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精神食粮的源泉,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奠基,光靠课本上所学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200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对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网络的盛行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需要学校、家庭、老师等多方面的努力。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一直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外阅读量少
目前已有很多语文老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李燕芳老师对省一级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从收回的113份问卷中发现能够达到《新课标》的“每年读两三本名著”的学生只有16%。即使降低评价标准,也只有40%的学生总共读过四本及以上的名著。从学生课桌上的“书山”里很难找到课外书籍,光是形形色色的学习资料、测试卷就让学生应接不暇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名家”“名著”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一方面是学生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家长只看重学生课内知识,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成绩;再者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满满的课程表挤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有快餐文化、影视文化的盛行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
夏艳平老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八年级某班学生爱看什么类型的课外读物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把文学名著的阅读仅仅当做老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对诗歌散文更是望而却步,认为这些作品枯燥无味,反而把漫画、言情、武侠作为自己主要的课外读物。这远远不能达到中学生所应达到的阅读水平,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极大提高。很明显,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阅读具有盲目性,容易只关注故事情节而缺乏对高雅严肃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课外阅读方法不对
即使有些学生达到了课外阅读的规定量,但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对。他们虽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但大量学生既不做读书笔记,也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有时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故事情节,毫无阅读质量可言。除此之外,只有20%的家长有平时在家看书的习惯,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少之又少。语文老师虽然意识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但也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强调,并未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调查,也很少上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但是单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学校、家庭、老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语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抛开应试观念,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并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同学分享精美时文、经典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人生,陶冶学生情操。课后,老师可推荐一些深度适中、范围宽广的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阅读。教师所推荐的书目要紧密配合课内的讲读,使课堂所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也可以配合作文教学推荐可供学生仿效和品读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对七年级学生主要是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八年级学生是阅读的高峰期,可以多推荐一些名著;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可以减少阅读量,只推荐一些跟课本相关的名著。
(二)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中学都没有为学生开办图书馆。学校要通过多方力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了避免学生只爱读“图”不爱读“书”,只爱接受不爱思考的阅读惰性,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看后自己先思考和判断,之后老师再进行讲解。学校要多举行有关课外阅读方面的大型活动,比如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读书竞赛活动、读后感写作比赛等。以竞赛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利用暑假漫长的时间开设读书沙龙活动,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三)家长配合老师要求督促孩子阅读
家长在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全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家长自己最好要有读书的习惯,这对引导孩子阅读有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家长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玩游戏,甚至坐在牌桌上,孩子是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的。第三,即使家长自己没有阅读习惯,也要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列出的课外阅读篇目。也可以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书心得。最后,由于影视、网络挤兑了孩子的阅读时间,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在这方面的时间,多留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梁启超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推荐了名著阅读篇目。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一直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外阅读量少
目前已有很多语文老师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过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李燕芳老师对省一级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从收回的113份问卷中发现能够达到《新课标》的“每年读两三本名著”的学生只有16%。即使降低评价标准,也只有40%的学生总共读过四本及以上的名著。从学生课桌上的“书山”里很难找到课外书籍,光是形形色色的学习资料、测试卷就让学生应接不暇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名家”“名著”的认知程度非常低。一方面是学生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家长只看重学生课内知识,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成绩;再者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满满的课程表挤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有快餐文化、影视文化的盛行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
夏艳平老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八年级某班学生爱看什么类型的课外读物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把文学名著的阅读仅仅当做老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对诗歌散文更是望而却步,认为这些作品枯燥无味,反而把漫画、言情、武侠作为自己主要的课外读物。这远远不能达到中学生所应达到的阅读水平,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极大提高。很明显,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阅读具有盲目性,容易只关注故事情节而缺乏对高雅严肃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课外阅读方法不对
即使有些学生达到了课外阅读的规定量,但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对。他们虽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但大量学生既不做读书笔记,也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有时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故事情节,毫无阅读质量可言。除此之外,只有20%的家长有平时在家看书的习惯,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少之又少。语文老师虽然意识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但也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强调,并未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调查,也很少上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但是单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学校、家庭、老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语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抛开应试观念,通过正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并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同学分享精美时文、经典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人生,陶冶学生情操。课后,老师可推荐一些深度适中、范围宽广的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阅读。教师所推荐的书目要紧密配合课内的讲读,使课堂所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也可以配合作文教学推荐可供学生仿效和品读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对七年级学生主要是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八年级学生是阅读的高峰期,可以多推荐一些名著;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可以减少阅读量,只推荐一些跟课本相关的名著。
(二)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中学都没有为学生开办图书馆。学校要通过多方力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了避免学生只爱读“图”不爱读“书”,只爱接受不爱思考的阅读惰性,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看后自己先思考和判断,之后老师再进行讲解。学校要多举行有关课外阅读方面的大型活动,比如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读书竞赛活动、读后感写作比赛等。以竞赛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利用暑假漫长的时间开设读书沙龙活动,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三)家长配合老师要求督促孩子阅读
家长在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全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家长自己最好要有读书的习惯,这对引导孩子阅读有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家长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玩游戏,甚至坐在牌桌上,孩子是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的。第三,即使家长自己没有阅读习惯,也要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列出的课外阅读篇目。也可以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书心得。最后,由于影视、网络挤兑了孩子的阅读时间,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在这方面的时间,多留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梁启超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推荐了名著阅读篇目。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