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

来源 :唐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马规约》以及相关文书的生效,表明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成立,其满足了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于惩治严重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违法犯罪的要求.但同时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公正性受质疑、国际认可度不足、安理会干预和执行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结合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运行的现实境地,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自动性、有限性与普遍性等属性和管辖权效力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阐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面临的困境,明确我国目前对于《罗马规约》的态度和立场,并提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本土化确立进路.
其他文献
《暂坐》是贾平凹的重要作品,在这一小说中,贾平凹以全新的空间叙事重新书写了“西京”这一城市.一方面,小说对女性的生存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以一种现代化的视野来审视女性的个体生命力.另一方面,作者以城乡空间的研究为视角,反映出了时代大背景下城乡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困境.最后,作者对城市的权力空间进行深入探究,以文学的角度关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存在的精神问题.由此,贾平凹通过女性、权力与文化来重塑了文学空间的审美表征意义,拓展了文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为中国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时,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人民革命的政治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联系起来,揭示了十月革命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十月革命的宣传,李大钊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信念,并以实际行动来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由此,李大钊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暂坐》是贾平凹第二部都市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西京十一玉”的女性形象和展现琐碎的日常生活,表现出贾平凹对于女性生存状态和所处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女性独立精神形而上的思考.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和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是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主要在其人生后期的蜀中漂泊阶段和荆南孤舟阶段,有一些诗作直接写到与隐逸思想相关的“沧浪”“渔父”等词语.但杜甫终生秉承“奉儒守官”的政治理想,关注现实,忧国忧民,即使一生困顿,有时流露出一丝归隐的想法,但始终没有行动,却在生命最后阶段仍然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难说形成了隐逸思想.
《寻找张展》以寻找为线索,从一位作家兼母亲的视角,探索90后张展的精神毁灭与重建之旅.全书分为父母一代的寻找和张展的寻找两部分.在父母寻找的过程中,目睹了几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失败、大学教育界的冷漠和政界的腐败等当今时代的社会现状,也在此寻找过程中,父母一代开始了对自己教育方式、育儿观念的反思,获得觉醒.在张展寻找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亲情、温暖、文化之根的多重失去,但最终在善良人们和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精神的救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在全面抗战时期,党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在根据地高校进行了丰富的党建实践活动,这些具体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宝贵的高校党建经验,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暂坐》是贾平凹最新都市小说,延续了作者对女性生存世界的关注传统,深入聚焦现代化进程中女性生存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一步揭示了造成女性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由女性困境反映了现代人的共同困境.贾平凹一直怀着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众多女性的生存问题提醒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进行自我救赎.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独特的一位,在当代“解构”之风盛行语境之下,毕飞宇小说中道德“出走”的情节,解构道德的话语屡见不鲜.通过分析人与环境背后的道德责问与话语艺术下的道德解构,可以看出面对“非道德的人事”,毕飞宇正以一种不同于传统道德批判的审慎与宽容姿态解构社会道德正义感,由此开拓了当代文学对于个人与社会,自由与体制性的探讨空间.
汉字本借关系类型字段是字书字料库本借关系界面的核心字段,字段设计是本借关系界面建设的重中之重.汉字本借关系分类应以古籍文献例证为主要依据,并应综合考查文献例证的时代、构成本借关系字组的形义关系、相关社会用字习惯等因素.字段设计应以科学性、全面性、有限性及标注的便利性为原则.文章基于前期渤海大学字书字料库汉字本借关系类型字段的标注情况,针对汉字本借关系分类存在的外延交叉、内涵模糊等不足,综合考查相关因素,对汉字本借关系内部情况进行梳理与分类,并依照设计原则对字段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汉字本借关系界
规范意义下我国司法解释的类型可以界分为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决定五种.关于实践中司法解释存在的脱离个案进行规范抽象解释的现象,不少学者将其概括地描述为司法解释的“立法化”趋势.通过对不同类型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规定、规则和批复型司法解释仍属于最高司法权力行使的应有之义;而决定、解释型司法解释则具有明显的准立法性样态,但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授权性质的立法,其合法性来源于立法机关立法权的部分转授,而并非司法权本身的“立法化”延伸.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在重述不同类型司法解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