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有两个常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知识点的反复出现导致学生厌学而产生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二是学生缺少质疑的声音、没有创新意识导致的“毛毛虫效应”。只有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常见问题 边际效用递减 毛毛虫效应
  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重复,常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为厌学而导致学习效果很差;过度迷信老师、迷信已有的答案,学生又变成了不会自辨方向、只会埋头紧跟的毛毛虫。由此出现了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边际效用递减”和“毛毛虫效应”。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一条著名的规律。意思是说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再好吃的东西连续吃也会让人腻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点重复多了,学生也会有厌烦的那一天。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样要解决随着知识的增量(边际)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变差(效用递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复习教学时比较常见。
  复习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我们会不断地重复讲解考点知识,不厌其烦地一轮又一轮地练习或检测。随着知识点集中式的“轰炸”,一开始,学生的进步会比较明显,但时间一长,学生便缺少了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开始变差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两种方式加以解决,尽量保持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一是先问后答,即学生质疑老师解答。具体做法是:每节课结束前我会把下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我再把这些问题作为下节课的讲课重点;二是即问即答,即当堂提问当堂回答,主要由有能力的同学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角色,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这样,在探讨解决问题时,教师的教有的放矢,学生的学就自觉主动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水平高的同学自身的知识并没有减少,而中下游同学却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疑难,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实现了整个班级学习的边际效用递加。
  二、打破一言堂,有效解决“毛毛虫效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同学不会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习惯了点头,不习惯摇头;习惯了被“填饱”,而不习惯自己去“吃饱”。他们习惯了做“随从”,只听老师讲,只听教参的答案。在惯于重复、跟随,而不去独立思考这一点上,学生并不比毛毛虫聪明多少。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就要防止学生做“毛毛虫”,防止出现“毛毛虫效应”。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呢?这是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直到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如果其中有一个毛毛虫能够转变方向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毛毛虫由于固守本能或习惯、先例和经验,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被称为“毛毛虫效应”。
  学生像“毛毛虫”好不好?好的一面是,知识的灌输看起来会比较容易,因为学生不会有异议。然而,正是这不会有异议又恰恰是最不好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学生都以惯性思维和“轻车熟路”的行为方式,“安全地”去学习,就会像毛毛虫绕圈一样做一种无谓的努力,因找不到新的方向和思路,最终不会有更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求“安全”地传授完知识,也不应该让学生这样“安全”地学习,而是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学习的主角。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一言堂,应该允许其他的声音出现,哪怕是反对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马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教参里通常是把她看作一个批评的对象,说她是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代表人物。对于这一说法,已经习惯了接受老师和教参说法的学生没有人提出疑问。为了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我巧妙激将,诱导质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就是马蒂尔德,你认为自己虚伪吗?应该受批评吗?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虚伪,一会儿的功夫学生就纷纷加入了话题的探讨,为自己也是为马蒂尔德找理由来辩驳。最后,大家一总结,发现马蒂尔德确实有虚荣心,但她还有更多好的一面,比如她注重礼仪、忠于婚姻、勇于承担责任等,而且也从文中找到了很好的证据加以证明。比如有的同学说马蒂尔德注重礼仪,理由是她参加舞会时,就像今天的明星精心打扮走红地毯一样,特意准备了合适的衣服及借来了相配的首饰。还有的同学说马蒂尔德忠于婚姻,理由是虽然她在舞会上风光无限,结识了很多的高官,但在借了巨额的债务后,马蒂尔德并没有离开丈夫去投靠自己在舞会上结识的任何一个高官,而是“辞退了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和丈夫一起过了十年辛苦的日子,节衣缩食来还债,可见她是忠于婚姻的……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这以后,在语文课堂上,他们再也不愿当“毛毛虫”了,每节课都有人争着提问或抢着回答问题了。
  当然,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会只有这两个,但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加以解决,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自然会双赢了。
  
  参考文献
  [1]《时事报告职教版》2011-2012学年度0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汉字,神奇而又充满乐趣。一直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我们教师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标准要求的识字目标,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每一个学生识字的瞬间,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尤为重要。这标志着未来世界,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或制约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党和国家早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具有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行新一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篇目大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佳作,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来最有利于引发师生双方浓厚的教、学兴趣。可是,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为学好文言文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目前,学生厌学文言文的现象极为普遍,某些中学生甚至把文言文视为学习的敌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文言文真的就这么可怕吗?而我们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必然会考到文言文。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几个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学习文言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要切入实际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更要渲染美、激发美,使语文教学活动”美”起来,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培养起深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