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游戏棋,以其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简单易懂的活动规则、富有游戏性的活动过程,深受孩子们喜爱。本文结合实践,阐述了在幼儿游戏棋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游戏棋;班本课程;环境
在游戏棋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以班级为基点,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课程资源,把游戏棋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把主题教育内容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设计到棋谱中。幼儿以棋为伴,享受游戏棋活动的无穷乐趣,智慧得到了启迪,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
一、创新形式,丰富游戏棋班本课程内容
(一)主题游戏棋——主题引领,学玩互补
主题游戏棋是我们游戏棋班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是以主题活动内容为依托,结合班级实际,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将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棋,供幼儿活动。主题游戏棋来源于主题活动,又服务于主题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巩固主题活动内容,又能很好地作为主题活动的补充与延伸。
1.依据主题,研发棋谱
棋谱是游戏棋课程实施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各年龄班主题及五大领域内容与目标,精心设计棋谱与游戏规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要领,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根据中班《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我们设计了以下游戏棋,如:语言领域的故事棋“春天的电话”,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通过玩棋,幼儿了解了春天的基本特征,并能完整地表达故事内容;数学棋“梯形宝宝做游戏”,在走走玩玩中,幼儿认识了很多图形宝宝;科学棋“春天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春天景物的变化,幼儿掌握了春天的季节特征;户外游戏棋“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化身为一颗颗活动的棋子,在指定的路线上练习双脚跳的能力。
2.将主题游戏棋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设计“家乡的土特产”游戏棋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开展初期, 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利津的土特产”棋谱,加入了利津水煎包、黄河口大闸蟹等地方名吃,棋盘设计美观、诱人,孩子们边玩边夸:“利津是个好地方,这里的特产多又多:利津水煎包味道香、黄河口大闸蟹鲜又美……”活动中,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得以萌发。
3.将游戏棋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游戏棋课程合理、有效地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在晨间活动时,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喜欢的游戏棋对弈;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变成一颗颗棋子,你当青蛙,我当害虫,在大棋盘里玩起了体育游戏棋;午睡前、起床后,孩子们会在走廊里的“安全出行地面棋”上玩一玩,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了解安全出行的常识;午餐后、离园前,孩子们会被妙趣横生的活动室墙面棋吸引,和小伙伴大战几个回合。游戏棋真正走进了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传统游戏棋——传承经典,创新玩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游戏棋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作为一种环境的渲染与熏陶,还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利用。我们将这些精华作为有效的教育资源,通过对传统棋类规则的简化、玩法的改编,再配以形象化的故事情景、浅显易懂的符号提示,赋予了棋类全新的活力。借助发放调查表、开展座谈会等形式,我们搜集、整理了适合幼儿玩的传统棋类二十余种,然后找出其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通过游戏规则、玩法的改变,使其更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如:对于小班幼儿,我们选择了游戏规则简单的登山棋,并通过设计情景,如争夺小红旗、开汽车、认识图形等,激发孩子玩棋的兴趣,并尝试将掷骰子变为剪刀石头布,增加了游戏棋的趣味性。中班根据“斗兽棋”改编的“谁怕谁”,在沿用了原来的棋谱与棋子的基础上,对玩法与规则进行了调整,摒弃了走棋的繁琐过程,改为翻棋的形式,大动物吃掉小动物,最后以获得棋子最多者为胜。难度的降低,适应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掌握该棋的传统对弈规则打下了基础。
二、营造氛围,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棋环境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在幼儿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多样的棋类环境中感受棋类文化的魅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各班创设了凸显棋类特色的环境,如:小班创设了丰富多彩而富有创意的国际象棋图案,在墙面上布置了登山棋、郊游棋;中班布置了“棋乐无穷”墙饰,在活动室屋顶上提供象棋棋谱,活动室的墙面备有方便幼儿随时取用的自制磁力五子棋、飞行棋,围棋等,地面布置了与主题相关的安全出行地面棋;走进大班,活动室门上布置了幼儿对弈的情景,晨检室和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了形象生动的郊游棋、祖国真大等大型棋谱,供幼儿随时游戏。
各班还创设了专门的棋类活动区域,投放了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棋,供幼儿游戏和学习。小班的“棋趣屋”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自制主题游戏棋(图形棋、糖果棋、水果棋)等。中班的“小小棋艺轩”里,摆放了各种自制的主题棋谱及斗兽棋、跳棋、大富翁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棋。大班的“对弈小站”里摆放了象棋、围棋及丰富的主题游戏棋。晨检室、主题墙、区角、走廊……到处都流露出具有厚重底蕴的棋文化,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孩子们对游戏棋的兴趣。
开展棋艺大比拼,创设竞技性环境。游戏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竞技性。幼儿在与同伴的对弈中,体验到棋类竞技活动的刺激与快乐。这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获得自信与坚持不懈的情感体验。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来促进活动的开展。在孩子熟知各类棋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每天的游戏时间,组织孩子们进行比赛,并做好记录。每月根据幼儿所学的游戏棋内容,组织趣味游戏棋比赛,每周评出班级“对弈小明星”评选,每月评出幼儿园“棋艺之星”,并颁发小奖状。一系列竞赛游戏的开展,丰富幼儿的棋类比赛经验,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三、整合资源,拓展游戏棋班本课程空间
(一)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1.亲子对弈
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向他们讲解游戏棋的规则,让家长有空时与孩子一起下棋。亲子对弈,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棋类活动的魅力,提高并保持幼儿下棋的兴趣。
2.家长参与游戏棋设计
我们为家长提供模板,让家长与幼儿在家里一起制棋、玩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棋类游戏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亲子制棋谱、下棋,孩子们的棋艺有了很大的进步,扩大了棋类活动的空间,同时,弥补了棋谱数量少的缺憾。家长们的设计创作,将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倾注在一张张棋谱之中。一副副趣味浓郁的游戏棋,成为孩子游戏的至宝。亲子活动拓展了亲子沟通的有效渠道,家园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3.开展游戏棋漂流活动
我们开展了游戏棋漂流活动,幼儿自主选棋,将棋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家园互动提高幼儿的棋类水平,培养孩子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棋谱轮流“回家”这一措施,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开展游戏棋创造条件
利用幼儿园的论坛、网站,及时将班内游戏棋开展情况及幼儿的发展状况、游戏棋棋谱等内容进行公布,并把课程开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网上咨询研讨,及时解决问题,为游戏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三个班级同时开展游戏棋的班本课程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研究目标,定期教研,商讨主题内容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互相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如在户外游戏棋“小青蛙捉害虫”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打破了班级界限,平行班级之间巧妙合作,两个中班的老师共同设计、制作棋谱,幼儿一起玩。这不仅仅扩大了幼儿学习交往交流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
总之,幼儿游戏棋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不断地实践,探索更为完善的幼儿游戏棋班本课程模式,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培养棋感,提高棋能,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及个性的形成,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2005(5)
[2]阮哲辉.幼儿游戏棋的创新与实践[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2)
[关键词] 游戏棋;班本课程;环境
在游戏棋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以班级为基点,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课程资源,把游戏棋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把主题教育内容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设计到棋谱中。幼儿以棋为伴,享受游戏棋活动的无穷乐趣,智慧得到了启迪,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
一、创新形式,丰富游戏棋班本课程内容
(一)主题游戏棋——主题引领,学玩互补
主题游戏棋是我们游戏棋班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是以主题活动内容为依托,结合班级实际,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将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棋,供幼儿活动。主题游戏棋来源于主题活动,又服务于主题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巩固主题活动内容,又能很好地作为主题活动的补充与延伸。
1.依据主题,研发棋谱
棋谱是游戏棋课程实施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各年龄班主题及五大领域内容与目标,精心设计棋谱与游戏规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要领,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根据中班《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我们设计了以下游戏棋,如:语言领域的故事棋“春天的电话”,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通过玩棋,幼儿了解了春天的基本特征,并能完整地表达故事内容;数学棋“梯形宝宝做游戏”,在走走玩玩中,幼儿认识了很多图形宝宝;科学棋“春天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春天景物的变化,幼儿掌握了春天的季节特征;户外游戏棋“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化身为一颗颗活动的棋子,在指定的路线上练习双脚跳的能力。
2.将主题游戏棋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设计“家乡的土特产”游戏棋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开展初期, 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利津的土特产”棋谱,加入了利津水煎包、黄河口大闸蟹等地方名吃,棋盘设计美观、诱人,孩子们边玩边夸:“利津是个好地方,这里的特产多又多:利津水煎包味道香、黄河口大闸蟹鲜又美……”活动中,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得以萌发。
3.将游戏棋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游戏棋课程合理、有效地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在晨间活动时,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喜欢的游戏棋对弈;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变成一颗颗棋子,你当青蛙,我当害虫,在大棋盘里玩起了体育游戏棋;午睡前、起床后,孩子们会在走廊里的“安全出行地面棋”上玩一玩,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了解安全出行的常识;午餐后、离园前,孩子们会被妙趣横生的活动室墙面棋吸引,和小伙伴大战几个回合。游戏棋真正走进了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传统游戏棋——传承经典,创新玩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游戏棋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作为一种环境的渲染与熏陶,还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利用。我们将这些精华作为有效的教育资源,通过对传统棋类规则的简化、玩法的改编,再配以形象化的故事情景、浅显易懂的符号提示,赋予了棋类全新的活力。借助发放调查表、开展座谈会等形式,我们搜集、整理了适合幼儿玩的传统棋类二十余种,然后找出其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通过游戏规则、玩法的改变,使其更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如:对于小班幼儿,我们选择了游戏规则简单的登山棋,并通过设计情景,如争夺小红旗、开汽车、认识图形等,激发孩子玩棋的兴趣,并尝试将掷骰子变为剪刀石头布,增加了游戏棋的趣味性。中班根据“斗兽棋”改编的“谁怕谁”,在沿用了原来的棋谱与棋子的基础上,对玩法与规则进行了调整,摒弃了走棋的繁琐过程,改为翻棋的形式,大动物吃掉小动物,最后以获得棋子最多者为胜。难度的降低,适应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掌握该棋的传统对弈规则打下了基础。
二、营造氛围,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棋环境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在幼儿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多样的棋类环境中感受棋类文化的魅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各班创设了凸显棋类特色的环境,如:小班创设了丰富多彩而富有创意的国际象棋图案,在墙面上布置了登山棋、郊游棋;中班布置了“棋乐无穷”墙饰,在活动室屋顶上提供象棋棋谱,活动室的墙面备有方便幼儿随时取用的自制磁力五子棋、飞行棋,围棋等,地面布置了与主题相关的安全出行地面棋;走进大班,活动室门上布置了幼儿对弈的情景,晨检室和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了形象生动的郊游棋、祖国真大等大型棋谱,供幼儿随时游戏。
各班还创设了专门的棋类活动区域,投放了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棋,供幼儿游戏和学习。小班的“棋趣屋”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自制主题游戏棋(图形棋、糖果棋、水果棋)等。中班的“小小棋艺轩”里,摆放了各种自制的主题棋谱及斗兽棋、跳棋、大富翁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棋。大班的“对弈小站”里摆放了象棋、围棋及丰富的主题游戏棋。晨检室、主题墙、区角、走廊……到处都流露出具有厚重底蕴的棋文化,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孩子们对游戏棋的兴趣。
开展棋艺大比拼,创设竞技性环境。游戏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竞技性。幼儿在与同伴的对弈中,体验到棋类竞技活动的刺激与快乐。这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获得自信与坚持不懈的情感体验。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来促进活动的开展。在孩子熟知各类棋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每天的游戏时间,组织孩子们进行比赛,并做好记录。每月根据幼儿所学的游戏棋内容,组织趣味游戏棋比赛,每周评出班级“对弈小明星”评选,每月评出幼儿园“棋艺之星”,并颁发小奖状。一系列竞赛游戏的开展,丰富幼儿的棋类比赛经验,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三、整合资源,拓展游戏棋班本课程空间
(一)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1.亲子对弈
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向他们讲解游戏棋的规则,让家长有空时与孩子一起下棋。亲子对弈,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棋类活动的魅力,提高并保持幼儿下棋的兴趣。
2.家长参与游戏棋设计
我们为家长提供模板,让家长与幼儿在家里一起制棋、玩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棋类游戏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亲子制棋谱、下棋,孩子们的棋艺有了很大的进步,扩大了棋类活动的空间,同时,弥补了棋谱数量少的缺憾。家长们的设计创作,将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倾注在一张张棋谱之中。一副副趣味浓郁的游戏棋,成为孩子游戏的至宝。亲子活动拓展了亲子沟通的有效渠道,家园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3.开展游戏棋漂流活动
我们开展了游戏棋漂流活动,幼儿自主选棋,将棋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家园互动提高幼儿的棋类水平,培养孩子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棋谱轮流“回家”这一措施,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开展游戏棋创造条件
利用幼儿园的论坛、网站,及时将班内游戏棋开展情况及幼儿的发展状况、游戏棋棋谱等内容进行公布,并把课程开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网上咨询研讨,及时解决问题,为游戏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三个班级同时开展游戏棋的班本课程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研究目标,定期教研,商讨主题内容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互相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如在户外游戏棋“小青蛙捉害虫”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打破了班级界限,平行班级之间巧妙合作,两个中班的老师共同设计、制作棋谱,幼儿一起玩。这不仅仅扩大了幼儿学习交往交流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
总之,幼儿游戏棋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不断地实践,探索更为完善的幼儿游戏棋班本课程模式,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培养棋感,提高棋能,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及个性的形成,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2005(5)
[2]阮哲辉.幼儿游戏棋的创新与实践[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