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我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动点;动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3 -01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课堂以外,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2.1游戏类
学生对游戏有着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于是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有时我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
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2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设计了《跟我做生态瓶》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
2.3探究实验类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又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
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
当时我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鱼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
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
方法四: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
课上有的学生对我介绍的方法还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可见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这样具有开放性活动化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精神。
2.4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营养食谱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亲身经历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当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会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中学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教师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翁”。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动点;动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3 -01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课堂以外,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2.1游戏类
学生对游戏有着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于是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有时我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
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2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设计了《跟我做生态瓶》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
2.3探究实验类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又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
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
当时我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鱼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
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
方法四: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
课上有的学生对我介绍的方法还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可见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这样具有开放性活动化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精神。
2.4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营养食谱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亲身经历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当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会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中学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教师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