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79-01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新课改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取得了喜人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等问题,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仍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满堂灌”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比较普遍存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通常情况是,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学习兴趣,往往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玩起手机、偷看武侠小说等等。不难看出,“满堂灌”方式严重扭曲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缺乏生动性
由于目前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政治课的知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治课育人的功能,也迫使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主要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而不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也就容易使讲解缺乏生动性,使得政治课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3、政治课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脱节
由于政治课教学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或分数高、品德差的现象。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
进入2l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并不多,相关的软件、课件更少。
综合上述几点,在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问题。因此,要改革高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二、增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举措
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这两个关键环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一,把握学生的实际,正确认识学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认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学生群体中来自国企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人数增多。还要正确认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当代高中生求知欲强,思想开放,对世界充满好奇,加上世界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诸多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中生难免会在思想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和困惑。第二,要正确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要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的实际”和“理论发生的实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论述同当前的现实生活生搬硬套,从而陷入“那些思想已经过时”“于现实没有什么用处”之类的认识误区。还要正确处理“大的实际”和“小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处理好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的实际”和个人生活“小的实际”这两个层面。
2、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首先,课堂教学要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变;由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向讲求针对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理论性、系统性,而且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使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正确地认识社会。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第一,教学方法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模块教学法、双向交互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扩大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教学手段现代化。推广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使教师运用课件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按课程体系研制的课件、影音资料、图片资料、测试系统和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案例、理论前沿、热点难点问题解析等内容。第三,教学考核综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要对原有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把平时和期末的综合测试结合起来,坚持动态考评,使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新课改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取得了喜人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等问题,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仍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满堂灌”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比较普遍存在,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通常情况是,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学习兴趣,往往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玩起手机、偷看武侠小说等等。不难看出,“满堂灌”方式严重扭曲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缺乏生动性
由于目前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政治课的知识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治课育人的功能,也迫使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主要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而不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也就容易使讲解缺乏生动性,使得政治课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3、政治课的考核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脱节
由于政治课教学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或分数高、品德差的现象。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
进入2l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深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并不多,相关的软件、课件更少。
综合上述几点,在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问题。因此,要改革高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二、增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举措
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这两个关键环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一,把握学生的实际,正确认识学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前的社会环境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思想认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学生群体中来自国企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人数增多。还要正确认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当代高中生求知欲强,思想开放,对世界充满好奇,加上世界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诸多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中生难免会在思想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和困惑。第二,要正确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要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的实际”和“理论发生的实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论述同当前的现实生活生搬硬套,从而陷入“那些思想已经过时”“于现实没有什么用处”之类的认识误区。还要正确处理“大的实际”和“小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处理好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的实际”和个人生活“小的实际”这两个层面。
2、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首先,课堂教学要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变;由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向讲求针对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理论性、系统性,而且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使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正确地认识社会。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第一,教学方法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模块教学法、双向交互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扩大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教学手段现代化。推广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使教师运用课件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按课程体系研制的课件、影音资料、图片资料、测试系统和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案例、理论前沿、热点难点问题解析等内容。第三,教学考核综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要对原有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把平时和期末的综合测试结合起来,坚持动态考评,使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