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创设灵活多样可感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激活思维。
关键词: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从中可见,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外部条件和原动力;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教材创设交际情境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其训练内容之丰,训练形式之活,训练方法之趣,训练手段之新,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活用教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创设交际情境,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空白”,创造语言实践机会。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了一个模糊的框架, 中间有许多空白有待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问题。如小说《故乡》中,鲁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麻木、迟钝、愚昧,而又善良的农民闰土的形象。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充满悬念的。特定环境、特定人物,有特定的语言交际。这时可以提: 小说中“我”所憧憬的新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如果将来水生与宏儿见面也会像“我”和闰土那样隔着一层厚障壁吗?这些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文中这样的空白不少,教师如能巧妙没计活题,填补“空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二、运用实物创设交际情境
通过实物展现情境较为直观,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实物,让学生注意观察,强化感知,再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话题,从而激起学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愿望。如练习口语交际“猜同学”,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班上的其他同学,锁定目标,然后想想该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位同学(提示:可从外貌、服饰、性格、爱好等方面着手)。在班上举办一次“猜猜看”活动。学生们兴致浓厚,在课间 无拘无束地交流,为上好口语交际课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为别人做介绍。言者津津乐道,听者饶有兴致,这正是利用实物创设优化情境带来的教学效果。
三、捕捉时机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泉,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诱导学生参与交际,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我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演讲的形式不拘,内容不限,如: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四、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我多年的摸索中,发现了电教媒体的独特作用,它直观、生动、形象、逼真,既能满足学生喜欢看电脑画面的心理要求,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实效。如:“说说广告”,我通过课件再现各种各样的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还有影像的等,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说广告的兴趣。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广告,有的学生说自己不喜欢的广告,有的还自编自演广告。一堂课下来,大家意犹未尽,课后还继续交流,收到了较好的口语交际效果。
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挖掘资源,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
[3] 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 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 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6] 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关键词: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从中可见,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外部条件和原动力;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教材创设交际情境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其训练内容之丰,训练形式之活,训练方法之趣,训练手段之新,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活用教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创设交际情境,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空白”,创造语言实践机会。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了一个模糊的框架, 中间有许多空白有待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问题。如小说《故乡》中,鲁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麻木、迟钝、愚昧,而又善良的农民闰土的形象。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充满悬念的。特定环境、特定人物,有特定的语言交际。这时可以提: 小说中“我”所憧憬的新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如果将来水生与宏儿见面也会像“我”和闰土那样隔着一层厚障壁吗?这些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文中这样的空白不少,教师如能巧妙没计活题,填补“空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二、运用实物创设交际情境
通过实物展现情境较为直观,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实物,让学生注意观察,强化感知,再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话题,从而激起学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愿望。如练习口语交际“猜同学”,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班上的其他同学,锁定目标,然后想想该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位同学(提示:可从外貌、服饰、性格、爱好等方面着手)。在班上举办一次“猜猜看”活动。学生们兴致浓厚,在课间 无拘无束地交流,为上好口语交际课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为别人做介绍。言者津津乐道,听者饶有兴致,这正是利用实物创设优化情境带来的教学效果。
三、捕捉时机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泉,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诱导学生参与交际,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我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演讲的形式不拘,内容不限,如: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四、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我多年的摸索中,发现了电教媒体的独特作用,它直观、生动、形象、逼真,既能满足学生喜欢看电脑画面的心理要求,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实效。如:“说说广告”,我通过课件再现各种各样的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还有影像的等,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说广告的兴趣。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广告,有的学生说自己不喜欢的广告,有的还自编自演广告。一堂课下来,大家意犹未尽,课后还继续交流,收到了较好的口语交际效果。
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挖掘资源,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
[3] 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 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 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6] 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