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枯燥、数学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的心声。然而成功解答出每一道数学难题又是学生公认的最大快乐。拿到一个题目如何快速敏捷地想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灵感呢?特别是在做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需要添加辅助线的,每一道题的解决是各种解题方法综合应用的能力,它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而是在丰富知识量和记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大练兵。因此,加强双基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前提下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 拓展学生思维、发散学生思路
  解题从审题开始,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拿到题目先要弄清题意,搞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但有些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有时问题的解决因明显的“暗示”轻易得到解决,甚至有的教师还怕学生不按自己的设想去思考,到时下不了台,想方设法堵住学生“出轨”的想法,而到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这种特定的情景没有了,问题以外的提示不存在了,于是学生也就不知道应当去想什么,或者根本想不出什么来了,解题思路自然也无法展开了,毫无题感可言,本来解题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知识、选择方法的过程。“选择就是能力”,我们把这最重要的过程跳过去了,那学生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所以在审题过程中:
  1、 多让学生“想”
  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后,教师不要忙于分析、讲解,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并告诉学生,试试看,你由“条件”能想到些什么?你由“结论”又想到些什么?只要是与条件或结论或本题有联系的知识、或方法尽可能多的想出来!(经常地从普通适用的问句与提示开始,经常地启发提问相同、类似的问句,指示相同、相类似步骤,以强化同一的心智活动,并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就是需要从强制到认同再到自觉这样一个过程的)
  2、 多让学生画
  在弄清题意之后,首先想到要画出一个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或图表,以帮助自己直观思考问题。不仅几何问题需要这种画图意识,对非几何问题这种画图意识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要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良好解题习惯。
  3、 多让错误曝光
  在初中教学中,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错误的缘由。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 教师要适时点拨,暴露教师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在学生充分思考后,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哪怕是一点点苗头,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适时抓住,若学生实在没有没有想出,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或直接说出来,特别是难题,学生束手无策时,他最关心的是老师怎么想,老师要勇于暴露自己的思路,要多讲自己怎么想的,要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要有目的地暴露挫折失败甚至成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和教训。
  三、 适时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路
  教学中既要突出变,更要善于变,让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变化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极大关注,从而启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随时对例题、习题求变,表现在:
  1、 一题多变
  把题目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提问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分,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方式、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申发展等手段,增加问题变化不定的因素,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索问题,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提高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
  2、 一题多解
  这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思路广阔,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此类例题很多,例如:已知: sinα sinβ=13(1)consα cosβ=14, (2),由此可得到哪些结论?
  让学生进行探素,然后相互讨论研究,各抒己见。
  想法一:(1)2 (2)2可得cos(α-β)=-263288)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想法二:(1)×(2),再和差化积: cos(α β)[1 cos(α-β) 1]=112
  结合想法一可知: sin(α β)=2425
  想法三:(1)2-(2)2再和差化积:2cos(α β)[1 cos(α-β) 1]=7144
  结合想法一可知:可得 cos(α β)=-725
  想法四; (1)(2),再和差化积约去公因式可得: tg=α β2=43,进而用万能公式
  可求:sin(α β) 、cos(α β) 、tg(α β) 。
  想法五:由 sin2α cos2α=1消去 α得: 4sinβ 3cosβ=2524
  消去 β可得 4sinβ 3cosβ=2524(消参思想)
  想法六:(1) (2)并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1)-(2)并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想法七:(1)×3-(2)×4: 3sinα-4cosα 3sinβ-4cosβ=0
  sin(α-θ) sin(β-θ)=0(θ=artcg43)
  即 2sinα β-2θ2·cosα-β2=0
  ∴α=2kπ π β(与已知矛盾舍去)α β=2kπ 2θ(k属于z)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此不作赘述,但是在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追求不同解题方法的数量,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比较,注意解题思想、方法的挖掘。
  3、 一法多用
  即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解题能力。如常见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等。
  四、 深钻解题规律,精炼解题技巧
  数学与其它科目不同,其它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提高就可以了,而数学要经常练习。即“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尤其一些基础性运算要非常熟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特例和特殊解法的研究,并力求从中引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除此之外,要注意解题技巧、规律的发展和深化;同时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每一次训练都要有创新的成分,不能使训练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五、注重双基教学,培养数感、图感
  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方法、基本的图形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记忆储备,培养数的感觉、图形的感觉。
  在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引导和启迪才能形成的。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所具有的诸多优点 ,目前正陆续被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发射台所采用 ,同时老式的电子管发射机渐渐地淡出了电视发射市场 ,这也是电视发送设备发展的潮流和方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内容不外乎听、说、读、写,能够将英语作为沟通的工具,并能够熟练运用.对于当前高中学生而言,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学习目的功利性较强,
历经千年的庆阳香包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凝结着千年以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代表着古老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情感。香包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而今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对公民的法治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高校大学生也应当进行法治教育,高校在思政课上就会涉及到法治教育理念和内容,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
英语课堂是帮助传递知识,提升能力的地方.初中阶段是为学生打下基础,促进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重视词汇与语法的教学,重视阅读、听力与写作练习,而口语的教学往往被教师忽视,口语能力也没能成为考查的重要内容.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口语是一项重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调频无载波报警器是对调频发射的载波进行监测的一种装置 ,尤其适用于调频转播台使用。目前很多调频发射台已具有不开机报警及到时不加高压报警系统 ,但是这两种报警系统均是
【摘要】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是近段时间教师们探索的热点。本文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展开思考与实践,谈了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兴趣、设计合作、展开评价等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策略 兴趣合作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有的课堂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