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脑脊液漏27例的外科治疗总结

来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27例颞骨脑脊液漏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颞骨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漏口部位以及患耳听力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前漏口定位明确者经乳突径路或中颅窝径路直接修补伴或不伴乳突腹部脂肪填塞.漏口不明确、病变范围大或顽固性颞骨脑脊液漏患者,行岩骨次全切除术十腹部脂肪填塞.病变累及耳蜗者,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十腹部脂肪填塞.结果:颞骨脑脊液漏的原因:内耳畸形患者13例;头外伤和手术后继发5例;特发性颅内高压和脑膜脑膨出5例;内耳感染2例;颞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2例.13例内耳畸形患者颞骨高分辨CT(HRCT)示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同前庭交通;其余14例患者颞骨HRCT显示中颅窝或后颅窝骨质缺损,12例颞骨MRI显示脑膜连续性中断伴脑脊液流入颞骨或脑膜脑膨出.26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1例患者失访.仅1例内耳畸形患者术后脑膜炎复发,行岩骨次全切十腹部脂肪填塞.7例患者术后听力保留或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仅1例患者经乳突前庭池填塞术后出现HBⅡ级面瘫,面瘫1周内恢复.结论:颞骨脑脊液漏发病率低,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尽早采取外科干预措施.术前颞骨HRCT和MRI检查有利于漏口的定位,术式选择根据漏口的位置和病变性质不同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其他文献
静脉超声图像存在噪点多、阈值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ResNet34主干网络的ResNet34-UNet分割网络模型,利用ResNet34网络残差学习的结构特点,在保证网络能够提取充足图像特征的前提下,有效避免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问题,且34层的网络深度维持了较小的网络规模;利用U-Net结构特有的长连接模块,将静脉超声图像的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有效融合,使对静脉的识别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静脉边缘的平滑分割.将300张静脉超声图像作为训练集,200张作为测试集,通过随机旋转、翻转、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咽喉反流(LPR)患者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咽部异物感、咽干、痰多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诉的152例疑似LPR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与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LPR(+)组与LPR(-)组、RSI(+)组与RSI(-)组、RFS(+)组与RFS(-)组.对LPR(+)组患者给予PPI(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所有患者在初诊及治疗后复诊时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及术前术中皮瓣设计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CTA、数字化技术明确血管解剖学等相关情况,实施手术,通过一致性分析CTA、数字化技术及CTA联合数字化技术在头颈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比较三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术前CTA检查发现:皮瓣供区管径>0.8 mm的肌间隔穿支有26支,>1.0 m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