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悬念巧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悬念心理,能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学习对象,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逻辑记忆力加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悬念应该成为课堂的常见技巧。本文就此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悬念设置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悬念;设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1.前言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是影响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当前阶段,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比较消极,化学成绩也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排除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如何完善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让的学生学习化学、爱上化学,应该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悬念设置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悬念设置的作用出发,对教学悬念设置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2.悬念设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才能够突破高中化学的教学瓶颈,实现老师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双赢。在化学教学中巧用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去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化学就在我身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巧设悬念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由于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教材理论性强、相对远离生活等特点,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一直存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课程教学中巧设悬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化学思考,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和悬念把学生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之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设置悬念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良好效果。
  2.2巧设悬念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学生的对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对老师教学努力的最好的回报。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和教学过程中的悬念设计,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可学性和观赏性及教学质量。
  3.高中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应当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一堂生动的化学教学课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教学悬念的设置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设置教学悬念时,除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情况,我们还应当注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3.1注意在课程引入时设置悬念
  在课程教授前,老师们通常会用一段话来引入主题,在这个阶段如果进行悬念设置,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接下来的讲课进行很好的铺垫。例如,笔者在一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的教学中,就通过巧设悬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开始时,我就像打击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桌女生早上喷洒了香水,为什么前后的学生都可以闻到?为什么把糖放到水里,很快就不见了,水却有甜味?这些贴近生活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感觉熟悉,并且容易进行思考。又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节《原电池》的教学中,为了验证锌片和铜片是否与稀硫酸进行反应,我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发现锌片与稀硫酸反应,而铜片没有反应。第二个实验是,让同学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发现铜片表现立即逸出大量气泡,而锌片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同样的物理在相同的溶液中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反应,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2注意在教材過渡处和难点处巧设悬念
  高中化学的教材每一章都是整体知识的一部分,存在着内部有机的联系。在教材过渡处设置悬念,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至于让学生脱离原有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对整个化学现象或者理论有个完整科学的认知。例如在讲授"银镜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时,我首先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喜欢照镜子,那么谁知道镜子与一般玻璃的区别呢?同学回答,镜子后面有银白色的薄膜,我继续问,大家是否知道它是怎么镀上去的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也削弱了讲授这一教学难点的难度。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试验中,制作银氨溶液以及银离子的还原反应都能够说出其中的注意事项和化学原理,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材难点处设置悬念,有利于充分提振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重视,又可以避免因为理论性强的化学知识而造成的疲惫感和挫折感,强化教学效果。
  3.3注意课后总结的悬念设置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只是化学教育其中的一部分,课后总结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作为课堂内容的有效延伸,注意在课后总结时加强对学习悬念的设置,既有利于学生消化已经学到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的化学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鼓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例如在讲授完甲醇的相关章节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个案例,是我国某地发生的一千特大"假酒案",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的跟踪报道,我让同学们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被害人酒精中毒、双目失明、终身残疾,这样真实的案例巩固强化了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自动移植到学生头脑中,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悬念设置上多下功夫,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秋玲.设疑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2]周国华.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学科教学探析[J].内江科技.2007(09)
  [3]李大勇.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
  [4]翟俊红.化学教学的课堂艺术[J].科学大众.2007(01)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中学习的是平面几何,平面是由线构成的,线动就成面了,所以线段的长度的变化,影响了图形的大小,形状。几何计算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题型,这类问题的求解要求学生自己猜想、探究、发现。我在多年的初中教学中,特别是初三数学教学中,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求线段的长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线段的长度;几何计算题;三角形全等;常用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銳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走进英语课堂,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  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如何高效的运用多媒体寓教学中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相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教
摘要:高考备考中,矛盾观及矛盾分析法始终是历年高考的常考考点和必考考点,因为在学习和备考复习中,必须要充分领会矛盾分析法的精髓和内涵,把矛盾分析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进行学科内不同知识板块的整合,对理解和运用矛盾分析法非常有效,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
摘要: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教师能否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结构也在一步步趋于完善。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才会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地理认知结构作为主要依据,研究出对地理认知结构构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总结出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认知结构
摘 要: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教学一个重要的内容,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是探究全等三角形习题课教学中,运用范希尔夫妇几何思维发展层次的理论模式,设计和解释习题课中,习题的"问题链", 典型习题的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习题的深化拓展变式等方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其中蕴含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观察海马神经元中的自噬现象及Ca-A/K通道亚基的改变,初步探讨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