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年轻干部是青年中的精英,是党的未来与希望,因此,能否培养好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大事。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基层是试金石。一名年轻干部,只有勇于、敢于到基层锻炼、磨炼,才能做到:砺品质、知疾苦、炼作风、明道理、增才干。
一、砺品质,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基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党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为了保持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色不变,必须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五德”(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再次说明把好用人这一关的重要性。当下的年轻干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不仅缺少革命的意志和斗志,更缺少革命所需要的独立品质。因此,基层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磨炼环节。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砥砺一个人的品质,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励一个人的斗志,成就一个人的壮志。年轻干部要真正懂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良苦用心。在基层这个艰苦的环境下、群众的熔炉中使自己得到成长,关键要有“三情”:一是要对基层有热情。真正能够沉下去、蹲下去,从基层干部身上学到基层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认识到群众基础对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性。三是要记住党的恩情。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感受到党的伟大,感受到党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从而保持纯朴的革命情怀,为党努力工作,像入党誓词写的那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二、知疾苦,是一个年轻干部必须经历的过程
年轻干部只有了解了基层的现状和疾苦,才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加深对基层的理解,自觉维护党、维护群众、维护国家、维护改革开放,更加坚定和平和稳定发展的信念与信心,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年轻干部要知道基层的疾苦,必须要做到“四个身入”:一是“身入”工作,了解工作的辛劳。基层许多工作不是常规的坐班就能处理的,常常是在机关的“八小时“之外,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你才来工作。及时完成工作,即时解决问题,才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准则。二是“身入”干部,了解干部的辛勤。基层许多工作对干部来说,不仅要消耗体力,更要讲究智力。基层工作还要求领导干部讲究策略和方法,讲究与人沟通的技巧,因为稍不得当就有可能让矛盾升级。三是“身入”群众,融入百姓生活,解决群众的问题。理解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体会农民赚血汗钱的不易。农民的钱都是从土中一把一把抓出来的,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百姓谋福利,为群众干实事,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四是“身入”一线,了解一线的困难。特别是农村防汛的时候,仿佛战场一样紧张,一线上没有干部和群众之分,有的都是匆忙干活的身影。年轻干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理解和知道基层的不易,才能更准确地掌握群众需求,才能更周全地为民服务。
三、炼作风,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核心
锤炼出一个好的作风,才能让群众与你亲近、与你心近,理解与支持你的工作。树立一个公正清廉的领导干部形象,群众会自愿去理解你、支持你,并帮助你。完成艰难的工作任务。由此可见,干部的作风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平时干部对群众的关心,哪有关键时候群众对干部的拥护。所以,作风问题,是民心向背问题,是执政基础问题。一名年轻干部,必须要锤炼出一个好的作风,才能将党心与民心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群众满意。二是要能够维护群众的利益。要想到群众的利益得之不易,是汗水和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三是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大于天。四是要与群众建立“鱼水”之情。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讯发达了,交通快捷了,但是,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却疏远了,这就是干部的作风问题。干部不愿意去接触群众,不愿意解决群众问题,更不愿意与群众交心,哪里会有“鱼水”之情。这是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去思考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增才干,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
才干的增长是年轻干部由成长走向成熟的重要方面。只有才干增长了,才能够应对复杂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面对这些“新”出现,只有才干增长了,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发展,建立人人满意的和谐社会。因此,年轻干部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增长才干。一是要有思想上的敏锐性,可以应对各种新问题。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再解决,要能够敏锐地洞察到问题的存在,提前分析问题,及早拿出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出现时应对自如。二是要有行动上的快捷性,可以应对突发事件。不能在等待中让事件扩大化,要能够快速组织、快速动员、快速行动,将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有决策上的果断性,可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处理好群体性问题。不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随其中,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要有效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利用好媒体。四是要有措施上的安全性,可以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侵害。五是要有发展上的科学性,可以让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牺牲下一代的利益,也不能破坏性地使用资源,要真正让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这些才干,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最基层的一线,在最重要的岗位上磨炼才能得到的。
五、明道理,是一个年轻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个年轻干部能否真正走向成熟,重要的是通过基层的锻炼,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实现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成熟。明白党的方针政策,明白党的宗旨信念,明白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基础,明白改革开放的用意,明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的实践意义。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坚定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年轻干部要明白这些道理,必须要做到“三用”:用心去体验、用身去体验、用情去体验。首先是要用心去体验。一个干部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意志。年轻干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信念、一种意志。其次,是用身去体验。身体力行,才能有所成就。列宁曾经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只有自己身体力行了,才能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有所觉悟、有所理解、有所认同、有所坚定、有所行动。对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的理解,必须要从实践中去体验,才能感同深受。没有基层的锻炼与磨炼是很难做到的。再次,是用情去体验。带着感情工作,明白真理源于实践,才能从“小道理”中悟出“大智慧”来。要让党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执政理念。也只有党的传人,永葆本色,才能使党的事业一代一代地延续。
责任编辑:陈 诚
一、砺品质,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基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党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为了保持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色不变,必须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五德”(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再次说明把好用人这一关的重要性。当下的年轻干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不仅缺少革命的意志和斗志,更缺少革命所需要的独立品质。因此,基层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磨炼环节。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砥砺一个人的品质,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励一个人的斗志,成就一个人的壮志。年轻干部要真正懂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良苦用心。在基层这个艰苦的环境下、群众的熔炉中使自己得到成长,关键要有“三情”:一是要对基层有热情。真正能够沉下去、蹲下去,从基层干部身上学到基层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认识到群众基础对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性。三是要记住党的恩情。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感受到党的伟大,感受到党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从而保持纯朴的革命情怀,为党努力工作,像入党誓词写的那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二、知疾苦,是一个年轻干部必须经历的过程
年轻干部只有了解了基层的现状和疾苦,才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加深对基层的理解,自觉维护党、维护群众、维护国家、维护改革开放,更加坚定和平和稳定发展的信念与信心,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年轻干部要知道基层的疾苦,必须要做到“四个身入”:一是“身入”工作,了解工作的辛劳。基层许多工作不是常规的坐班就能处理的,常常是在机关的“八小时“之外,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你才来工作。及时完成工作,即时解决问题,才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准则。二是“身入”干部,了解干部的辛勤。基层许多工作对干部来说,不仅要消耗体力,更要讲究智力。基层工作还要求领导干部讲究策略和方法,讲究与人沟通的技巧,因为稍不得当就有可能让矛盾升级。三是“身入”群众,融入百姓生活,解决群众的问题。理解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体会农民赚血汗钱的不易。农民的钱都是从土中一把一把抓出来的,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百姓谋福利,为群众干实事,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四是“身入”一线,了解一线的困难。特别是农村防汛的时候,仿佛战场一样紧张,一线上没有干部和群众之分,有的都是匆忙干活的身影。年轻干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理解和知道基层的不易,才能更准确地掌握群众需求,才能更周全地为民服务。
三、炼作风,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核心
锤炼出一个好的作风,才能让群众与你亲近、与你心近,理解与支持你的工作。树立一个公正清廉的领导干部形象,群众会自愿去理解你、支持你,并帮助你。完成艰难的工作任务。由此可见,干部的作风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平时干部对群众的关心,哪有关键时候群众对干部的拥护。所以,作风问题,是民心向背问题,是执政基础问题。一名年轻干部,必须要锤炼出一个好的作风,才能将党心与民心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群众满意。二是要能够维护群众的利益。要想到群众的利益得之不易,是汗水和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三是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大于天。四是要与群众建立“鱼水”之情。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讯发达了,交通快捷了,但是,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却疏远了,这就是干部的作风问题。干部不愿意去接触群众,不愿意解决群众问题,更不愿意与群众交心,哪里会有“鱼水”之情。这是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去思考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增才干,是一个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
才干的增长是年轻干部由成长走向成熟的重要方面。只有才干增长了,才能够应对复杂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面对这些“新”出现,只有才干增长了,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发展,建立人人满意的和谐社会。因此,年轻干部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增长才干。一是要有思想上的敏锐性,可以应对各种新问题。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再解决,要能够敏锐地洞察到问题的存在,提前分析问题,及早拿出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出现时应对自如。二是要有行动上的快捷性,可以应对突发事件。不能在等待中让事件扩大化,要能够快速组织、快速动员、快速行动,将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有决策上的果断性,可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处理好群体性问题。不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随其中,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要有效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利用好媒体。四是要有措施上的安全性,可以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侵害。五是要有发展上的科学性,可以让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牺牲下一代的利益,也不能破坏性地使用资源,要真正让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这些才干,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最基层的一线,在最重要的岗位上磨炼才能得到的。
五、明道理,是一个年轻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个年轻干部能否真正走向成熟,重要的是通过基层的锻炼,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实现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成熟。明白党的方针政策,明白党的宗旨信念,明白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基础,明白改革开放的用意,明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的实践意义。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坚定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年轻干部要明白这些道理,必须要做到“三用”:用心去体验、用身去体验、用情去体验。首先是要用心去体验。一个干部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意志。年轻干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信念、一种意志。其次,是用身去体验。身体力行,才能有所成就。列宁曾经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只有自己身体力行了,才能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有所觉悟、有所理解、有所认同、有所坚定、有所行动。对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的理解,必须要从实践中去体验,才能感同深受。没有基层的锻炼与磨炼是很难做到的。再次,是用情去体验。带着感情工作,明白真理源于实践,才能从“小道理”中悟出“大智慧”来。要让党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执政理念。也只有党的传人,永葆本色,才能使党的事业一代一代地延续。
责任编辑: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