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眼睛”是标题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是学习的通则。任何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模仿,从虚无中创造不出新东西。
  “创新”一词的拉丁文原意就是“返回和利用过去的资源”。当然,这所谓“过去的资源”,应当是也必须是经典的、模范的。
  科学DV活动也必须从模仿开始,必须从虔敬的老老实实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要细心研究、揣摩模范作品。要从选题、大纲、脚本、层次等各方面揣摩模范作品,要如写字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它。逐步从模仿中学得规模法度,用以创作自己的作品。
  苏东坡的读书法可以作为我们的模仿之道。
  东坡先生主张,“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先生的意思是好书要读好多遍,每读一遍应有一遍的特定目的,不可毫无指向地、模糊地随意读书。
  我们将用这种方法精读科学DV样片《南方的北国》,作反复的“一意求”。
  我们先求命题之道。
  我们不妨边看边低声吟哦——《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冬季之谜》,我们思考其片名的含义及特点、内容和形式,不难有如下发现:
  第一,本片采用一套标题——正题 副题。正题含蓄、蕴藉、引人遐思。副题直接、明了、解释说明了正题。
  第二,正副题都给人一种神秘感,然前者暗示,后者直言。前者虚,后者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点出探究主题,又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痴迷,探究中的快乐、艰辛等等溢于言表。
  第三,正副题最后一字皆为平声,其抑扬顿挫,其响亮悠远,趣味盎然,令人跃跃然急于一观为快。
  标题用字,在当不在奇。衡量标题高低,最重要的,还是其与主题、与立意的吻合程度。
  《南方的北国》,记录了科学探究的神奇历程,从头到尾洋溢着令人兴奋的神秘气息。从“同一个时间,东海中学大雾,龙海中学却没有”,“‘常寒’什么意思?”到“是向北的斜面造成气候的寒冷吗?”,“周围的山对气候有什么影响?”,直到片尾,探究的目光依然闪烁,探究的思考仍在继续——“大雾是如何产生的?”……
  该片标题正题暗谜,副题明谜,与其主题、立意吻合无间,融融泄泄。
  标题应从某种角度透露出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应当是作品的旗帜;标题要能够给人一点作品题材的消息,应当是作品的眼睛。这是我们从《南方的北国》中求得的命题之道。
  科学DV的写实性使之多从题材命题,其标题多为作品的“眼睛”。但每部片子的内容、形式千差万别,应当从其题材和立意的色彩、角度,探究对象的类别、特点,探究者的身份、年龄等方面,确定出准确、新颖、简洁、上口、易记的片名。
其他文献
2009年,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位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国际科学教育项目的负责人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儿童一些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应该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世界的完整理解。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则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对世界运行的最初想法开始,帮助儿
近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在17名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的名字赫然在目。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们家主要靠租种财主家的土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全家十几口人挤在3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他从小就
8月18日上午,“科学阅读与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论坛邀请到了知名科普作家和中小学教师分享他们在青少年科普阅读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科学阅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在论坛中,各位发言人纷纷强调了科普阅读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科学的正确认知和素养的重要性。  “科学阅读对青少年来讲,是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启迪理性思维、拓展视野的阅读。”《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
简介  我在家中、院子里还有户外经常发现蚂蚁有单独搬运食物或集体拖拉食物的现象,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仔细观察又发现蚂蚁搬运食物时的动作很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蚂蚁被称作动物家族的大力士,可是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我并不知道。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没有找到蚂蚁力量方面的实验性数据。对蚂蚁力量的描述多出现在科普文章中。科普文章中常常引用哈佛大学昆虫学教授马克莫费特的观察数据,即:蚂蚁一般可抬起自身重量的
研究背景  电报通信(CW通信)在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计算机技术使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收发电报已成现实,但是电报通信仍然是无线电爱好者追崇和热爱的一项活动。  业余无线电通信小组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无线电通信相关教学活动,电报通信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之一。本人经过深入思考,设计了一个成本低、易实现、易操作、能够简单明了展示CW通信原理和通信过程的发报机练习器(Key Pair)。
◎课题的缘起  2013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回家给牛割草,看见屋后的山坡上,长了许多扁竹根,就准备割一些背回去喂牛。割了几丛后,我们突然想到这些扁竹根长得这么青翠,为什么没有虫吃呢?是不是所有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呢?我们又跑到另外几处长扁竹根的地方去看,发现另外几处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这是为什么呢?  2013年4-9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研究方案,采集了扁竹根,制作了扁竹根液,对使用扁竹
眼下,正是春笋破土之时。鲜嫩的笋尖儿,不乏坚实的拥趸。但正如北方鲜能见到新鲜脆嫩的竹笋,不走进浩瀚的竹海,你未必知道,竹笋原来可以那般鲜甜!  竹笋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每年都有那么一阵子,我都会专程在北京的市场上寻觅。只要发现品相不错的,必然尽数购回,享受几天“清炒笋片”“笋丁炒虾仁”“冬菇炒笋丁”的畅快感觉。不是因为此时的笋最好吃,却是因为出产甚多。春笋在满足江南食客的嘴和胃之后,略有盈余,这
引言  正如上面这句引文所述,青少年要想成为当今世界的参与者,应当尽早了解包含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的STEM学科。因此小学教育中这些学科的高质量将会极为重要,应该逐渐培养起5~11岁青少年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对其基础知识和实践过程的理解,以及认识到它们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些STEM的学习经历将给予他们在找寻机会及面对挑战时一个条理分明的智力与实践的框架。同时,该经历使得青少年们能够提升并很好地使用
在首届全国科普剧本创作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中获奖的10部学生科普剧参加了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普剧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它突出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此次参加演出的科普剧,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绿色出行、食品健康、生态环保及科学探究等
研究动机  生活中摩擦力随处可见,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看见它让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停下,司空见惯两件粗糙的物体相对运动发出难听的摩擦声……无法想象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有多么可怕,汽车、火车、自行车都将失灵,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走路吗?我们还能握住一个东西不使它掉下吗?写字的时候笔还能用吗?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存在,那么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无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