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教育工作的幸福指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6日,中央召开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号召。
  如何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认为,关键在于“创”和“争”的过程。“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创”和“争”的过程是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潜能的过程,是实现广大党员的共同愿景,激发集体工作热情的过程。每一名党员在履行职责,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得到组织的肯定,收获个人成长的幸福;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树立组织形象的过程中,成为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团、主力军,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得到人民的认可。因此,事业的幸福感是与每一位教育人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是与我们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那么,如何在“创先争优”中提升广大党员教师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让每一位教育人都能成为教育幸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呢?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正确的幸福观就是既要知道幸福是什么,又要知道幸福在哪里。我想,幸福萌发在闪光的智慧里,流露在执着的探索中,呈现在富有创意的成果上。在“创先争优”的活动中,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样子、干出实绩,用业绩服人、以奉献感人,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享受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延展持久的幸福感
  
  我们如何在工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幸福,不断产生持久的幸福感,既实现自身发展,又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呢? 答案就是学习。因此,通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整个组织及每位干部教师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实践创新的活力的根本,也是干部教师不断感受幸福、主动创造幸福的关键。当我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时候,个人和事业的幸福感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我们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不断增强,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建立幸福团队,激发幸福工作的主动性
  提高干部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的关键是建设最具幸福感的单位,重视人性化的关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的单位文化,让干部教师在事业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建设和谐温馨的团队,使团队成员将个人的爱好、特长和能力发挥尽致,达到 1 1>2的效果;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让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事业与员工之间互动、互利、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即“满意→幸福→企盼→价值→满意→……”;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关注每一个教职员工职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加速个人成长的导向意识。
  
  挖掘幸福工作的潜力
  
  “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过程应该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是一个可以充分享受快乐幸福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体验不到工作的快乐,唯一的感觉是工作的苦、累,那除了客观条件外,可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因此,改变心态,热爱你的工作、认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是提高工作幸福指数的根本动力。
  21世纪的教育更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我们主动形成与自己思想对话的自觉。对自己过去的行动与思想进行追溯性的思考与评价,能清楚知道并正确判断所做事情的结果,并根据这种思考和判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发挥,使教育事业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得到最大发展。 ■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在中华民国史上,蒋介石任意囚禁政治犯堪称一绝。除西安事变后囚禁张学良外,自皖南事变起长期囚禁新四军军长叶挺最为时人所诟。  叶挺,字希夷,1896年生于广东惠阳。早年就学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参加粤军,1924年加入中共,次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叶挺率己部为先锋,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勋,从而赢得“北伐名将”美誉。1927年国共合作分裂后,叶挺先后参予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人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规定,我校建立了课程教学活动资源开发有效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个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为辅”的思路,逐步开发并将社会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让社会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教育、教学价值。    巧用资源,创特色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是北京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北京市城市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也是最临近我校的历史老街
学校确定以“琉璃厂”这一无形资产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提出了发展的途径和策略:建立“三大体系”,即挖掘“琉璃厂文化”的核心精神,形成一专多能有特色的教师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发挥地域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学校环境体系。    一、校内资源的运用    1.教师资源  在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日益突显。校本课程研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身为国民党的元老和孙中山的亲信,凭借其起草孙中山遗嘱、亲受遗命的政治资本,并获得国民党左派、中共及苏联顾问的大力支持,先后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党军及黄埔军校党代表、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主席等职,掌握了国民党和广州政府的党政军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党领袖。   然而,汪精卫大权独揽的局面持续时间并不长,军事强人蒋介石的迅速崛起,对汪精卫构成
2013年12月,在秘鲁利马举行了第2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大会,会议聚焦的一个重点是,必须减少长期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包括短期气候污染物(SLCPs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围绕着到底是“工艺美术”还是“设计”,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尹定邦1983年撰写的《形论》一文,借分析人类造型活动史之器形、符号的创造规律,引申出现代设
五年级美术教材中《城市印象》一课,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媒材设计立体的城市建筑,建筑造型表现要求多样。恰好,中国美术馆将进行“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以纪念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地震灾难为基点,引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面对灾难。设计作品主要是针对全球不同地域和气候中典型的自然灾害或突发灾害,如日本的地震、中国南方水灾、印尼的海啸、智利的火山爆发、美国的龙卷风、菲律宾的泥石流、阿富汗的
1958年10月,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而险些被本国政府驱逐出国一事,曾在当时的苏联和国际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几十年来人们虽对这一事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因苏联当局对有关资料的严密封锁而未能得知其详,现在随着这些资料的解密该事件的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帕斯捷尔纳克于1890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曾为托尔斯泰的《复活》作过插图的著
粤北是粤、湘、赣三省的交通枢纽,位置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粤北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的文化基体.本文试图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对粤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这里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有康熙手书的琉璃牌坊、有皇帝讲课的辟雍殿、还有十三经刻石碑(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经典共十三部)。与建筑群共同见证历史的还有那一棵棵古槐古柏,形成“松柏槐荫”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