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促进生本教育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生命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填鸭式变为引导学生,不压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边学习边成長。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主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是教学重难点。本文提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在写作课上营造学生愿意说、主动写的良好教学氛围。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
  要想让小组合作模式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在组建小组这一步下足功夫,要尽量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然后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例如,教师可以把在写作课上表现较为积极和消极的放在一组,把语文功底较为扎实的和不扎实的放在一组,把课堂纪律较好的和不好的放在一组,并且保证在小组中有一至两名组织能力较强或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分组后,教师应给予每个组员竞争小组长的机会,最终通过组员投票结合教师意见决定小组长人选。只有通过这样科学合理的方法组建出来的小组才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小组建立初期,为了磨合组员之间的配合度,发挥组员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写作训练。例如在“故事新编”的写作课上,教师摈弃了以往让学生一个人写一篇的模式,采用小组共同挑选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重新编写。这种合作的形式,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提供观察到的与主题相符的时事;善于阅读并懂得分析积累的学生可对写作手法提出建议;善于整合的学生可以把零碎的想法进行整理,然后写故事大纲;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对故事大纲进行补充、润色,写出完整的新编故事。
  这样的写作课不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写作体验,还能让学生对组员的能力有初步的了解,为之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二、加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既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又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要想让小组真正发挥效益,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和组员交流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记忆才会更加深刻,同时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例如在“我的自画像”的写作课上,学生可能一时对自己的外貌没有清晰的概念,在课堂上也不能拿出镜子观察,这时组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员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就可以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比对着镜子看到的更加仔细全面。组员不仅可以进行外貌描述,还可以讲述对那位同学的印象。比如可以说:“你的笑容很美,很有感染力,让人看着就觉得开心,开学第一天我就因为笑容注意到了你,并且想和你成为朋友。”或者可以说:“你的眼睛和我外婆的眼睛很像,一看到你的眼睛就像看到了我的外婆。”通过讨论,学生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知,从而写出充满了集体智慧的作文。
  当然,组员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分享想法,还可以分享写作经验、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思路,这样不仅可以给组员一些启示,还可以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整理归纳。在遇到写作困难时,可以积极寻求组员的帮助,在组员的帮助下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正如生本教育所强调的那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小组成员间相互评价与修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只能收到教师的批改意见,除了几篇优秀作文,学生不会阅读到其他学生的作文,也不会有评价别人作文的机会。然而,作文的评价与修改在提升写作水平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作文哪里出了问题才能及时改正。小组成员间进行作文的评价与修改,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还能通过阅读别人的作文,学习别人的写作优点,反思自己的写作问题。
  例如在“我的自画像”的评讲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作文,组员在阅读时可以从错别字、词组搭配、文章结构、语法知识等方面进行检查。待全部组员都阅读完其他组员的文章后,小组长就可以让大家根据发现的问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这样更方便被评价的学生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最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不仅在写作能力上有提升,还能从小组合作中得到锻炼,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生本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趋势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转变。教师应该积极合理地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创造欲,从而达到不教而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其他文献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那么,如何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呢?  一、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  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業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期刊
月亮是个香香的芝麻饼,圆圆胖胖的时候特别爱笑,一笑就往下掉芝麻粒。掉下来的芝麻粒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天空中,变成了星星。   月亮饼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瘦,最后瘦成了一艘小船,在深蓝色的夜空里划呀划,一边划,一边把洒落的星星重新捡起来吞进肚子里。吃饱了的月亮就又一点點变圆变亮啦!
期刊
幼儿教育,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扩展教学资源,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民歌民谣是我国多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是我国民族藝术。将其运用于口语教学中,效果明显,需要教师多做教研,提升教学水平。  一、选择民谣民歌提高幼儿口语水平的原则  受习俗、语言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民歌民谣形式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但是其中有很多不适合幼儿的内容。因此要在去其糟粕,挑选优秀的作品当作口语训练的资源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意识。作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作文批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至关重要.  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程序,既是教师评估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作文有效批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一、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写起
期刊
生活看似平淡,其实蕴含丰富。大文学家往往拥有一双慧眼,能够透过生活的表象感悟出深刻哲理。学生可以通过日记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并表达感想。日记是对一天经历的回顾,是对人生的记录,是对生活的总结。学生在日记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词汇,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聚焦现实,写生活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生活经历或许相似,但绝不会完全雷同。只要做
期刊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千锤百炼的名家大作,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强的指导价值。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基于这一情况,很多教师投入到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的课题研究中。本文就如何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做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要保证教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第一,革新教育
期刊
我是一条鱼,生活在山脚下的小河里。  春天,水面上厚厚的冰层被春姑娘曼妙的舞姿融化了,在水下闷了一冬天的我们刚一探头,春的气息就迎面扑来,小草向我们颔首致意,点点碎花是春的脚印,一点点延伸向远方。我們在河面画下一个个同心圆,跟小草、小花一起谱写春天的乐章。  春末时,夏夜在探头张望,我们欢快地嬉戏,时而加快速度,跃出河面张望。此时的草早已是翠绿了,花朵的清香被浓郁的香气替代,一切都宣示着夏的到来。
期刊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技巧,不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不能真正地体验生活,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没有生活实践,机械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没有写作兴趣和动力。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实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带来了新途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小学写作教学顺利高效进行”是每位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只有探索出更加先进、现代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理念。  电脑、手机等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陆续出现在校园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课堂教学压力也与日俱增。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就信息环境给小学写作教学带来
期刊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只有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共鸣。因而,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重视个性化作文命题、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彰显思想内容的个性化和启发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写作不是好词好句的机械堆积,也不是写作手法的生搬硬套,而是一项彰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