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活化科学课堂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学课堂中,重视创设生活情境
  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课堂塑造成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场所,更要塑造成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园地。在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与生活相结合,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使枯燥的科学知识因为生活情境的加入而变得有血有肉,使之富有生活情趣。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情感,从而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发源地,也是科学知识最终的得以发挥和体现的目的地。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让学生能将课堂中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师生对话,倾听学生声音
  课堂对话是教师教授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的重要方法。在科学课堂中,要想创设的生活情境发挥其作用,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对话为前提。良好的师生对话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发挥科学思维的舞台,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让对话成为科学课堂的调节剂。只有让师生对话在合理的生活情境下加以引导和鼓励,才能活化科学课堂,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水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多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加强师生对话。如“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为何要保护水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方面保护水资源?”这些问题,学生们举手回答的同时,教师在本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问,适当引导,将问题逐渐深化,达到对话的目的。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提问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它是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设计要出奇出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活泼好动,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在科学课堂的问题设计中,要适应初中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避免问题设计的太生硬呆板,要尽量新颖,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水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课,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做干渴状,询问学生:“我很渴!谁有水?”过后便向学生提问:“如果没有水喝,我们该怎么办?”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我很渴!谁有水?”这个问题仿佛不是课堂上该问的,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出奇才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来到了教师身上,而与此同时接下来的问题又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的,几个合理的问题设计,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问题设计要精准,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是否精确、科学,是决定学生能否领会知识,理解知识的关键。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要点,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回答。而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则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问题中学会知识。例如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二节《水的净化》这一节时,在课堂初始时,教师提问:“大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污染了水源?”在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过后,教师总结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教师提问:“面对已经被污染了的水,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三)鼓励学生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科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实质是以生活的情境为触发点,依据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探讨问题的合理答案,从这个过程中领会问题本身的意义,掌握知识点并将所学科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时间不能过短,让学生们充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激发每个学生的讨论热情,并适时加以评价,指出不足;
  3.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让课堂成为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就学生讨论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并对学生们存在异议和疑问的问题点加以引导和疏通,让学生们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同业协会的秘书长今天在杭州汇聚一堂,举行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共同研究2012年促进行业发展的大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一、挖掘式备课  我校采用的是集体备课模式,由一个教师主备,其他教师二次甚至三次备课,提倡先听后上,就是一种好方法。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
在高三的复习中有这样一种复习现象,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题型,学生练习多次,甚至考了多次,学生总是不能有效突破,学习效率不再提高,学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难有突破,教师学生都很感到很无奈,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高原期”现象。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防止“高原期”现象的产生,促进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发展。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在复习教学中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头层村致富能人高长兰,近几年来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通过对十亩鱼,百头猪、千只禽实行综合养殖,实现了畜禽鱼一举三得、年收入十多万元的高收入.她的综合
油麦菜,株高30厘米左右,开展度25~30厘米,叶披针形,长30厘米,宽5~6厘米,叶绿色,品质细嫩,生食清脆爽口,熟食具有香米型香味.耐寒,耐热性均比较强,生长周期约70天,适宜日光温室
复习课中,科学的复习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历史复习课堂的高效和谐和有效性,对于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  以《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例子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复习从1919年巴黎和会起至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状况,我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19年至1929年,这10年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矛盾冲突、重新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由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该机是国家计委"九五"重大装备科技攻关项目,它集机、电、液于一体,属高科技产品,为国内首创,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
什么样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数概念还是一个单数概念?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本文就应用型人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