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化学概念的心得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规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所以,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化学概念,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于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心得:
  一、创设概念情境,营造概念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时期,但思维特点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还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且感性材料越丰富,就越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在引入概念时,尽可能根据学生身边的化学,及化学实验,实物、模型,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等创设概念情景,启发学生思考,自然地引入概念。例如“元素”的引入: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的广告“葡萄糖酸锌钙,补锌、补钙长得快”,这里的“锌”“钙”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缺少该元素对人体有哪些影响?请分组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导入“元素”概念的教学。又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补充“纸张的撕碎”和“纸张的燃烧”两个简单实验导入:取两个250毫升烧杯,取一张纸对折撕开,再取其中一半撕碎放在一个烧杯中,另一半用火柴点燃放入另一个烧杯中,请学生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本质区别。随后,教师引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
  二、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化学素质,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如“化合反应”有的学生定义为:“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有的学生将“氧化物”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等。
  三、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由于学生所具有的化学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如“氧化物”,有的学生定义为“含氧元素的物质”。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讨论“含氧元素的物质”是否都是氧化物。通过讨论,学生懂得“O2.KClO3.CO2和CO的混合物”都是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从而抓住概念中“①两种元素组成;②一种是氧元素;③化合物”的关键词,归纳出准确的定义。
  四、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1)朗读记忆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概念朗读1~2遍。这样,既可强化记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特征记忆法。如“化合反应”可总结其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可总结其特征为“一变多”;“催化剂”的要点是“反应前后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概括其特征为“一变二不变”。
  (3)比较记忆法。如“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可从字面上的“合”与“分”对比;也可举出实例比较。“化合物”与“氧化物”除可举例比较外,还可用图示法比较它们的从属关系:
  五、巧设问题,提高应用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教师要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后,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将10g水加热后变成10g水蒸气,这一变化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燃烧,生成_____g二氧化碳。
  (3)6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能生成38g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4)蜡烛燃烧,质量不断减少,这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5)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一定含什么元素,可能含什么元素?
  实际教学中,因概念类型不同,教法亦有所不同。如“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难度较大的概念,在实验引导后,教师要诱导学生去分析、总结,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获得概念,并通过阅读让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补充“高锰酸钾溶解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实验,使学生获得准确概念。
  总之,化学概念的教学,并非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和活用概念。
其他文献
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改革了课程总体结构,改变了由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模式,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但有些教师对活动课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便是一节活动课。  与学科课程相比较,活动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及内容的广泛性。在活动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突出。活动
摘 要: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训练  
摘 要:对于学习来说,想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细节刻画、空白艺术、写作实践等。教师要依托教材,开辟多条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问题,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利用教材;写作实践;拓展;续写 ;扩写  如何去
摘 要:要培养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在课堂上,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活泼的课堂教学;其次,必须在课堂之外巧妙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农村;英语;兴趣;培养  学生要学好英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广大农村的经济落后,办学条件不优越,加之所收的学生基础薄弱,自控性不强,自主学习意识弱,学生厌学英语的情绪浓。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