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高舆情引导力的路径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工作体系中,舆情引导应与疫情防控一起策划、一起组织、一起管理、一起动员。因此,尝试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提高舆情引导力的相关对策建议,即效果导向,加强舆情引导设计整合;专业导向,优化正面宣传思路方法;政治导向,提高内外舆情引导能力。
  关键词:疫情;舆情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139-03
  正在全球范围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涉及国家多、传播速度快,是近代以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事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时代遭遇的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虽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也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持续努力。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工作体系中,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坚持疫情防控与舆情引导一起策划、一起组织、一起管理、一起动员,应当成为一种工作自觉。
  一、效果导向,加强舆情引导设计整合
  (一)强调专业精神,拒绝宣传套路
  1.坚持真实报道底线
  一是回归把关思维,在每一个输出信息的关口严格把关,当好“把关人”。坚持新闻客观性,处理好过程性真实和整体性真实、即时性真实和有限度真实的关系,把握宣传节奏,展现新闻真实。二是引导自媒体坚守职业理性,提供优质内容,增加受众黏性,杜绝内容重复和低效转载,避免消耗传播资源对冲宣传效果。
  2.提升信息传播能力
  一是提高正面宣传能力。倡導对人性和常识的尊重,坚守新闻报道初心。正面宣传不等于正面故事的生搬硬套,而更在于宣传报道在公众心中所产生的正面效果,以及由此激发的对主旋律正能量的发自内心的共鸣与认同。二是提高融合传播能力。当前,移动互联深入发展,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衍生出多种信息传播渠道,面对社交媒体的首发效应、垂直类社区的专业解读、视频社区的情感动员,要发挥不同渠道的传播优势,一次采集、多方输出,放大传播影响。此外,越来越多的“在现场”的公众自发拍摄的内容被权威发布平台所采用,草根的、接地气的、原汁原味的表达更容易激起受众参与话题、补充内容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扩大传播影响力。
  (二)提高发布能力,多维度把控引导效果
  新闻发布会是解读政策、引导舆情的重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新闻发布活动增多,引导及时,主动参与,及时传播正面消息。特别是国新办、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的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专家和防疫现场负责人详细说明政策、措施和疫情防控进展程度,用事实说话,全面准确地解读方方面面的防疫情况,有效消除了负面消息的影响,阻击了国内外诋毁、诽谤、攻击等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在区域层面,不同地、市、县的防疫任务重要场所,也及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中央和省级媒体相呼应,共同应对疫情防控的信息传播挑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疫情时代,要结合舆情引导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要求,强调提高发布能力,做好高级别新闻发布的统筹设计指导。一是发布会时间安排上要交错排班,确保各级都发声,时时有发声。在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时间节点上,安排相应的新闻发布会,确保各个环节都受到新闻关注,全面提升舆情引导力。二是发布会筹备规划上要合理规划发布周期,设计发布议程。新冠肺炎疫情发布在专家的推动指导下进行。发布会以7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设计筹备,其中一天是中央指导组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两天是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四天是湖北省级新闻发布会。三是发布会人员安排上,设置第一新闻发言人和专业新闻发言人。其中,第一新闻发言人主要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专业新闻发言人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信用权威的专家担任。四是发布会通稿撰写上设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稿件内容。比如,发布会召开前24小时完成逻辑稿,重在搭建框架;发布会前4小时完成全稿,填补前期逻辑稿中尚未确定的数字、细节;发布会前2小时到发布会现场进行模拟演练。
  (三)统筹线上线下,持续推动正能量传播
  随着新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宣传引导的重要阵地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络传播要明确新时代、新形势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引领、加强阵地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围绕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好顶层设计,弘扬正气,营造正能量的多媒体融合发展传播生态。一是统筹线上线下,坚定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线上线下宣传力度,特别是引导广大网民用最新的科学理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和网络文明传播水平,让网络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重要载体。二是提高知网用网水平,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提高新媒体素养,围绕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本辖区、本单位长期开展具有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地域风情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围绕道德模范宣传、身边好人推荐、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从文明风尚、经验探索、特色展播等方面积极组织评论文章、参与网上讨论、协助活动推广。提高共情能力,讲好小故事、暖故事。利用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二、专业导向,优化正面宣传思路方法
  (一)打破宣传套路,提高正面宣传的效果
  避免宣传同质化、符号化。一是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创新语言表达体系,跳出“苦难”、“悲情”、“感动”等叙事窠臼,让宣传内容更丰富、报道形象更立体,拓展宣传文章的广度和深度。譬如,对无私奉献的老人,公众也在乎他们在疫情之下能否安享晚年,对疫情一线的女性工作者,公众也关注其特殊需求能不能获得有效保障。二是注入更多人文关怀,贴近报道人物、贴近舆论情感,把握尺度,拒绝标签化符号化表达,提高宣传内容的可读性和真实性。正面宣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真实发生的事件中选取正面事实,不歪曲、不夸大,回归人本主义思想,自觉规避刻板陈述。三是注重点面结合,把握舆情宣传的整体性客观性,这是提高宣传效果的根本要求。正面宣传必须准确无误,不仅把一个局部事情报道好,而且要立足全局深入全面报道,给群众一个正确的舆情引导。   (二)激发正向情绪,建立健全情感沟通机制
  社会学理论认为,情感是社会各部分的桥梁和黏合剂,也是不同群体之间互动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疫情防控中社会管理必须重视大众情感的引导,这也是新形势下新闻和舆情调适的重要一环。以情感为突破口,将新技术与宣传报道相融合,在多元传播主体共存的舆论场中“重夺麦克风”。一是用“爱国者相遇”引发情感共鸣。疫情之下,舆论场上,大量关心国事、期待抗疫胜利并通过感受国家力量重获安全感的“爱国者”汇聚,形成了一种“爱国者相遇”。在这里,公众守望相助、抱团取暖,信息公开降低不确定性,自由表达调动公众参与度,话题对象更加生动鲜活,情感共鸣更加深入人心。二是用情感传递影响公众价值判断。传播学的效果理论认为,信息传播在受众环境认知、价值形成、行动示范三个层面产生作用。此时,情感的传递侧重影响公众的价值判断,从而以真相、情感为基础,形成态度,做出行动。因此,正面宣传报道中需平易以对、关注人情,塑造人物亲切质朴、温暖热诚,避免过度拔高、神化正面人物,确保舆情引导适度而不过度。
  (三)加大智能运用,提升宣传引导信息化水平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变革的主旋律。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应用,当前智能应用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各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特别是传播领域智能化应用是国家智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竞争力的第一关口,具有引导性、前瞻性、示范性。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一是必须树立全新思维,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和风险挑战,积极掌握信息传播技术迭代和应用对舆论格局的深刻影响。二是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善于学习智能化应用相关知识,这是做好疫情常态化下智能应用管理与协调工作的基础。从提高舆论引导力的现实需要出发,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持续学习和运用智能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例如,全媒体平台、融合传播技术广泛应用,大数据、远程移动直播、H5应用等应用于采编制作环节,还有智能机器人写稿、采集等等。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舆论引导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三是必须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从体制机制入手,用制度作保障推进智能化应用于宣传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适应智能应用的传播体系,出台具体措施,促进媒体智能融合技术提升和管理现代化一体化信息化。要充分挖掘资源,融合发展,整合力量,集中人、财、物办好能办的事,有步骤地推进新闻传播、舆情发布、信息管理和人的素质的层级提升和设施改造,防止搞形式主义和技术应用的盲目性。要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民族品牌,真正使宣传工作信息化有本土特色、有一流先进技术、有实际应用效果,受群众欢迎。
  三、政治导向,提高内外舆情引导能力
  (一)顺应变化,把握国内外舆论战略主动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话语权的争夺是不同历史阶段都存在的一个相对持久的话题,要顺应大势,及时调整,才能把握战略主动。一是坚持马克思主義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全媒体时代,舆情的变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总是跟着社会热点走,就会整日忙于“救火”而效果不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公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与世界的比较等关键性问题,特别是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宣传,增进公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二是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高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将宣传舆论工作同网络强国统筹考虑、一同部署。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协作亮剑,提高国际舆论战的能力
  德国学者米夏埃尔·巴克菲施认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战斗又叠加上了一场宣传,占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解释权。这涉及病毒爆发的原因、病毒传播和战胜病毒的信息与叙事,背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之间的争斗。”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百年大冲击、大调整、大变革,随之国际舆论战成为新常态。中国需要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受困于西方思路,要善于亮剑,积极争取话语权。一是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和叙事传播能力。积极努力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霸权,制订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从根本上改变被动的地位。二是转换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政府、媒体、社会协同发力,政府善于亮剑发声,媒体跟进深度解读,社会凝聚价值共识,合力打好舆论战。三是引导公众理性参与网络传播。按照互联网逻辑和社交媒体规律,制定适合网络传播活动的工作策略;面对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大事,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理性上网发声、正面表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培育人才,增强国内外舆论导向的实践根基
  疫情之下,全球形势波诡云谲,大国博弈不断向舆论场延伸,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我们当下的迫切任务。要积极争取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声音,关键仍是培育人才。全媒体传播环境下,要通过组织培养、个人自学、岗位锻炼、团队共学、以老带新、定期交流等多种培养方式扩大人才队伍。一是激活存量,加快推动现有从业人员向全媒体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着力提高国际传播整体能力。二是加大增量,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培养。高校新闻院系要加强全媒人才的教育培养,为新闻战线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优质人才。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能力素养教育培训,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做好国际传播工作。三是理顺机制,用好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级晋升制度、薪酬分配办法等约束激励机制,着力解决人才人事、用人机制等问题,优化人才结构、知识结构、从业环境,提升舆论工作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成就感,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
  收稿日期:2021-07-13
  作者简介:牛艳艳(1982-),山西吕梁人,硕士,从事党建和思政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业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可以说,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建筑行业因管理粗放、工艺落后,如今还存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时代发展形势下融合新工艺、绿色新材料和新技术,带动建筑工业化的强势回归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被推上历史舞台。探究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经济性,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摘 要: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交叉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该结论在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以及相关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交叉上市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有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交叉上市通过提高资本市场股票流
摘 要: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很大,而农产品出口贸易是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疆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随着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提高新疆农产品品质,完善各类农产品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因此,立足于新疆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新疆农产品
摘 要: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突出显示了大数据时代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在人格权编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构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机制。从对个人信息的人格权益性质分析入手,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内容、法定范围、免责事由、处理原则以及与数据利用的冲突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民法典视角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法典;个人信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稳定发展,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从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WOS核心数据库中提取出2010—2019年期间关于自主创新的学术文献,通过学者陈超美所研发的Citespace软件,对所提取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总结文献基本特征、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较外文文献而言,中文文献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中文文献研究热点更集中于理论研究层次,而外文文献则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研究视角比较前沿.
摘 要: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实施是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绩效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院系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外部环境及其他条件,对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规则、方法、流程和观念的动态系统。当然,它必须与高等学校其他的管理系统相互融合,并得到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生活上的温饱,更注重于心灵上的慰籍,从而促进了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聚居地,其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改善延边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延边州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业;优势;问题;改善措施  中圖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摘 要: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我国逐步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工作划为金融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的核心。同时,伴随新冠疫情常态化趋势,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呈下行趋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管控难、风控难以及运营难等问题不断加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而目前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护效能的机理、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国家审计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
摘 要:在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准入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影响了我们医疗器械出口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医疗企业的国际口碑。鉴于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尽可能在恪守国际法义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的主权利益。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医疗器械出口;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