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兵团维稳戍边的特殊使命决定了第一师阿拉尔市人口发展除了要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外,还必须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优化人口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第一师阿拉尔市 人口集聚 思考
人口集聚是兵团实现向南发展和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基础战略。一师阿拉尔市现有的人口32万人,人口总量偏小,与维稳戍边使命需要集聚较多人口的需求还不适应,在争当兵团向南发展排头兵,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作用过程中,必须优先实施集聚人口战略,夯实维稳根基。
一、一师阿拉尔市人口发展及现状
1952年,步兵五师集体转业成立农一师,指战员及随军家属人口总数近万人。1955年人口增加到3.4万人。1956年至1970年,中央、兵团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动员山东、河南、湖南、上海、江苏等地支边青年、转业官兵及知识分子参加一师开发建设,一师人口迅速增长,1966年人口已达17.88万人。1971年至1980年,随着国家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和职工招录减少,一师人口缓慢增长,年均增长2400人,1980年总人口18.3万人。1980年至1990年,因“知青返乡”和与内地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流出较多,1990年总人口14.8万人,减少了19.1%。1990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加强新疆兵团工作有关通知,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展战略的实施,三峡移民、甘肃、河南籍外来务工和申请落户人员增多,人口增长较快。到2001年,人口总量达26.62万人。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尔市,实行“师市合一”,随着师市“三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赴内地引进大学生人才和招录新职,师市人口稳步增长,截止2016年底,一师阿拉尔市人口达32万人。
二、一师阿拉尔市集聚人口劣势分析
加快人口集聚涉及行政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内容复杂、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当前,制约一師阿拉尔市人口集聚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数较为有限。2016年度,师市三次产业结构比大致为39.7:40:20.3。从这一数据分析,农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各农牧团场,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加之产业链短,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基础地位的农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缺少吸引力。加之师市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随着自然减员,师市职工队伍的总人数呈下降趋势。
2.工业基础薄弱,承载能力有限。近几年,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团场职工创业园为代表的师市工业发展迅速,但工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难度大,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加之缺少产业工人群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以阿拉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例,经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入园企业178家,总用工规模刚突破1万人。
3.三产服务业较为滞后,带动就业能力较弱。三产服务业相对滞后,占GDP的比重偏低。从师市三产服务业的现状来看,消费层次不高,存在着大批中低层次的消费者,现有服务企业主要以商贸物流、餐饮娱乐、宾馆住宿等为主,缺乏多层面的服务企业,且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行业内部集聚度低,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和集聚人口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有限。
4.城镇化规模较小,难以带来人口集聚。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50%提升到75%,在周边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师市城镇化进程中只是吸引大量原来生产生活在连队的职工到团部小城镇居住,农忙生产季节,较多职工仍然居住在连队,人口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没有同步进行,城镇化并未带来人口的大幅集聚和增长。
5.社会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新疆的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南疆,处于反恐怖、反渗透、反分裂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反恐维稳形势更加复杂尖锐,不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更对人口集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给引进、流入的人口和内地亲属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成为人心不稳、人心思走的重要外部因素。
6.自然环境和区位劣势的制约。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44.1mm,而年均蒸发量达2000—2900mm,气候干燥,伴有浮尘扬沙天气,自然环境相对较差。交通方面,阿拉尔距离阿克苏市120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1010公里,与周边主要城市的距离也在400—500公里,辖区内无铁路、机场,出疆通道不畅,与内地城市的通达性较差,很难吸引人口流动和集聚。
三、加快一师阿拉尔市人口集聚的对策
1.依托土地资源,吸引人口就业。一师阿拉尔市共有耕地174075.9公顷,除去职工承包身份地外,各团场(农场)共有近100万亩经营性土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土地资源在集聚人口中的作用,研究制定招聘职工和土地承包经营的有关政策,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和老职工子女就业,壮大团场职工队伍。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培植龙头、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进和承载人口。
2.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聚人产业”。紧抓国家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重大机遇,按照新疆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纺织产业布局,加快师市“一区三园”建设,重点打造阿拉尔纺织服装产业园,依托棉花资源,加快产业配套发展,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基地,大力发展服装、家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职工创业园,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就业。
3.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以阿拉尔市为核心,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将师属主要单位迁往阿拉尔的同时,加快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向阿拉尔集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信息物流、金融服务、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消费产业的发展聚集和吸引人气,以更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优质的城镇服务功能、舒适的人居和创业环境,有效吸引人口集聚。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口流入提供便利。以兵团向南发展为契机,以打造南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阿拉尔支线机场、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阿拉尔至塔中油田公路、阿拉尔至图木舒克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开辟新的出疆通道,缩短阿拉尔市与疆内城市,尤其是内地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和成本,为人口流动和集聚提供便利条件。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解决师市人口问题根本还是要加快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师市要以实施集聚人口战略为统领,提高机械增长,扩大人口规模,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白燕、殷小波,新疆兵团城镇人口集聚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年02期.
[2]王朋岗、常青松、李为超,基于屯垦戍边使命的新疆兵团人口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人口》 2012年04期.
[3]彭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安全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7.
关键词:第一师阿拉尔市 人口集聚 思考
人口集聚是兵团实现向南发展和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基础战略。一师阿拉尔市现有的人口32万人,人口总量偏小,与维稳戍边使命需要集聚较多人口的需求还不适应,在争当兵团向南发展排头兵,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作用过程中,必须优先实施集聚人口战略,夯实维稳根基。
一、一师阿拉尔市人口发展及现状
1952年,步兵五师集体转业成立农一师,指战员及随军家属人口总数近万人。1955年人口增加到3.4万人。1956年至1970年,中央、兵团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动员山东、河南、湖南、上海、江苏等地支边青年、转业官兵及知识分子参加一师开发建设,一师人口迅速增长,1966年人口已达17.88万人。1971年至1980年,随着国家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和职工招录减少,一师人口缓慢增长,年均增长2400人,1980年总人口18.3万人。1980年至1990年,因“知青返乡”和与内地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流出较多,1990年总人口14.8万人,减少了19.1%。1990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加强新疆兵团工作有关通知,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展战略的实施,三峡移民、甘肃、河南籍外来务工和申请落户人员增多,人口增长较快。到2001年,人口总量达26.62万人。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尔市,实行“师市合一”,随着师市“三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赴内地引进大学生人才和招录新职,师市人口稳步增长,截止2016年底,一师阿拉尔市人口达32万人。
二、一师阿拉尔市集聚人口劣势分析
加快人口集聚涉及行政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内容复杂、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当前,制约一師阿拉尔市人口集聚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数较为有限。2016年度,师市三次产业结构比大致为39.7:40:20.3。从这一数据分析,农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各农牧团场,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加之产业链短,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基础地位的农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缺少吸引力。加之师市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随着自然减员,师市职工队伍的总人数呈下降趋势。
2.工业基础薄弱,承载能力有限。近几年,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团场职工创业园为代表的师市工业发展迅速,但工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难度大,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加之缺少产业工人群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以阿拉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例,经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入园企业178家,总用工规模刚突破1万人。
3.三产服务业较为滞后,带动就业能力较弱。三产服务业相对滞后,占GDP的比重偏低。从师市三产服务业的现状来看,消费层次不高,存在着大批中低层次的消费者,现有服务企业主要以商贸物流、餐饮娱乐、宾馆住宿等为主,缺乏多层面的服务企业,且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行业内部集聚度低,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和集聚人口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有限。
4.城镇化规模较小,难以带来人口集聚。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50%提升到75%,在周边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师市城镇化进程中只是吸引大量原来生产生活在连队的职工到团部小城镇居住,农忙生产季节,较多职工仍然居住在连队,人口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没有同步进行,城镇化并未带来人口的大幅集聚和增长。
5.社会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新疆的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南疆,处于反恐怖、反渗透、反分裂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反恐维稳形势更加复杂尖锐,不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更对人口集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给引进、流入的人口和内地亲属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成为人心不稳、人心思走的重要外部因素。
6.自然环境和区位劣势的制约。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44.1mm,而年均蒸发量达2000—2900mm,气候干燥,伴有浮尘扬沙天气,自然环境相对较差。交通方面,阿拉尔距离阿克苏市120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1010公里,与周边主要城市的距离也在400—500公里,辖区内无铁路、机场,出疆通道不畅,与内地城市的通达性较差,很难吸引人口流动和集聚。
三、加快一师阿拉尔市人口集聚的对策
1.依托土地资源,吸引人口就业。一师阿拉尔市共有耕地174075.9公顷,除去职工承包身份地外,各团场(农场)共有近100万亩经营性土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土地资源在集聚人口中的作用,研究制定招聘职工和土地承包经营的有关政策,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和老职工子女就业,壮大团场职工队伍。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培植龙头、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进和承载人口。
2.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聚人产业”。紧抓国家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重大机遇,按照新疆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纺织产业布局,加快师市“一区三园”建设,重点打造阿拉尔纺织服装产业园,依托棉花资源,加快产业配套发展,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基地,大力发展服装、家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职工创业园,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就业。
3.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以阿拉尔市为核心,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将师属主要单位迁往阿拉尔的同时,加快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向阿拉尔集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信息物流、金融服务、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消费产业的发展聚集和吸引人气,以更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优质的城镇服务功能、舒适的人居和创业环境,有效吸引人口集聚。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口流入提供便利。以兵团向南发展为契机,以打造南疆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阿拉尔支线机场、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阿拉尔至塔中油田公路、阿拉尔至图木舒克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开辟新的出疆通道,缩短阿拉尔市与疆内城市,尤其是内地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和成本,为人口流动和集聚提供便利条件。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解决师市人口问题根本还是要加快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师市要以实施集聚人口战略为统领,提高机械增长,扩大人口规模,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白燕、殷小波,新疆兵团城镇人口集聚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年02期.
[2]王朋岗、常青松、李为超,基于屯垦戍边使命的新疆兵团人口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人口》 2012年04期.
[3]彭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安全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