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形成原因、表现风格和绘画语言,重新对《游园惊梦》进行深入的精神内涵分析。
  【关键词】喻红;《游园惊梦》;图像学;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喻红成长于中国艺术转型时期,中国新生代画家的代表。喻红的艺术既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形式美与现代性也继承了学院艺术的严谨与传统,自成一格,别具特色。《游园惊梦》创作于2015年,500cm×920cm,布面丙烯绘画,画面由四幅组画构成(图1)。四个看似在字面上没有关联的故事,却被组织在一个画面中,使画面连贯、寓意十足。组图一名为“百子图”,画面中的四口大缸中装着婴孩,放置在湖边的草地上;组图二“刻舟求剑”,三人在浮板上做标记,将传统故事“刻舟求剑”情景再现;组图三“水中捞月”,半蹲在河边正在尝试着用树枝讲水中月亮的倒影捞出;组图四“瞎子摸象”,四个人在摸大象的身体,希望能够通过仔细的抚摸能将大象了解清楚,组图三和组图四相互连接,却又各自为题。《游园惊梦》是喻红创作思想转型的代表作,作品真的只是表达公园一角的情景吗?作品内容真的只是画面传递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吗?
  “图像学是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反拨,强调的是对美术作品题材、象征含义与文化意义的研究”。使用图像学研究方法需要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结合,以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深层次的解读。潘诺夫斯基关于图像学的研究最具有典型性,潘诺夫斯基所说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个层次为前图像志分析,讲述艺术作品的母题和自然题材;第二个层次为图像志分析,即根据原有的经典传统知识将艺术母题进行联系;第三个层次为图像学解释,即解释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本文将借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园惊梦》中各个绘画元素的意义加以借用,并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揭示艺术家对艺术的发展、社会事件的关注、个性情感的表达。
  《游园惊梦》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关注和思想建构的结果。
  艺术创作时独立意识和创作自由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艺术家将传统古典故事进行现代情景再现,用现代人物和现代表现方式进行重新解读和创作,使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话。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再现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艺术家处于艺术多元化时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了多种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并行不悖,传统与现代激烈争锋、相互渗透,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者意欲打破这种局面,用作品告诉观众,传统与现代也能碰撞出绚烂的火花,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争锋,思考传统与现代是否存在共性。
  参考文献:
  [1]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Studies in Iconology.New York:Oxford Nniv.pr,1939].
  [3](明)汤显祖著,王德保,尹蓉评注,邹自振主编,牡丹亭[M].上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3).
  [4]克莱夫.贝尔,周金环.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5]贡布里希,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6]曹义强.艺术史的视野[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7]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J].世界美术,2004-03-15.
  [8]李薇薇.目击喻红[J].艺术评论,2007-03-30.
  [9]马荣.女画家的光彩[J].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6-04-01.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3-),女,汉族,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油画研究与创作。
其他文献
【摘要】“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这是新时期博物馆肩负的历史重任。开启时空之门,让文物走入大众视野,实现前世今生的良好对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滋养人文的素养。让文物活起来,是一个大课题,涉及文物资源的方方面面,诸如考古、文物修复、博物馆等。对此,对文物陈展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物陈展;设计;“活”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旧时
【摘要】摄影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摄影一直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摄影艺术创作方式,拓展了摄影作品的创作空间,不仅发生了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观看与思维上的新生。本文将从当代中的摄影艺术作品入手探讨当代摄影中的书写与解读。  【关键词】数字时代;摄影;创作方式;观看方式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是一个传承中国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本文以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在陈列布展工作中的策划与设计为研究课题,浅析陈列布展工作中的策划与设计工作在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在积淀的策划方法、设计布展上要把握的方向。  【关键词】革命人物类纪念馆;陈列布展策划;设计布展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历来属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题材。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在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成果。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视角上,要么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要么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或者强调上层的作用,或者突出下层的影响。这些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要真正认识与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应从上下联动的角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各国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我国提出了学生要学好英语、校园要加强英语教学水平的建设等校园英语课堂发展的意见。基于此,校园提出跨文化意识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提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主要就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
【摘要】本文以广西大学内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国外读者对广西民俗词汇不同英译版本的接受程度,以此总结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探讨更好的对外传播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词;外宣翻译;接受度  【中圖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往来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广西的地方性文化需要通过对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理念、民族文化无一不在发生着碰撞与融合,世界全球化促进信息传播、推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往来,但同时也引发了文化自信动摇、传统文化被冲击等多种问题,对我国来说,全球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不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创造了难以消解的碰撞挑战。本文将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摘要】舞蹈和杂技都是人体美学的表演展示技法,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表演技巧上各有特色。在杂技创作的过程中,融合了舞蹈中的表演方法和技巧,使杂技的表现形式有了较大的突破,其艺术造诣也有所加深,使传统的杂技表演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艺术融合的角度出发,简述舞蹈在杂技创作中的作用,希望能与相关人士探讨、交流。  【关键词】艺术的魅力融合;舞蹈在杂技;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
10月16日晚,《胡适留学日记》以上亿价格成交,创下文人日记世界拍卖纪录。这样一本记录留学见闻与思想的胡适日记,为何会价值斐然?  20世纪初,胡适是当时新青年心中的“新文化偶像”,代表着一种新思潮。  1917年,年方26岁的胡适,掀起文学革命,领军新文化运动,一出场就倾倒众生,并非偶然。本名胡嗣穈的胡适4岁丧父,在绩溪老家读私塾时就不同凡响,对古典文学颇有兴趣。15岁那年,他读了严复的《天演论
【摘要】近年来,海沧街道青礁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强村”的理念,按照“传承耕读文化、推进转型就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幸福家园”的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办芦塘书院为平台和依托,把传承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乡愁文化、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着力打好文化兴村强村主动牌、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