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兴趣、现状、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更好地发展乒乓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榆林学院;女大学生;乒乓球;兴趣;调查
前言:乒乓球活动集健身、竞技、娱乐、趣味于一体,能有效的增强人体技能,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情操,乒乓球活动与女大学生心理需求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塑造女大学生的健美体型和高尚的情操,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兴趣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榆林学院6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完成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共向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2.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找出依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兴趣
2.1.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兴趣的调查结果(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6%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特别感兴趣,非常喜欢参加乒乓球活动,且经常参加;有24%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感兴趣,喜欢参加乒乓球活动;有47%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偶尔会参加乒乓球活动;有23%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乒乓球活动,且从不参加乒乓球活动。
2.1.2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兴趣的分析
分析发现,榆林学院只有极少数女大学生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且具有一定的乒乓球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少部分女大学生对乒乓球活动感兴趣,喜欢活动锻炼,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态度淡漠,兴趣不浓,影响到实际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还有23%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而且从来不参加乒乓球活动,进一步说明,我院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在女大学生之间参加乒乓球活动氛围淡薄,缺乏体育锻炼的风气。
2.2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现状的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很少进行乒乓球技术练习,大部分女大学生没有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习惯,没有一个女大学生经常自发的参加乒乓球活动,她们认为乒乓球场地器材不够用,大部分女大学生具有很大的懒惰性,交流较少,平时很少一起参加集体项目,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暴露出女大学生怕苦、怕累、怕脏、惰性大的缺点,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2.3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价值的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几乎每位女大学生都认识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多数女大学生将体育与自身健康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多数女大学生已将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促进身心健康积极的发展;大部分女大学生已认识到参加乒乓球活动有利于加强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乒乓球活动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锻炼意志品质和改善身体形象,有利于培养气质、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多种价值逐渐被女大学生所重视。
2.4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大部分女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肯定了体育活动的价值,但经常实际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女大学生很少,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参加体育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理解和认识上,只有实际的投身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作用所在。女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把参加乒乓球活动很好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经过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4.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存在的问题
(1)女大学生运动能力差。大学阶段,女大学生由于其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其运动能力远远落后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明显少于男生。女大学生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的时期,情感比较含蓄,怕别人嘲笑,而且比较懒惰,所以经常观看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也没有同伴一起参加,又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女大学生运动能力差,运动能力差成为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一大问题。
(2)学习和就业压力。由于就业的压力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女大学生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繁重的学习上和各种社会实践,把精力都用于应付各种考试和提高相关素质上,如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上,很难有时间顾及参加体育活动去健身。各种压力不仅影响女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和锻炼的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女大学生更多的以休息来放松身心,忙碌的学习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对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体育锻炼场所不足
目前我院只有38个乒乓球场(另外还有7个室内乒乓球场,主要面向体育系学生,而且开放时间很有限),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场馆出现不足的现象,课外活动时间大多场地被男生占用,部分球台、场地出现损坏,女大学生在公共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者很少,占到调查人数的7.3%,公共体育场馆有限的乒乓球场地学生太多,场地器材匮乏、短缺等现象制约着我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
2.4.2对策
(1)学校多组织乒乓球活动,增强我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氛围,提高女大学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各院系可组织女大学生进行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督促女大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女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2)我院各级主管部门领导要重视女大学生的健身要求,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建设力度,满足女大学生的健身需要。
(3)学校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吸引女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多用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大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比较淡漠,我院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的风气。
(2)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暴露出女大学生怕苦(尤其是怕晒)、怕累、怕脏、惰性大的缺点,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3)高校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健身意识,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也有深刻认识,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却不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进行锻炼,女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健康意识、健康思想相脱节。
3.2建议
(1)应加大力度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使各大高校女大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体育的健身价值,将身心健康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实现体育的最高价值,使广大女大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2)各大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多建实用性强的锻炼场所,满足女大学生的健身需求。
(3)学校多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增加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各高校可多组织女大学生进行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吸引女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多用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得林,乒乓球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12,(6)
[2]文世平,乒乓球[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7
[3]韩志忠,乒乓球教学、训练、竞赛与科研[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榆林学院;女大学生;乒乓球;兴趣;调查
前言:乒乓球活动集健身、竞技、娱乐、趣味于一体,能有效的增强人体技能,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情操,乒乓球活动与女大学生心理需求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塑造女大学生的健美体型和高尚的情操,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兴趣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榆林学院6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完成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共向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2.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找出依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兴趣
2.1.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兴趣的调查结果(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6%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特别感兴趣,非常喜欢参加乒乓球活动,且经常参加;有24%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感兴趣,喜欢参加乒乓球活动;有47%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偶尔会参加乒乓球活动;有23%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乒乓球活动,且从不参加乒乓球活动。
2.1.2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兴趣的分析
分析发现,榆林学院只有极少数女大学生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且具有一定的乒乓球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少部分女大学生对乒乓球活动感兴趣,喜欢活动锻炼,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态度淡漠,兴趣不浓,影响到实际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还有23%的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而且从来不参加乒乓球活动,进一步说明,我院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在女大学生之间参加乒乓球活动氛围淡薄,缺乏体育锻炼的风气。
2.2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现状的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很少进行乒乓球技术练习,大部分女大学生没有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习惯,没有一个女大学生经常自发的参加乒乓球活动,她们认为乒乓球场地器材不够用,大部分女大学生具有很大的懒惰性,交流较少,平时很少一起参加集体项目,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暴露出女大学生怕苦、怕累、怕脏、惰性大的缺点,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2.3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价值的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几乎每位女大学生都认识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多数女大学生将体育与自身健康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多数女大学生已将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促进身心健康积极的发展;大部分女大学生已认识到参加乒乓球活动有利于加强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乒乓球活动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锻炼意志品质和改善身体形象,有利于培养气质、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多种价值逐渐被女大学生所重视。
2.4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大部分女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肯定了体育活动的价值,但经常实际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女大学生很少,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参加体育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理解和认识上,只有实际的投身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作用所在。女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把参加乒乓球活动很好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经过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4.1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存在的问题
(1)女大学生运动能力差。大学阶段,女大学生由于其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其运动能力远远落后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明显少于男生。女大学生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的时期,情感比较含蓄,怕别人嘲笑,而且比较懒惰,所以经常观看男生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参加乒乓球活动不感兴趣,也没有同伴一起参加,又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女大学生运动能力差,运动能力差成为榆林学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一大问题。
(2)学习和就业压力。由于就业的压力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女大学生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繁重的学习上和各种社会实践,把精力都用于应付各种考试和提高相关素质上,如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上,很难有时间顾及参加体育活动去健身。各种压力不仅影响女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和锻炼的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女大学生更多的以休息来放松身心,忙碌的学习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对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体育锻炼场所不足
目前我院只有38个乒乓球场(另外还有7个室内乒乓球场,主要面向体育系学生,而且开放时间很有限),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场馆出现不足的现象,课外活动时间大多场地被男生占用,部分球台、场地出现损坏,女大学生在公共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者很少,占到调查人数的7.3%,公共体育场馆有限的乒乓球场地学生太多,场地器材匮乏、短缺等现象制约着我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
2.4.2对策
(1)学校多组织乒乓球活动,增强我院女大学生参加乒乓球活动的氛围,提高女大学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各院系可组织女大学生进行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督促女大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女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2)我院各级主管部门领导要重视女大学生的健身要求,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建设力度,满足女大学生的健身需要。
(3)学校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吸引女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多用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大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比较淡漠,我院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大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的风气。
(2)女大学生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暴露出女大学生怕苦(尤其是怕晒)、怕累、怕脏、惰性大的缺点,大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3)高校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健身意识,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也有深刻认识,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却不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进行锻炼,女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健康意识、健康思想相脱节。
3.2建议
(1)应加大力度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使各大高校女大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体育的健身价值,将身心健康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实现体育的最高价值,使广大女大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2)各大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多建实用性强的锻炼场所,满足女大学生的健身需求。
(3)学校多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增加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各高校可多组织女大学生进行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吸引女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多用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得林,乒乓球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12,(6)
[2]文世平,乒乓球[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7
[3]韩志忠,乒乓球教学、训练、竞赛与科研[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