面来说,“扩中”这一块,虽然也很重要,但它是个慢慢培育的过程,相对于两头特别是低的一头而言不是那么突出,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要抓好两头,特别是低的这一头。
关注低收入群体,“提低”重在两头
职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点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
苏:说到”提低”,有五个方面工作要做。
一是提高农民收入,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与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偏低,提高他们的收入始终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第一大问题,也是老百姓的呼声。
二是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等。
三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对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这正是“保低提低”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是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报酬权益。要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及时加以查处,包括克扣拖欠工资、人为地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蓄意提高劳动定额标准,通过变相的方法来降低劳动者应得的收入等行为。这其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见成效,今年底要解决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五是调资不能“只涨老总不涨员工”。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只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虽然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所有人都有关,但这一机制对低端收入者至关重要,因为中层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其工资的足额支付和正常增长都不会有问题,但低端岗位劳动者的工资正常增长是很难保证的,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可使“提低”落到实处。
打破行业垄断,今年将有五大举措
职业:解决行业垄断问题,今年将会有哪些政策举措?
苏:概括说,“提低”这一头的重头戏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解决城镇的低端收入者收入保障的问题。
另一头是“调高”。对如何“调高”社会已经形成舆论共识:对于高收入者要进行税收征管,对于垄断行业要加强调控。国家已经和正在以及将要采取的调高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高收入者要进行税收征管。包括要求年收入12 万元以上者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并加强征管就是措施之一,继续打击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二是抓垄断行业的收入调控。一是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进行调控,这项工作已经有所进展,其核心是对收入过高的垄断行业企业,严格审核其工资基数和效益基数,对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1:0.7 以上,下调为1:0.6;另外,对一些企业的挂钩指标也进行了调整,把实务量、工作量的指标尽可能减少或者取消,集中到经济效益方面,而经济效益,把利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尽可能剔除客观原因造成的利润增长因素,以避免大幅度增加工资的情况出现。这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收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是对垄断行业进行重点监控。现在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把垄断行业作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看它是不是真正按照国家政策调升工资,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进行查处。
四是研究确定国企老总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合理比例。企业管理者与一般员工人收入拉开一定差距是应该的,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差距不能过大。现在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国有企业老总和一般职工的收入比例关系,这个比例确定后,将对国企特别是垄断企业的高收入者起到限制作用;还有一些地方规定,垄断企业人均工资增长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将有利于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五是征收资源占有税。限制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收益源头上下工夫,对垄断行业的利润,特别是资源占有征收资源占有税,将其非劳动创造的利润部分上交给国家,这将是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办法之一。
当然,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突出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彻底打破行业垄断。
职业:目前,技能人才紧缺,部分地区招不到工,但从全国范围看,工人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技能人才的薪酬和其他专业人才相比,收入差距较大,这说明了什么?
苏: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工人工资增长机制,一些地区基层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多年没有变化或增长少,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有些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没有按技术贡献得到相应的调整,收入水平相对白领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技术人才本身的技术水平未达到较高的要求,薪酬待遇也难以提升。深圳前几年就曾用30 万元年薪招聘技能人才,但没有人敢去报名。相信随着政府、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技能人才的各项政策会得到切实落实,其劳动付出将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回报。
规范、诚信、监督、严处国外四大借鉴点
职业:您对国外的薪酬分配制度可能有不少的研究,那么您认为,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可借鉴国外哪些做法?
苏: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应该说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都普遍存在。许多国家进入市场经济成熟期后,这一情况有明显好转。从国外的经验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市场经济本身的完善,市场行为的规范化。这恐怕是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最基本的措施。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二元体制,旧体制打破了但是旧的东西还存在,新体制又没有健全完善,就很容易出现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完善进程较快,市场行为有序、规范,那么一夜暴富、几天暴富的情况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看到,外国资本愿意进入中国市场,除好的方面不说外,其中一点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现在还不完善,投机获利的概率高,他投一点资可能就赚一大笔钱。在规范、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诚信价值体系的形成。去年我们到东欧考察,发现匈牙利和波兰等国(这几个国家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企业克扣、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很少。据介绍,这些国家的诚信文化很浓厚,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我国也有着优良的诚信传统,儒教、国学提倡诚信和道义,今天,我们党通过对全党进行的“八荣八耻”教育,通过社会道德体系、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弘扬,重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使整个社会形成文明、诚信的风气,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比较健全的法律和严格有效的监督。法律的有效监督是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舆论监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舆论监督非常厉害,不管你是多有钱的财主,多有地位、有名气的名人政要,只要你触犯了社会公平交易的法律,获取了非法收入,都将被舆论的火力所重创。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对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舆论的反馈,又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给政府,转化提升为政策,对解决分配领域的问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对非法收入加大打击力度。国外对非法收入打击力度非常大,比如通过税收、公平交易法等,对获得非法收入者严厉查处。在挪威,有个说法叫做“受贿零容忍”,就是你受贿100 万元是犯罪,受贿10 块钱同样要定罪,哪怕你拿一分钱也要戴上一顶受贿罪的帽子。
薪酬制度改革两大新特点
职业: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 元,比2005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8364 元又有不小的增长,您认为2007 年的薪酬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苏:我认为2007 年薪酬水平还会继续提升,依据是这样的:每年的GDP 增长10% 左右,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大概在12% ~ 13% 左右。2007 年,我国GDP的增长预计在8% ~ 9%,所以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肯定是在10% 以上,应当在12% 左右,或者略高一点。
职业: 前不久,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Hay( 合益) 集团调查称,2007 中国薪资涨幅将居全球第一。
苏:咨询公司预测的可能是某个群体或者某个行业,不会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就个别群体或个别行业而言,工资年增长百分之十八九甚至二十都是可能的。总的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虽然不均衡,但仍在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所以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还会呈现比较好的态势。
职业: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将在多长时间内有所改善?
苏:行业、地区、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结构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最近指出,国家发改委将在四个方面推进关系到民生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改革。“垄断行业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这些行业往往从行政性管制和市场垄断地位中双重获利,形成了丰厚的既得利益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能力。”陈德铭表示,他已经注意到了去年公众对垄断行业反映强烈。因此,对于垄断行业,不仅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我相信,如果对垄断行业的调控措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落实,其它有关调控收入分配的措施也陆续出台并落实的话,那么,不同行业、地区、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
职业:薪酬制度改革将有什么新特点?
苏:新特点之一,是企业更有意识地把薪酬制度改革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之中来进行,把薪酬改革与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平台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等更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特点之二,是分配关系不合理问题,将成为薪酬制度改革关注的重点。为此,有些理念将有所调整,比如原来“拉开收入差距”的提法将被“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所取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虽然在某些国有企业里,应有的差距还没有拉开,但也有一些企业差距拉得过大,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高层领导收入过高和一般职工收入增长太慢、水平偏低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
关注两大流行词:晒工资与“无直接利益冲突”
职业:今年有一大流行现象,就是过去很隐秘的收入好多被搬到了网上,谓之“晒工资”,您看过这类网站吗?对这种形式有何评价,您从中看出了什么?
苏:我也听说这一新闻了,我觉得这种晒法挺好。第一,说明某些行业、某些群体、某些人对于自己的工资跟别的岗位人员的工资的差距感到不合理,也可能他自己的水平已经不低了,但横向一比,发现还有比自己高的;有的人工资确实不高,当然心理感到不平衡。更多的人晒工资,是有话要讲,有情绪要发泄。第二,这种情况说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需要通过恰当的渠道来反映。有了专门的网络,多了个舆情反映渠道,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和问题,所以从总体上说我是赞成这种方式的。
职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行业垄断和无直接利益冲突”,说的是有人因为被拖欠了工资、受到不公正待遇等找老板或一个行业理论,很多跟这个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也纷纷前来打抱不平,您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吗?
苏:应有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证,当事人会很气愤,其他非当事人感觉到分配关系不合理,也想声援一下当事人(也不排除有些人是看热闹的),只要不是采取违法过激的行为表达诉求,我觉得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如果有人同情、声援,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一定不要采取过激行动。如果这种情况形成群体行动,是值得社会重视的,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引发问题的根源。
薪酬研究课题侧重热点与实用
职业:据我所知,去年您和研究所有两项重要研究课题,这两个课题的成果怎样,对劳动工资的现实工作有哪些价值?
苏:去年的国家科技部课题“深化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已经结题出书,书名为《我国企业薪酬热点问题剖析》,科技部课题“中国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监控系统”近日也将结题。《我国企业薪酬热点问题剖析》课题对劳动工资的现实工作有两方面价值,从微观方面看,企业搞哪些薪酬改革,要抓哪些重点、难点、具体怎么做,我们在这本书里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回答。另一方面,对分配关系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其中有些已经在政府的有关政策里面有所体现。第二个就是“中国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监控系统研究”,这个课题研究也基本完成了。该课题成果,将对规范政府机关、某些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行为、收入分配秩序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大家对公共部门、部分政府机关大手大脚、大吃大喝、大盖豪华楼堂馆所,很不满。有些单位的人员看起来工资不高但实际上收入不低。公共部门在福利这一块有很大的漏洞,在预算外收入这一块也非常自由化,很容易助长权力腐败行为。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好福利支出、加强公共部门福利管理的政策措施,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相应的软件,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职业:今年将倾力进行哪些重点课题研究?
苏:有这么几个题:一个是企业工资条例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今年要拿出初稿,明年争取能进入立法阶段。这个课题立法后就能很好地促进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规范微观分配行为,对整顿分配秩序能够起到比较重大的作用。第二个是人工成本的课题;第三个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研究。
苏海南(以下简称苏):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报告里面把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问题列为解决得不够好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之一,排在六大问题的第四位。而网上的一项调查则把这个问题排在了前三位,可见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之高。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抓两头。首先要抓“低”的这一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已有部署,各有关方面也在研究并着手推进。
职业:2005 年,苏所长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出了“提低、调高、扩中”的思路,后来,我们发现,这一提法成为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一个原则性口号,被写进了许多政府文件中。
苏:可以说我们的这一提法与中央精神不谋而合。就这六个字、三个方面来说,“扩中”这一块,虽然也很重要,但它是个慢慢培育的过程,相对于两头特别是低的一头而言不是那么突出,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要抓好两头,特别是低的这一头。
关注低收入群体,“提低”重在两头
职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点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
苏:说到”提低”,有五个方面工作要做。
一是提高农民收入,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与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偏低,提高他们的收入始终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第一大问题,也是老百姓的呼声。
二是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等。
三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对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这正是“保低提低”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是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报酬权益。要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及时加以查处,包括克扣拖欠工资、人为地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蓄意提高劳动定额标准,通过变相的方法来降低劳动者应得的收入等行为。这其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见成效,今年底要解决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五是调资不能“只涨老总不涨员工”。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只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虽然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所有人都有关,但这一机制对低端收入者至关重要,因为中层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其工资的足额支付和正常增长都不会有问题,但低端岗位劳动者的工资正常增长是很难保证的,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可使“提低”落到实处。
打破行业垄断,今年将有五大举措
职业:解决行业垄断问题,今年将会有哪些政策举措?
苏:概括说,“提低”这一头的重头戏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解决城镇的低端收入者收入保障的问题。
另一头是“调高”。对如何“调高”社会已经形成舆论共识:对于高收入者要进行税收征管,对于垄断行业要加强调控。国家已经和正在以及将要采取的调高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高收入者要进行税收征管。包括要求年收入12 万元以上者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并加强征管就是措施之一,继续打击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二是抓垄断行业的收入调控。一是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进行调控,这项工作已经有所进展,其核心是对收入过高的垄断行业企业,严格审核其工资基数和效益基数,对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1:0.7 以上,下调为1:0.6;另外,对一些企业的挂钩指标也进行了调整,把实务量、工作量的指标尽可能减少或者取消,集中到经济效益方面,而经济效益,把利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尽可能剔除客观原因造成的利润增长因素,以避免大幅度增加工资的情况出现。这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收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是对垄断行业进行重点监控。现在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把垄断行业作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看它是不是真正按照国家政策调升工资,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进行查处。
四是研究确定国企老总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合理比例。企业管理者与一般员工人收入拉开一定差距是应该的,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差距不能过大。现在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国有企业老总和一般职工的收入比例关系,这个比例确定后,将对国企特别是垄断企业的高收入者起到限制作用;还有一些地方规定,垄断企业人均工资增长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将有利于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五是征收资源占有税。限制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收益源头上下工夫,对垄断行业的利润,特别是资源占有征收资源占有税,将其非劳动创造的利润部分上交给国家,这将是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办法之一。
当然,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突出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彻底打破行业垄断。
职业:目前,技能人才紧缺,部分地区招不到工,但从全国范围看,工人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技能人才的薪酬和其他专业人才相比,收入差距较大,这说明了什么?
苏: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工人工资增长机制,一些地区基层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多年没有变化或增长少,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有些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没有按技术贡献得到相应的调整,收入水平相对白领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技术人才本身的技术水平未达到较高的要求,薪酬待遇也难以提升。深圳前几年就曾用30 万元年薪招聘技能人才,但没有人敢去报名。相信随着政府、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技能人才的各项政策会得到切实落实,其劳动付出将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回报。
规范、诚信、监督、严处国外四大借鉴点
职业:您对国外的薪酬分配制度可能有不少的研究,那么您认为,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可借鉴国外哪些做法?
苏: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应该说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都普遍存在。许多国家进入市场经济成熟期后,这一情况有明显好转。从国外的经验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市场经济本身的完善,市场行为的规范化。这恐怕是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最基本的措施。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二元体制,旧体制打破了但是旧的东西还存在,新体制又没有健全完善,就很容易出现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完善进程较快,市场行为有序、规范,那么一夜暴富、几天暴富的情况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看到,外国资本愿意进入中国市场,除好的方面不说外,其中一点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现在还不完善,投机获利的概率高,他投一点资可能就赚一大笔钱。在规范、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诚信价值体系的形成。去年我们到东欧考察,发现匈牙利和波兰等国(这几个国家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企业克扣、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很少。据介绍,这些国家的诚信文化很浓厚,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我国也有着优良的诚信传统,儒教、国学提倡诚信和道义,今天,我们党通过对全党进行的“八荣八耻”教育,通过社会道德体系、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弘扬,重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使整个社会形成文明、诚信的风气,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比较健全的法律和严格有效的监督。法律的有效监督是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舆论监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舆论监督非常厉害,不管你是多有钱的财主,多有地位、有名气的名人政要,只要你触犯了社会公平交易的法律,获取了非法收入,都将被舆论的火力所重创。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对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舆论的反馈,又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给政府,转化提升为政策,对解决分配领域的问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对非法收入加大打击力度。国外对非法收入打击力度非常大,比如通过税收、公平交易法等,对获得非法收入者严厉查处。在挪威,有个说法叫做“受贿零容忍”,就是你受贿100 万元是犯罪,受贿10 块钱同样要定罪,哪怕你拿一分钱也要戴上一顶受贿罪的帽子。
薪酬制度改革两大新特点
职业: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 元,比2005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8364 元又有不小的增长,您认为2007 年的薪酬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苏:我认为2007 年薪酬水平还会继续提升,依据是这样的:每年的GDP 增长10% 左右,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大概在12% ~ 13% 左右。2007 年,我国GDP的增长预计在8% ~ 9%,所以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肯定是在10% 以上,应当在12% 左右,或者略高一点。
职业: 前不久,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Hay( 合益) 集团调查称,2007 中国薪资涨幅将居全球第一。
苏:咨询公司预测的可能是某个群体或者某个行业,不会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就个别群体或个别行业而言,工资年增长百分之十八九甚至二十都是可能的。总的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虽然不均衡,但仍在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所以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还会呈现比较好的态势。
职业: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将在多长时间内有所改善?
苏:行业、地区、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结构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最近指出,国家发改委将在四个方面推进关系到民生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改革。“垄断行业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这些行业往往从行政性管制和市场垄断地位中双重获利,形成了丰厚的既得利益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能力。”陈德铭表示,他已经注意到了去年公众对垄断行业反映强烈。因此,对于垄断行业,不仅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我相信,如果对垄断行业的调控措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落实,其它有关调控收入分配的措施也陆续出台并落实的话,那么,不同行业、地区、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
职业:薪酬制度改革将有什么新特点?
苏:新特点之一,是企业更有意识地把薪酬制度改革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之中来进行,把薪酬改革与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平台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等更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特点之二,是分配关系不合理问题,将成为薪酬制度改革关注的重点。为此,有些理念将有所调整,比如原来“拉开收入差距”的提法将被“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所取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虽然在某些国有企业里,应有的差距还没有拉开,但也有一些企业差距拉得过大,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高层领导收入过高和一般职工收入增长太慢、水平偏低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
关注两大流行词:晒工资与“无直接利益冲突”
职业:今年有一大流行现象,就是过去很隐秘的收入好多被搬到了网上,谓之“晒工资”,您看过这类网站吗?对这种形式有何评价,您从中看出了什么?
苏:我也听说这一新闻了,我觉得这种晒法挺好。第一,说明某些行业、某些群体、某些人对于自己的工资跟别的岗位人员的工资的差距感到不合理,也可能他自己的水平已经不低了,但横向一比,发现还有比自己高的;有的人工资确实不高,当然心理感到不平衡。更多的人晒工资,是有话要讲,有情绪要发泄。第二,这种情况说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需要通过恰当的渠道来反映。有了专门的网络,多了个舆情反映渠道,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情况和问题,所以从总体上说我是赞成这种方式的。
职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行业垄断和无直接利益冲突”,说的是有人因为被拖欠了工资、受到不公正待遇等找老板或一个行业理论,很多跟这个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也纷纷前来打抱不平,您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吗?
苏:应有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证,当事人会很气愤,其他非当事人感觉到分配关系不合理,也想声援一下当事人(也不排除有些人是看热闹的),只要不是采取违法过激的行为表达诉求,我觉得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如果有人同情、声援,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一定不要采取过激行动。如果这种情况形成群体行动,是值得社会重视的,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引发问题的根源。
薪酬研究课题侧重热点与实用
职业:据我所知,去年您和研究所有两项重要研究课题,这两个课题的成果怎样,对劳动工资的现实工作有哪些价值?
苏:去年的国家科技部课题“深化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已经结题出书,书名为《我国企业薪酬热点问题剖析》,科技部课题“中国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监控系统”近日也将结题。《我国企业薪酬热点问题剖析》课题对劳动工资的现实工作有两方面价值,从微观方面看,企业搞哪些薪酬改革,要抓哪些重点、难点、具体怎么做,我们在这本书里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回答。另一方面,对分配关系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其中有些已经在政府的有关政策里面有所体现。第二个就是“中国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监控系统研究”,这个课题研究也基本完成了。该课题成果,将对规范政府机关、某些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行为、收入分配秩序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大家对公共部门、部分政府机关大手大脚、大吃大喝、大盖豪华楼堂馆所,很不满。有些单位的人员看起来工资不高但实际上收入不低。公共部门在福利这一块有很大的漏洞,在预算外收入这一块也非常自由化,很容易助长权力腐败行为。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好福利支出、加强公共部门福利管理的政策措施,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相应的软件,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职业:今年将倾力进行哪些重点课题研究?
苏:有这么几个题:一个是企业工资条例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今年要拿出初稿,明年争取能进入立法阶段。这个课题立法后就能很好地促进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规范微观分配行为,对整顿分配秩序能够起到比较重大的作用。第二个是人工成本的课题;第三个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