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形成原因、表现风格和绘画语言,重新对《游园惊梦》进行深入的精神内涵分析。
【关键词】喻红;《游园惊梦》;图像学;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喻红成长于中国艺术转型时期,中国新生代画家的代表。喻红的艺术既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形式美与现代性也继承了学院艺术的严谨与传统,自成一格,别具特色。《游园惊梦》创作于2015年,500cm×920cm,布面丙烯绘画,画面由四幅组画构成(图1)。四个看似在字面上没有关联的故事,却被组织在一个画面中,使画面连贯、寓意十足。组图一名为“百子图”,画面中的四口大缸中装着婴孩,放置在湖边的草地上;组图二“刻舟求剑”,三人在浮板上做标记,将传统故事“刻舟求剑”情景再现;组图三“水中捞月”,半蹲在河边正在尝试着用树枝讲水中月亮的倒影捞出;组图四“瞎子摸象”,四个人在摸大象的身体,希望能够通过仔细的抚摸能将大象了解清楚,组图三和组图四相互连接,却又各自为题。《游园惊梦》是喻红创作思想转型的代表作,作品真的只是表达公园一角的情景吗?作品内容真的只是画面传递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吗?
“图像学是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反拨,强调的是对美术作品题材、象征含义与文化意义的研究”。使用图像学研究方法需要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结合,以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深层次的解读。潘诺夫斯基关于图像学的研究最具有典型性,潘诺夫斯基所说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个层次为前图像志分析,讲述艺术作品的母题和自然题材;第二个层次为图像志分析,即根据原有的经典传统知识将艺术母题进行联系;第三个层次为图像学解释,即解释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本文将借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园惊梦》中各个绘画元素的意义加以借用,并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揭示艺术家对艺术的发展、社会事件的关注、个性情感的表达。
《游园惊梦》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关注和思想建构的结果。
艺术创作时独立意识和创作自由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艺术家将传统古典故事进行现代情景再现,用现代人物和现代表现方式进行重新解读和创作,使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话。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再现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艺术家处于艺术多元化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了多种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并行不悖,传统与现代激烈争锋、相互渗透,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者意欲打破这种局面,用作品告诉观众,传统与现代也能碰撞出绚烂的火花,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争锋,思考传统与现代是否存在共性。
参考文献:
[1]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Studies in Iconology.New York:Oxford Nniv.pr,1939].
[3](明)汤显祖著,王德保,尹蓉评注,邹自振主编,牡丹亭[M].上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3).
[4]克莱夫.贝尔,周金环.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5]贡布里希,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6]曹义强.艺术史的视野[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7]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J].世界美术,2004-03-15.
[8]李薇薇.目击喻红[J].艺术评论,2007-03-30.
[9]马荣.女画家的光彩[J].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6-04-01.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3-),女,汉族,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油画研究与创作。
【关键词】喻红;《游园惊梦》;图像学;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喻红成长于中国艺术转型时期,中国新生代画家的代表。喻红的艺术既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形式美与现代性也继承了学院艺术的严谨与传统,自成一格,别具特色。《游园惊梦》创作于2015年,500cm×920cm,布面丙烯绘画,画面由四幅组画构成(图1)。四个看似在字面上没有关联的故事,却被组织在一个画面中,使画面连贯、寓意十足。组图一名为“百子图”,画面中的四口大缸中装着婴孩,放置在湖边的草地上;组图二“刻舟求剑”,三人在浮板上做标记,将传统故事“刻舟求剑”情景再现;组图三“水中捞月”,半蹲在河边正在尝试着用树枝讲水中月亮的倒影捞出;组图四“瞎子摸象”,四个人在摸大象的身体,希望能够通过仔细的抚摸能将大象了解清楚,组图三和组图四相互连接,却又各自为题。《游园惊梦》是喻红创作思想转型的代表作,作品真的只是表达公园一角的情景吗?作品内容真的只是画面传递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吗?
“图像学是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反拨,强调的是对美术作品题材、象征含义与文化意义的研究”。使用图像学研究方法需要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结合,以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深层次的解读。潘诺夫斯基关于图像学的研究最具有典型性,潘诺夫斯基所说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个层次为前图像志分析,讲述艺术作品的母题和自然题材;第二个层次为图像志分析,即根据原有的经典传统知识将艺术母题进行联系;第三个层次为图像学解释,即解释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本文将借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园惊梦》中各个绘画元素的意义加以借用,并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揭示艺术家对艺术的发展、社会事件的关注、个性情感的表达。

《游园惊梦》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关注和思想建构的结果。
艺术创作时独立意识和创作自由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艺术家将传统古典故事进行现代情景再现,用现代人物和现代表现方式进行重新解读和创作,使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话。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再现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艺术家处于艺术多元化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了多种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并行不悖,传统与现代激烈争锋、相互渗透,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者意欲打破这种局面,用作品告诉观众,传统与现代也能碰撞出绚烂的火花,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争锋,思考传统与现代是否存在共性。
参考文献:
[1]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Studies in Iconology.New York:Oxford Nniv.pr,1939].
[3](明)汤显祖著,王德保,尹蓉评注,邹自振主编,牡丹亭[M].上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3).
[4]克莱夫.贝尔,周金环.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5]贡布里希,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6]曹义强.艺术史的视野[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7]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J].世界美术,2004-03-15.
[8]李薇薇.目击喻红[J].艺术评论,2007-03-30.
[9]马荣.女画家的光彩[J].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6-04-01.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3-),女,汉族,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油画研究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