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例现象的语言国情学价值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语言文化视角下先例现象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为10205201503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2
  近些年来,在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视线聚焦在“先例现象”上。“先例现象”作为一个新兴的语言学术语,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联结在一起,为两者找到了一个中介语,使文化不再单薄,语言不再枯燥。在现代俄罗斯报刊、文学作品、广告以及新媒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先例现象。本文主要论述先例现象的概念、分类、来源以及应用,从而探究先例现象的语言国情学价值。
  一、先例现象理论概述
  俄罗斯学者Ю.Н.Караулов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先例文本”这一术语,他认为,先例文本是指对某一语言个性的认知与情感具有特定意义的、为该语言个性的大众所熟知的,在该语言个性的话语中被多次复现的文本。先例文本的来源十分广阔,需注意它必须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它具有特定意义和感情色彩,为该民族语言受众者所熟知;其次它必须多次被引用、重复,具有普遍性、共识性。缺乏了这些特点所谓先例都不成立。
  后来的学者们又对先例现象做了具体的划分。在结构上,将先例现象划分为先例文本、先例话语、先例名、先例情景。在形式上,将先例现象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我们着重研究“语言”类先例现象。先例文本必须有其完整的主谓宾语,如文学作品《驿站长》,歌曲《山楂树》,他们本身便自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先例话语是带或者不带谓语的一类完整的语言典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前言:“幸福的家庭幸福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它作为一个单句的形式流传,为大众所熟知;先例情景本身就带着某些“经典的,不可复刻的”意义,提起这个情景,便能激起听者的某种感受,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场景,读者自会在字里行间体悟到一股悲凉;先例名指与先例文本和先例情景有关的人物名称,如果戈里文学作品《死魂灵》中的人物泼留希金(吝啬鬼的形象)、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角色塔季扬娜(勇敢追求真爱、真我的形象)、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人物别里科夫(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形象)等。
  二、先例现象的来源
  先例现象来源广泛,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神话作品、诗歌作品、散文、自传、故事等题材里也有丰富的先例现象的体现。先例现象广泛的来源决定了先例现象的民族性,民族历史、文化、性格的差异决定了由此衍生出的先例现象的表现各不相同。他们是该民族文化特征的浓缩。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长廊,优秀作家创作的人物的名字、经典的话语代代相传,最终演变成了先例现象。不仅仅局限在俄罗斯民族,提起美国文学人们会想到马克·吐温,提起中国文学人们会想到鲁迅,想起他那句至理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样,说起俄罗斯文学当中的“多余人”形象,你自会想到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等。每一个先例现象都带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色彩,不需要多言,便能激起听者的共鸣,唤醒他心中的某一个情感认知符号。提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就会想到他的犯罪心理学小说《罪与罚》,他对人物心理和人性黑暗面的剖析是如何丝丝入扣。提起契诃夫,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变色龙》《套中人》等19世纪批判官僚主义短篇小说。而普希金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以他简洁的语言,明快的笔触著称于世。在这里普希金就成了一个引起读者联想和共鸣的先例名。
  源于文学作品的先例话语也有很多,例如:
  У сильного всегда бессильный виноват.
  出自克雷诺夫寓言《狼和小羊》,意为“在强者的眼里弱者总是罪恶滔滔”,旨在讽刺旧俄官僚主义盛行,农奴的利益无处言说。这句话作为一句经典的至理名言保留下来,喻指在强权面前,弱者讲道理毫无用处。
  另外,每一个民族的神话都具有民族性,这要追溯到民族的传统、历史乃至发源。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神话中包含着的该民族特有的情节、形象和情景,都会在该民族语言中得到独特的反映,被代代相传并逐渐为其他民族认识和理解,成为共通的先例现象,如: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圣诞老人等。
  民族先例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电影艺术。这些先例是很流行的,并且一直在不断地补充增加。这些先例现象中有俄罗斯著名的电影名:《命运的捉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西伯利亚理发师》;美国电影名《泰坦尼克号》;动画片名《汤姆和杰瑞》,电影主人公特工007等。电影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如著名的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影片描绘了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涉及了许多人们普遍关心的道德、幸福、人生观念等问题,至今很多经典台词仍被人们奉为圭臬。
  与学者、文艺作品和历史事件相连的名字成为了先例现象:如:先例名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等。这些杰出人物都是一个民族的巨人,或者说是某种“文化符号”。随着电视的大量普及,很多大型电视节目名称、书名、政治家的名字也成为了先例现象,举一个人尽皆知的例子就是:普京。普京的果敢干练和全能无疑吸引了一大票少女乃至男人们的心,才会出现“普京热”,《要嫁就嫁普京一样的男人》等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三、先例现象的应用
  (一)先例现象在报刊中的应用
  报刊是最传统,最直接的文化传播媒介,它所面向的是该民族语言的所有受众者。随着文化的发展与相互渗透,先例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俄语报刊中。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先例现象极大的充实了报刊语言。使报刊语言融入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加生动而富有寓意。
  (二) 先例现象在广告中的应用
  先例现象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俄语广告文本中被大量使用。广告商巧妙地运用先例现象将产品展现给大众,使广告在现代元素的基础上更添文化积淀,对于本国观众或者了解该国文化内涵的观众而言能够有效的引起共鸣,增加观众对产品的好感,达到宣传的效果。 例如:
  Лучше сосок не было и нет,готов сосать до старыхлет(копирайтер -Маяковский).
  “我们的奶嘴举世无双,我准备吸到地老天荒”。这是一则国营橡胶工业托拉斯广告,词条出自著名诗人马雅科夫斯基。不仅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且幽默生动,极富语言魅力。
  四、结语
  毫无疑问,先例现象具有重要的语言国情学价值。这一现象在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中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但在价值和内涵上的意义是相通的。通过先例现象,我们能够窥见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有效地实现了“文化与语言的互动”。通过研究先例现象的语言国情学价值可以加深俄语学习者对于俄罗斯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及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这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切理论的研究都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同样,先例现象也可以很好的引入到课堂实践中。所谓寓教于乐,先例现象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的“教”与“学”,引入一些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人物、现象、寓言、典故能够很好地充实学习者对于所学语言国文化底蕴的理解,增强学习者对于所学语言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一门语言。我们不希望学生掌握的只是一堆符号和工具,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学习无异于没有灵魂的躯壳,而融入了先例现象的语言学习可以说是为字母注入了骨血。国内暂时还缺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尝试,但这一缺口恰恰给了我们更大的创想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宏. 跨文化交际中的先例现象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2]顾倩. 俄语广告篇章中的先例现象[D]. 吉林大学,2007.
  [3]张月红,郭婷婷. 论先例现象的民族文化特征[J]. 考试周刊,2008,
  [4]迟颖,祁聪,赵婉颖. 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J]. 现代交际,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导游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应用性非常突出的专业语言。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语码转换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语码因素。结合导游语言的特点提炼整理出语码转换的功能,旨在提高导游实际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导游语言;语码转换;影响因素;功能  作者简介:张雯洁(1979-),女,汉族,四川内江人,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
摘 要:本文就 humor一词在各主要英汉、英英词典中的释义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包括humor一些常见意思的例句,通过追溯humor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探论了英语翻译之趣味。  关键词:humor;幽默;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2  英语词汇丰富且词义众多,根据the Encyclopedia Amer
摘 要:基于Fauconnier 和 Turner 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本文尝试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整合网络对手机祝福短信进行个案分析,旨在探索手机祝福短信意义建构的内部认知机制以及揭示其在线理解过程中心理空间的动态整合过程。  关键词:手机祝福短信;概念整合理论;意义建构;整合网络  作者简介:李惠(1992.12-),女,海南省保亭县人,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H15
麝香保心丸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之一,主要由冰片、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组成。课题组前期采用多种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及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麝香保心丸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主要含有麝香酮、肉桂醛、肉桂酸、人参皂苷类、蟾蜍甾二烯类、胆酸类等30个入血成分,其中包括22个原型成分及8个代谢产物。麝香保心丸的组成药物冰片、麝香、肉桂和苏合香含
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为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中药材光慈姑为其去除绒毛后的干燥鳞茎。光慈姑用药历史已久,中医上具有消肿、散结、化痰之功效。目前老鸦瓣主要处于野生状态,且生长缓慢,繁殖系数低。近年来随着药用价值的开发,对光慈姑药材需求量剧增,但老鸦瓣的资源短缺,亟待开展老鸦瓣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目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刚刚起步,老鸦瓣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尚不
摘 要: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心理的变化。本文主要选取在泛化过程中因其性别属性而独具特色的女性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女性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探索其所体现的时代发展特点及传统思想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女性亲属称谓语;泛化;特点;语用原则  作者简介:郝静(1992-),女,汉族,籍贯:河北石家庄,四川大学文学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它在思想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用语言来劝说、说服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需要做出正确的语言选择和文化筛选。文化决定人们的观点,在语言使用方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反映。他们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此,一个成功的交际者,既要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也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然而,一些语言学习者不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在一些场合使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