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识字教学效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字教学要达到“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的目标。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性格特点,激发儿童学字的愿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增强识字教学效果。
  1.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这是形势对教学提出的要求。通用教材的识字部分,为发展学生的智力作精心的安排。我注重利用识字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分析比较字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常常发现,两个汉字的字形只有细微的差别,读音和意思却完全不同。观察力强的儿童就能看出来,而观察力差的儿童就常常把它们认错和写错。观察力直接关系到识字的质量。对形近字、同音字,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以区别。如教“青一清一情一请”,先指导学生观察后找出相同点:后三个字都有“青”,读音相近,只是最后两个声调变了;再指导学生看:几个不同偏旁和字义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后说,“青”加上三点水,是“清水”的“清”;加上“竖心旁”,是“心情”的“情”;请人要讲话,“请”是言字旁。在教生字词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大家注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争着去找。如“假”字右边的上半部分,如“隆”字中间的一小横,学生都能自己找出来。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不断提高。如一次在学生自学生字后,我抽查默写了一个“猴”字,全班37人,有30人注意到“猴”字右边的“侯”与学过的“候”的区别。
  2.创设教学情境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一文时,创设“迎春花开”的识字环节。出示一幅只有绿叶没花的图,同学们,这些植物没有花,多难看呀,只要你能认读些生字宝宝,它的花儿就会开了。制作美丽的花儿,贴在黑板的一旁,花儿上的是这一课正要认识的生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我适时地说:“这些美丽的花儿,很想开在花枝上,可是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帮它吗?”“愿意!”学生的回答十分响亮,看来他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能记住花儿上的字,那一朵花儿就能开在枝头上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样,看着因为自己的帮助迎春花,一一开放在枝头,学生的脸上有说不出的喜悦,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整个识字的过程,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
  3.编口诀
  根据字形特点编口诀,直接、形象、准确。在孩子们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神奇个体,里面有各不相同、无穷无尽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巩固识记不再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孩子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
  梦:夕阳在林中落下,一切进入梦乡。
  回:小口回家大口关。
  双:又来一个“又”,成一双。
  爬:用爪子巴着墙往上爬。
  竖:小瘦和大瘦又立在一起。
  挖:他提手挖走了究的长撇。
  4.创新听写
  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为了使枯燥的听写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不采用老师报词学生听写的老办法,而是采用学生报词的新方法。如:
  师:今天,老师采用新的听写词语方法,每个人选择几个词语,报给上黑板听写的同学写,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让他写这个词。(学生各自做准备)
  生:我想报“标枪”,因为“标”字右下方撇、点容易写丢,“枪”字右下方容易写成“巳”。
  生:我想报“落下”,因为“落”字是上下结构,容易把它写成左右结构。
  生:我想报“休息”,因为“休”字易把“木”字写成“本”。
  生:我想报“西瓜”,因为容易把“瓜”写成“爪”。
  生:我想报“庆祝”,因为“祝”字左边易写成“衣字旁”。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地方是不是容易出错。
  生:是!
  从教例中可以看出,学生要考查别人的识字情况,势必要先去观察字形,并加以分析:哪些字容易出错,哪些字容易写混,从而对这些字有深刻的认识。不但那位同学动了脑筋,而且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听得专心记得牢,对这些字的字形有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报词听写的新方法,比老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5.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看墙壁上的标语、宣传语、广告语、商店招牌等,让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认的字就问”的好习惯。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加深记忆,产生想学字的强烈愿望,又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6.借助拼音,促使学生自学识字
  初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教师可从教汉语拼音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在教材中“看图说话学拼音”部分中要求学生学会52个汉字,所以在教学中学习识字时,可以结合画面组词,让学生边说边识字,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识字水平。还可以根据拼音的发音不同,让学生组词造句,使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变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阅读。
  7.联想识字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它的字体形象多变。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开会”的“会”字,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它进行观察,发现它是由“人”和“云”组成,且“人””在“云”上,启发学生编成一句“人在云上卧”这样易懂易记的话来学习和掌握它;又例如学习“春天”的“春”字,使用同样的方法把它编成“三人观日”这样一句话,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它了。在教学中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使难记的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其他文献
说话能力是认知能力和观察思维想象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验。它既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叶圣陶先生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锁钥。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训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准确、简洁、应对敏捷的说话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过不了识字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同时识字教学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这一方面是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包含形、音、义三要素,而且存在多音、多义等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集中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思维能力较弱,意志力也不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至少要认识3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又给识字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