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园的时间往往不到三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两年,这比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时间几乎要低一半,也就造成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适应社会显得更加突兀。实践表明,高职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学生社會适应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其效果,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技术还不算成熟,教学方法不够先进,自2000后,高职院校数量发展虽是如火如荼,但教学质量的发展却没有如数量那样迅猛,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安排的极少,目前,体育教学已然成为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最佳方法。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适应性是高职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必备的能力
  在国家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全面性人才。同时,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也作出了指导,明确指出“社会适应”是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多样性特点
  高职院校生源涵盖面广,“三加二”模式下的初中生、经过高考考取的高中生与中专晋升的中专生,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年龄、文化层次等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文化基础、心理素质、学习自觉性、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及普通高校学生,如果不进行全面的培养,在走出校园后会感觉自身与社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用探究
  每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都需要学习而来,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有多种,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的手段较少,目前,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绝大部分体育活动都是团体活动,在体育竞赛中,需要学生紧密配合,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比赛。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团队协作精神在企业当中同样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只有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才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学生人际交往
  目前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极少,“人机交往”却占据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体育活动中,是需要不断交流、沟通的,在体育运动中能很好地建立起人际交往,而其他教学活动如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是无法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
  (三)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无论何种体育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效果,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在室外进行,不论夏日高温还是冬日寒风。所以学生只要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了体育活动,必然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体育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力
  体育运动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学生要进行体育活动,必须要遵守体育运动中的规则,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规则中的处罚。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对自己进行约束,长期如此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
  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各种失败与挫折,同样,在体育竞赛中,有第一就有第二,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不免会遇到失败,在学生走出社会前,使其尝试到挫折的感觉,以免步入社会后不能接受工作或生活中的许多挫折。
  综上所述,能得知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提高体育教学针对性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变更,要在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引进既能引起学生锻炼兴趣,又能满足对学生适应性培养的活动如篮球、足球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体育的项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走上以后的职业岗位。
  (二)结合社会情况,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中的角色任务系统地分配给学生,如裁判、教练、比赛选手等不同的角色,并让学生轮流地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感受与适应不同角色的不同任务,既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亦能将体育活动与实际生活对接,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有效。
  (三)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作用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量与生理负担量,因为学生需要付出努力与含水,承受一定心理负担,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挫败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会打击学生运动热情,埋下心理隐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认真观察学生,揣摩学生心理,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防止出现反效果。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极为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暂时还没有其他课程能将其替代。因此,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地发展与探索,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斌,马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成因分析及措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罗建军.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06)
  [3]李世森. 论“运动教育”对促进高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院报,2012(06)
  [4]宋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18).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美术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与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长信能力上具有独到之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驱使他们积极想象、大胆创设,这就要求走出以往那种单一和封闭的课堂环境,使得开放的课堂当中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得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当中能够得到有效展现。  如何在现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 C肽以及对胰腺B细胞情况的影响,为临床运用穴位埋线法辅助治疗或阻止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提供客观
  目的:通过观察筋骨痛宁胶囊治疗早中期瘀血阻滞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验证该药对瘀血阻滞型 KOA 患者临床
摘要:本文应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改目的,对高中英语课堂的人文素养的缺失进行剖析。分析表明,人文素养在高中英语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工具性;统一性;剥离;阅读;移情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阐述:“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生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因此,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既是学校工会的基本任务和职责,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更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工会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我认为学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七个重要作用,才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望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1.情境设置的有效性.  2.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3.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4.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5.作业布置的有效.  6.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前预习,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语言学习以应用为目标,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因此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初中阶段的口语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增强口语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对口语交际条件及口语教学关注点的理解  1.口语交际应具备的条件  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笔头交际,口头交际表现为听说,而笔头交际表现为读写。其中听和读为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