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念发动到果业成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唐传奇《柳毅传》中柳毅由一个落第书生到得道成仙的命运转折,源自柳毅救助龙女的善因果报,其中包含了因果报应的命运逻辑。而善“因”的本源和起决定作用的“缘”,其本质都是柳毅由戒得定、由定生慧的人格修持。
  关键词: 善念发动 果业成熟 《柳毅传》 古代士子 人格修持
  一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东土,至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朝威生活的中唐时代,佛家因果报应观念已经深入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心中。《柳毅传》在情节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佛教观念,但柳毅传书和龙女报恩的故事,则完全符合佛家因果报应的逻辑推理。
  佛家认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众生在身、口、意三方面所造的“业力”,会在未来显示果报,这便是佛家所言的“因果报应”。它在执迷不悟的愚人心里,是迷信,这是“不明因果”;在大彻大悟的智者心里,是科学规律,是逻辑上的因果律,这是“不昧因果”。所以,佛家讲: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柳毅人生命运的激变,源自一个善念发动:“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1]“念”是顾念,惦记。一“念”之行,成就了柳毅改天换地的命运巨变:下第归乡途中改道看望乡人→邂逅龙女→洞庭传书→结为良缘→得道成仙。
  后续的情节则源自双方一句情不自禁的约言:“‘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2]心念口语皆是发愿,故佛家戒妄语,大乘戒心。龙女嫁于柳毅后,自报出身,表明心迹:“衔君之恩,誓心求报。”[3]并道破其中因缘:“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4]貌似心意钩沉,实则因缘探秘。柳毅秉心回答,说自己初见龙女,只是为她的遭遇不平,仅仅想替她申冤,没有考虑其他,“慎无相避”之言,也是随口而说,并无他意。并且说明原委:“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5]并且坦言:“将别之日,见子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6]
  柳毅与龙女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关键的是二人之“行”,即柳毅的义举和龙女报恩的力行。柳毅与龙女在心、口、身三方面所造的业力,如水波扩展,终于使他们达成超出初衷的心愿。
  这里的果报有两个含义:一是故事叙述的显报,二是逻辑寓意的隐报。洞庭龙王以财相报及龙女后来以身相报,并助柳毅成仙,这是知恩图报的显报。这样圆满的结局,都是柳毅传书救龙女这一“善因”自然生成的“善果”,这是由《大学》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7]的“道”的逻辑决定的,属于人力无法更改的因果律,是潜藏在情节现象背后的隐报。
  二
  在“因”和“果”之间,还有一个“缘”。有“因”无“缘”,也不能成“果”。“缘”即事缘、机缘,俗家所谓机遇、机会等。如果说“因”造就“果”成为宿命的话,则具有必然性。那么,“缘”的随机性、复杂性,则可以改变前因导致后果的具体情状,其间充满了偶然性。换言之,因为“缘”的参与,使因果复杂化了,所以,因果相报有种种形态:善有善报,如龙女报答柳毅;亦有好事多磨,如柳毅与龙女的姻缘,就颇有波折。恶因必得恶报,比如泾川龙王次子,所造恶业导致身亡;然亦有“作恶造善”,如泾川子的作恶,反倒成全了龙女和柳毅。乃至有善因不得得善报等种种因果的变相,也是其他事缘干扰的结果。在因果轨迹上,一缘触发,往往就改变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以因果律解释人生善恶报应种种际遇,比三世轮回之说更有说服力。
  好在柳毅与龙女的命运,基本上是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及至龙女愿助其成仙,柳毅喜不自胜:“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8]这里的“饵”就是机会的意思,也就是“缘”。柳毅声明自己不知道到洞庭龙宫传书竟然还会带来做神仙的机会。说明柳毅救助龙女的确出于道义,而并非施恩图报,另有用心。同时证明机会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这个“饵”字,其字面意思便妙不可言,道尽因果奥秘:因是果的饵,果是因的鱼,以因钓果,比姜尚的“直钩钓王侯”要保险。以利益喻修行,方便道尽世人心。天下熙熙攘攘的钓客,无非造因以求善果,或求得,或求不得,皆是“因”与“缘”的遇合或错失。所以,佛家不主张攀缘,告诫众生“慎勿造因”。
  因缘凑巧,因果相报,果因相生,造就了柳毅福报相继的传奇人生。《柳毅传》里在柳毅和龙女之间,小缘不计,大缘有四:泾阳相遇,洞庭传书,缔结良缘,同归洞庭。其中任何一环变易,柳毅的命运就要改写了。最好事多磨的缔结良缘这一环,也因为柳毅的“作”,本该在钱塘君许婚之际成全的好事,一直拖磨到柳毅相继所娶张氏和韩氏亡故之后,龙女遂以“卢氏”身份嫁于柳毅。柳毅的这种“作”,是古代士人骨子里持守的人格正能量的发挥。为捍卫尊严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只有定力修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刹那抉择,果决行之。
  三
  在柳毅的因果里,最本源的“因”,起决定作用的“缘”,都仍然源自柳毅的人格修持。善因乃是柳毅由戒得定,由定生慧修成的慈悲心、清静心和菩提心的适时示现。柳毅初见龙女“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9]。这是慈悲心。龙女现今身份是人间“卢氏”,柳毅终于放心:“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10]这是清静心。告诫表弟薛嘏:“无久居人世间以自苦也。”[11]这是菩提心。
  换言之,“因”就是“戒”,“戒”也是“果”。柳毅是儒生,并未皈依佛门,所以其戒行不能以佛门的“三皈依”戒来要求。但体察其言行作为,却大体符合佛家的“五戒十善”。“五戒”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制戒”[12]。在丁福保编著的《佛学大辞典》里,十善与十恶相对: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十善者,不杀生,乃至不邪见也。此十者,能顺理故名善”[13]。又云:“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是为大乘之在家戒,以感欲界之乐果者。”[14]五戒”是出家戒,以此衡量,柳毅只犯了“饮酒”戒:“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15]以十善道衡量,柳毅竟无一犯戒。而十善是在家戒,以柳毅之经历考量,极易违逆的最少有五戒。不救龙女,日后若有闪失,就是犯了杀戒;初见龙女,若见色起意,就是犯了邪淫戒;若信口承诺而不履行,就是犯了妄语戒;钱塘龙君以势压人配婚,柳毅若拍案而起,口不择言,就是犯了瞋恚戒;若柳毅因自己的传奇经历,而自以为已通灵得神通,就是犯了邪见戒。所幸柳毅面对上述种种情形,均以平常心处之,这才是恪守真正的善道。
  可见,君子儒就是好佛子,世间即是道场,修行不必佛门。张中行《禅外说禅》:“有人说禅宗实际上是披着袈裟的六朝玄学。”[16]那么也可以说,柳毅是没披袈裟的居士。
  善因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亦即《易经》的“大人境界”、儒家的君子和道家的真人理想人格,成仙就是“保合太和”和“君子不器”的成道,也是藐姑射神人所达到的“逍遥游”境界,儒释道在这里又一次三位一体。《柳毅传》虽然没有一处提及“佛”、“禅”,但其命运轨迹与佛家因果报应之说十分合辙,与《乾卦》六爻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都是宇宙万物牢不可破的逻辑关系的揭示。
  从柳毅的言论看,纯是儒家;从命运结局看,确为道家;从心性看,又不出佛家。《小窗幽记》云:“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17]柳毅正是放下了私心计较的俗人心,才成了见义勇为的大丈夫;舍弃了世间功名利禄,与龙女同归洞庭,才做了逍遥自在的仙佛;见薛嘏,并不以仙佛自居,标志着柳毅真正得道。至于柳毅终享之果业,是道果还是佛果,就不必死纠了。因《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8]又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19]但是,诚如净空法师所开示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参考文献:
  [1][2][3][4][5][6][8][9][10][11][1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2,383,388,388,388,388,388,388,388,389,386.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
  [12]丁福宝.佛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书店,1991:526.
  [13][14]丁福宝.佛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书店,1991:2082,2082.
  [16]张中行.禅外说禅[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99.
  [17](明)陈继儒.小窗幽记.琮琼译注[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83.
  [18][19]钟明译注.金刚经·坛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53,11.
其他文献
摘 要: 西尔维亚·普拉斯,美国诗坛最另类的女诗人之一,以一种另类的、反传统的方式对女性进行了解读。本文对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女性进行了剖析,阐述其是如何用另类的“材料”建构了一座仅仅属于她的女性的艺术宫殿,并将女性身体、个人隐私、性、死亡及在男人世界中生存的痛苦与挣扎同自己的诗歌创作疯狂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 女性 艺术宫殿 死亡 再生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最重要的
摘 要: 90年代至今,官场小说异军突起,并形成了文坛不容忽视的热闹景象。然而,表面上丰富多彩的官场小说在叙事策略层面却遵循着某些固定套路:一个腐败中心、一段多角恋爱、一个邪不压正的团圆结局构成了官场小说的基本叙事模式。李天岑的长篇小说《平安夜的玫瑰》也未能跳出这一窠臼。但不同以往的是,作者对经典文本《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进行创造性戏仿的同时,巧妙运用了民间段子,构成了小说中众声喧哗却又内在和谐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及国际间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既适合民族经济发展又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在ESP理念下进行项目化教学,将外贸专业知识与英语基础知识衔接起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内地民族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以商务英语谈判为例,阐述内地民族高校基于ESP的项目化教学的具
摘 要: 文章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为例,剖析该体系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流程,总结大学生在综合测评考核制度下取得的成效,思考现行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暴露的问题,研究得出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实施能够促进大禹学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考核标准 考核成效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
摘 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影视专业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提出了“兴趣导向法”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引入—讲授—实践—评价”等环节分别论述了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形成“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影视专业《摄像技术》课程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 本文从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案例“护心行动”出发,探讨了由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差异造成的现实操作中的冲突,经过在实践中反复磨炼逐步融合,主要从功能、价值与模式三个维度方面对二者的交互性过程进行探讨,从而展开对思想政治实务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SWOT分析,展现思想政治实务工作者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复杂性和可行性,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摘 要: 做为典型的县域城市代表之一,攸县已经进入了撤县改市的攻坚时期。当前全县正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攸县文化建设的现状,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从强化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文化建设的对策,对攸县撤县改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化 县改市 文化 助推  一、城市化的内涵及意义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一件大事,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家行政区
摘 要: 本项目运用群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寻找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成因,系统分析、整理和提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流程,细化备课—授课—课堂互动—课后评价等教学环节,分析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构成和流程,对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案例和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整理,探
摘 要: 自2002年起,80年代出生的高校毕业生、研究生开始大量走进全国各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目前,80后辅导员已成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80后辅导员自然成为了政府、社会、学校群体关注的焦点。近来理论界大多重点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倦怠等问题,鲜有辅导员自我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以为,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职业倦怠的同时,8
摘 要: 《国家与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及历史性分析》的出发点在于不同国家政府、利益集团和市场关系的历史发展比较,核心观点是回答国家和社会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才能使得经济发展壮大,此书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作者论述和反思的正是建制性国家和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向关系。  关键词: 建制性国家 强国家 国家 经济发展  在国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市场与国家变成了一组相对的概念。在人们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