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体系造成的特殊群体。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的现状。笔者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其原因是由于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学校教育观念滞后且教育经费短缺及社会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从政府主导作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管理及社区教育监护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缺失 对策分析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现状
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未成年階段,他们生活于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独特境遇,导致他们的家庭、学校及社区教育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在心理、学习与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家庭亲子教育缺位。市妇联儿童部调查显示,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有以下四种临时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朋友监护、自我监护。从本次调研结果看,70%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监护人本身在农村也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哪种监护,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都明显不到位,调查发现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小学和文盲占到86%。另外,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使留守儿童失去情感精神依托。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冷漠、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情感状态。
2.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准备有所欠缺。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农村地区绝大多数校领导和教师从未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个问题,他们早已习惯了留守儿童的存在,且并没有认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即便部分学校及教师意识到了这个特殊群体,但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在教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调查结果显示53%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对学校老师不满意或不愿做评价。
经调查,在这种情况下,约75%的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存在厌学情绪,约57%的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经常逃学。可见,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他们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成绩较差及失学、辍学严重等问题。
3.社区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调研访谈的情况来看,张家口农村社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首先,大部分农村社区的干部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高达83%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村干部、妇联或者工会人员从来没有慰问过这些儿童。另外,被调查的90%以上的村组织和村干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其次,缺乏相关的社区教育组织,张家口农村基本没有相关的少儿社区教育组织,这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在社区教育方面基本空白。
二、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对调研结果的详细分析,我们认为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学校教育观念滞后且经费紧张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
1.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城乡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协调及现行户籍制度的羁绊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巨大影响。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没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只是在2004年6月教育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5年7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有所提及。2015年教育部强调,各省、区、市要在自查基础上,集中展开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督查,认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但调查显示,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2.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只能说是流于形式。首先,临时监护人责任极为不明确,无论哪种监护方式,监护人都把监护重点放在物质方面,重养轻教,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其次,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低下,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限制了其对留守儿童尽责的监管,特别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文化素质较低,明显存在对留守儿童放任自留或娇生惯养的现象;最后,监护人精力不够,由于忙于生产,根本无暇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关爱的不足。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心理及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观念滞后且教育经费短缺。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起留守儿童的种种教育问题,农村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正常运转。近年来,张家口市各级政府虽然相继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但由于力度有限,对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投资呈严重不足的状态。经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学校基本的寄宿校舍建筑陈旧落后,缺乏维护,严重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
4.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张家口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出地农村的人口结构、农村经济、农村文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显示,农村外出人口主要是青年男性,而农村常住人口以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他们很难意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另外,税费改革造成农村收入减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无法纳入社区工作重点之中。
三、解决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针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必须采用相应的有效对策,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落实,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管理力度,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并逐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成立县级以上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在乡镇设专人负责此工作,且严格落实。再次,政府需完善农村寄宿学校,以便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综合教育管理。最后,政府需要以多种形式来支持举家迁移的流动人口,以便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转变为城市的流动儿童。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增强孩子在校学习信心方面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创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家庭环境,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需要父母充分认识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外出务工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选择单方外出,从小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临时监护人也需增强自身角色意识,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正确引导其思想与行为方式。
3.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尽到责任,努力弥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在加强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一方面,学校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以此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做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应尽量开设一些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辅导课程,对其进行亲情补偿。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温暖,在学习上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成员的引导和监督及社区文化的熏陶,无疑会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性格发展及学习态度。在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方面,可以由学校联合妇联、村委会及工会,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把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经常看望留守儿童,切实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形成关注留守儿童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明永,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缺失 对策分析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现状
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未成年階段,他们生活于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独特境遇,导致他们的家庭、学校及社区教育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在心理、学习与道德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家庭亲子教育缺位。市妇联儿童部调查显示,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有以下四种临时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朋友监护、自我监护。从本次调研结果看,70%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监护人本身在农村也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哪种监护,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都明显不到位,调查发现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小学和文盲占到86%。另外,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使留守儿童失去情感精神依托。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冷漠、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情感状态。
2.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准备有所欠缺。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农村地区绝大多数校领导和教师从未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个问题,他们早已习惯了留守儿童的存在,且并没有认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即便部分学校及教师意识到了这个特殊群体,但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在教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调查结果显示53%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对学校老师不满意或不愿做评价。
经调查,在这种情况下,约75%的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存在厌学情绪,约57%的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经常逃学。可见,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他们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成绩较差及失学、辍学严重等问题。
3.社区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调研访谈的情况来看,张家口农村社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首先,大部分农村社区的干部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高达83%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村干部、妇联或者工会人员从来没有慰问过这些儿童。另外,被调查的90%以上的村组织和村干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其次,缺乏相关的社区教育组织,张家口农村基本没有相关的少儿社区教育组织,这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在社区教育方面基本空白。
二、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对调研结果的详细分析,我们认为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学校教育观念滞后且经费紧张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
1.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城乡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协调及现行户籍制度的羁绊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巨大影响。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没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只是在2004年6月教育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5年7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有所提及。2015年教育部强调,各省、区、市要在自查基础上,集中展开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督查,认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但调查显示,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2.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监护人或父母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只能说是流于形式。首先,临时监护人责任极为不明确,无论哪种监护方式,监护人都把监护重点放在物质方面,重养轻教,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其次,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低下,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限制了其对留守儿童尽责的监管,特别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文化素质较低,明显存在对留守儿童放任自留或娇生惯养的现象;最后,监护人精力不够,由于忙于生产,根本无暇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关爱的不足。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心理及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观念滞后且教育经费短缺。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起留守儿童的种种教育问题,农村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正常运转。近年来,张家口市各级政府虽然相继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但由于力度有限,对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投资呈严重不足的状态。经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学校基本的寄宿校舍建筑陈旧落后,缺乏维护,严重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
4.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张家口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出地农村的人口结构、农村经济、农村文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显示,农村外出人口主要是青年男性,而农村常住人口以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他们很难意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另外,税费改革造成农村收入减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无法纳入社区工作重点之中。
三、解决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针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必须采用相应的有效对策,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落实,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管理力度,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并逐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成立县级以上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在乡镇设专人负责此工作,且严格落实。再次,政府需完善农村寄宿学校,以便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综合教育管理。最后,政府需要以多种形式来支持举家迁移的流动人口,以便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转变为城市的流动儿童。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增强孩子在校学习信心方面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创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家庭环境,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需要父母充分认识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外出务工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选择单方外出,从小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临时监护人也需增强自身角色意识,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正确引导其思想与行为方式。
3.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尽到责任,努力弥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在加强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一方面,学校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以此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做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应尽量开设一些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辅导课程,对其进行亲情补偿。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温暖,在学习上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成员的引导和监督及社区文化的熏陶,无疑会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性格发展及学习态度。在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方面,可以由学校联合妇联、村委会及工会,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把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经常看望留守儿童,切实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形成关注留守儿童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明永,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