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今年6月中央巡视组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包含这条内容。7月14日,国资委通报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国企改革进展情况,称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但未提具体成果、员工持股推行情况。
推进混改,是不少企业“大佬”的共识。央企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称:“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的大趋势、大环境下,充分竞争的行业的国有企业,唯一的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就是走混合所有制。”混改试点央企、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主旋律。涡旋中的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称,未来中国经济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此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最关键,但进展最慢,各级国资委由此遭受一些非议。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2015年混改顶层设计改为稳妥推进。政策要求稳妥,当前操作慢,有着深刻的逻辑,包括政治逻辑。早年中国的改革前所未有地触碰“姓资姓社”等关键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稳妥、利于避免呛水淹死,结果确实摸到石头、较安稳地过了不知深浅的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混改从产权这个根子上变革,深度触动经济基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政治,这探索性强、难度大、风险不小。
于是,混改摸政治的“石头”过河成为当然,慢只是表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号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一般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中国,公有制是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按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决定了实行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国企、国有经济被视为执政基础。2009年,习近平就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称国有企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曾任央企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孔丹称,国企是国家经济的支撑和骨干,其在主客观上实际都成了中共执政的基础。央企中铁工总经理姚桂清称,国有企业的性质从根本上讲就是“四个基础”,就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早年中国的改革前所未有的触碰“姓资姓社”等关键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稳妥、利于避免呛水淹死,结果确实摸着石头、较安稳的过了不知深浅的河。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会促进公有制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混改是公有制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推混改的初心是:“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即,进一步夯实“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后,有人认为这是私有化,抨击国企的声音也很多,认为执政基础应该是民心,甚至有观点认为应该搞民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2014年全国“两会”,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提交以民企为主导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案。而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级)季晓南称,如果混合所有制发展到最后都由民营企业主导了,说到底就是搞私有化,这与中央提倡的深化国企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相符,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西方多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谋求政治上的权力、政权,最终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证明了经济基础变革之于政治变革的力量。关于混改,不乏私有化的呼声、私有化的能力以及大量先例。如果实践中混改出现的问题多,国资被削弱、私有化占主导,即经济基础大变,可能会非常损害、动摇上层建筑,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领导。从这个角度,可以一窥为何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稳妥利于掌控局面、遏制风险、达成初心。同时,其是原则性要求,并非可以量化的数据。实操中,如何摸准稳妥并促进改革取得实效,考验智慧、勇气,在初期进展慢是必然的。
此轮国企改革并非孤立的改革,而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内在地包括加强党的领导。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党对国企的领导作用弱化。中纪委2015年发文称,巡视央企发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2016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是国有企业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的主体责任,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得到体现和加强。
混改不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称,“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同步开展,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变化,同步设置或调整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步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健全党的工作机构,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有效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至今年7月,数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一汽轿车修改公司章程,加入了党建内容。
推进混改,是不少企业“大佬”的共识。央企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称:“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的大趋势、大环境下,充分竞争的行业的国有企业,唯一的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就是走混合所有制。”混改试点央企、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主旋律。涡旋中的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称,未来中国经济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此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最关键,但进展最慢,各级国资委由此遭受一些非议。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2015年混改顶层设计改为稳妥推进。政策要求稳妥,当前操作慢,有着深刻的逻辑,包括政治逻辑。早年中国的改革前所未有地触碰“姓资姓社”等关键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稳妥、利于避免呛水淹死,结果确实摸到石头、较安稳地过了不知深浅的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混改从产权这个根子上变革,深度触动经济基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政治,这探索性强、难度大、风险不小。
于是,混改摸政治的“石头”过河成为当然,慢只是表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号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一般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中国,公有制是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按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决定了实行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国企、国有经济被视为执政基础。2009年,习近平就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称国有企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曾任央企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孔丹称,国企是国家经济的支撑和骨干,其在主客观上实际都成了中共执政的基础。央企中铁工总经理姚桂清称,国有企业的性质从根本上讲就是“四个基础”,就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会促进公有制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混改是公有制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推混改的初心是:“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即,进一步夯实“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后,有人认为这是私有化,抨击国企的声音也很多,认为执政基础应该是民心,甚至有观点认为应该搞民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2014年全国“两会”,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提交以民企为主导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案。而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级)季晓南称,如果混合所有制发展到最后都由民营企业主导了,说到底就是搞私有化,这与中央提倡的深化国企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相符,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西方多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谋求政治上的权力、政权,最终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证明了经济基础变革之于政治变革的力量。关于混改,不乏私有化的呼声、私有化的能力以及大量先例。如果实践中混改出现的问题多,国资被削弱、私有化占主导,即经济基础大变,可能会非常损害、动摇上层建筑,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领导。从这个角度,可以一窥为何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稳妥利于掌控局面、遏制风险、达成初心。同时,其是原则性要求,并非可以量化的数据。实操中,如何摸准稳妥并促进改革取得实效,考验智慧、勇气,在初期进展慢是必然的。
“化妆逃跑”?
此轮国企改革并非孤立的改革,而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内在地包括加强党的领导。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党对国企的领导作用弱化。中纪委2015年发文称,巡视央企发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2016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是国有企业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的主体责任,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得到体现和加强。
混改不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称,“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同步开展,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变化,同步设置或调整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步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健全党的工作机构,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有效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至今年7月,数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一汽轿车修改公司章程,加入了党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