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宗旨,遵循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找准路径,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国家领土与主权教育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在历史题材内容中激发爱国情报国志,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树立民族自信心,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中培植爱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引领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多种美术教育活动方式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为基础、以艺术环境创设为契机、以合作创作精神为平台,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小篮球”运动是一种更适合青少年儿童开展的篮球运动,通过对成人篮球运动器材、场地、规则的改变,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2017年末,中国篮球协会启动“小篮球”计划,并发布《小篮球发展计划》,本文通过梳理小篮球的内涵与定义,发现小篮球比赛的特点,力求厘清小篮球在小学校园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阐释现阶段小篮球校园发展的关键点和内驱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低年级学生由于朗读基础不牢固、情境创设不到位、文本理解不深入,在课堂朗读时易出现错读、假读、指读、拖调读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唤醒课堂中的朗读生机,教师应采取相应策略,即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朗读习惯;触摸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以读悟情;加强激励,提高学生课堂信心.
2021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被纳入其中.东北抗联精神是英勇赴难的家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不求私利的奉献精神、对党绝对忠诚的不渝信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以东北抗联精神为鼓舞,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坚定大学生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要义.
写作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写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写作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语篇意义,使用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辽源市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致力于“十四五”科研课题“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促进城乡学校学生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的探索”,通过观课议课、交流研讨等途径,针对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