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ow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东西相联系。我将一种新兴的家用电器——微波炉和电磁炉的原理作为一个知识点给同学们介绍,并重点对电磁炉的原理和常见问题进行论述。不少同学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 微波炉 电磁炉 物理原理
  一、微波炉
  微波炉作为一种新兴电器已步入寻常百姓之家,它不但热效率高,发热快,而且环保节能,使用方便,还不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欢。下面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微波炉中的物理知识。
  1、微波是怎样产生的?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在1mm—1m之间,频率在300—300000MHz范围内。磁控管是微波炉中发射微波的电子管,它的阴极在低压加热后,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向阳极高速旋转推进,在到达阳极之前,还要通过很多的谐振腔,最后形成2450MHz的微波。
  2、微波炉为什么不能加热金属容器内的食物?
  微波射到金属物质的表面如同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一样,会发生反射而不能透过,不仅无法加热食物,而且微波炉中的微波达到一定的程度,还有可能损坏磁控管。另外,金属还会因微波照射而放电,引起火花,破坏炉体内的平滑表面,这是非常危险的。而对于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微波却很容易穿透它们,就如同光束透过玻璃一样。
  3、微波炉为什么热效率高又加热快?
  当微波遇到肉类、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时,微波被明显的吸收。
  微波炉工作时,发射的微波在炉腔内壁来回发射,使微波来回穿过食物,致使微波大量被食物吸收,又因为食物分子的振动频率与微波比较接近,引起食物中的分子共振、摩擦使微波能直接转化为食物中的热能,并且食物内外一起加热,所以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非常快。
  4、如何检测微波泄漏?
  如果微波炉发生泄漏,会造成对人体健康带来损害。在微波炉工作时,可以打开袖珍式调频收音机在微波炉门及机身四周来回移动,如收音机发出轻微的咝咝声,这说明有微波泄漏。也可以在夜晚,关闭其它光源,开启微波炉,用一只8w左右的荧光灯放在微波炉附近。若荧光灯发出微弱的荧光,则说明微波炉有泄露。因为微波通过荧光灯的螺旋状的灯丝时,灯丝中产生很强的感应电流,从而使灯丝发热,发出大量电子激发水银蒸气,产生强烈的紫外线,射到荧光粉上使之释放出可见光。
  二、电磁炉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电磁炉是由电磁炉外壳、面板、加热线圈、风扇组件、电路板、控制面板等几部分组成。
  电磁炉是采用电磁感应涡流原理来加热的。网上是这样说的,当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内的磁感线通过金属铁质炊具底部就会在炊具体内产生无数的小电流,电流有热效应使炊具自身发热,然后再加热铁质炊具里的东西。这有点像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又产生电流,电流又通过导体放出热量。从物理学家的贡献角度来说,是整合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焦耳的焦耳定律。这恰好是我们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所学的。
  由于是在金属铁质炊具底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锅体自身的电阻发热,产生热量。所以金属铁质炊具底部必须有良好的导磁性和较好的导电性。所以:电磁炉使用的锅体材料是导电性能相对较好,铁磁性材料的金属或者合金。一般的锅有:铸铁锅,生铁锅,不锈铁锅等。而像塑料盆、纸质的、瓷盆等在电磁炉上并不能正常工作。
  三、电磁炉的优点
  1.节约能源
  电磁炉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的热效率极高。电磁炉由于是炊具底部自身发热,热损失很小,其热效率普遍高于80%;而天然气炉及电饭锅的加热原理是先加热锅体底部再经传导加热锅内食物的,热损失大,热效率在40%-65%之间。我妈妈做了个实验,用传统炉灶明火烧开一壶水需要9分钟,而放到电磁炉上则只需2~3分钟,这样大大节省了能源。
  2.安全可靠
  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即不会产生明火,炉面本身亦不发热,即使在铁锅下面垫上一层纸也不会影响烧开水。当把锅具从炉面上拿下来时,电磁炉也会自动切断电源,电磁炉真是一种十分安全的灶具。
  3.环保卫生
  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不释放任何有害物质,无火、无烟、无味;使用电磁炉没有传统炉具诸多污染的问题,所以真正实现了清洁房间,保护环境。它工作时无火烤,尤其是在夏天做饭,清爽舒适。
  4.精确控制
  电磁炉还可以根据我们不同的烹饪要求,灵活且准确的控制发热功率及烹饪温度。电磁炉的输入功率通常在200W-2400W之间,可以任意选择烹调所需的温度并将温度设定到某一挡。像我家的电磁炉就可以设计到80℃、150℃、800℃、1200℃、2000℃等温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磁炉的常见注意事项
  1、应使用质量好的插座,插头电线损坏或电源插头未牢固地插入插座,插座接触不良会导致烧机或电磁炉无法正常工作。
  2、不锈钢汤锅、不锈钢炒锅等铁质锅具可以加热,陶瓷等非金属锅具是不能加热的,含有铁分子低的锅具也是不能被加热的。若锅具面积过小也是不能被加热的,如刀具、饭勺等小金属件也是不能被加热的。被加热的锅具应该有排气孔或者排气缝;如果是密封的容器或者是罐头,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3、炒菜锅在使用后不要置于炉面上,避免下次使用时难以启动。烹饪结束,锅具产生的高温热量会传导至电磁炉顶板,切勿立即触摸该顶板。
  4、切勿在四周空间不足的地方使用电磁炉、应使电磁炉的前部与左右两侧保持干净,不能有金属丝和异物进入吸气或排气口的缝隙内,不能在可能受潮或靠近火焰的地方使用电磁炉。
  5、擦洗面板前请先拔掉电源线,面板脏时或油污导致变色时,请用去污粉,牙膏或汽车车蜡擦磨,再用毛巾擦干净。机体和控制面板脏时以柔软的湿抹布擦拭,不易擦拭的油污,可用中性洗洁剂擦拭后,再用柔软的湿抹布擦拭至不留残渣。
  6、电磁炉在长时间不需使用时,首先要擦洗干净、晾干机体后收藏起来,不要放在潮湿环境中保存,要放于干燥处且包装内尽量放一些干燥剂,避免挤压,以备再用。
  7、电磁炉最忌水汽和湿气,应远离热气和蒸汽。灶内有冷却风扇,故应放置在空气流通处使用,出风口要离墙和其他物品10厘米以上。
  8、电磁炉不能使用诸如玻璃、铝、铜质的容器加热食品,这些非铁磁性物质是不会升温的。
  9、在使用时,灶面板上不要放置小刀、小叉、瓶盖之类的铁磁物件,也不要将手表、录音磁带等易受磁场影响的物品放在灶面上或带在身上进行电磁炉的操作。
  10、不要让铁锅或其它锅具空烧、干烧,以免电磁炉面板因受热量过高而裂开。
  11、在电磁炉2-3米的范围内,最好不要放置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等怕磁的家用电器,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12、电磁炉使用完毕,应把功率电位器调到最小位置,然后关闭电源,再取下铁锅,这时面板的加热范围圈内切忌用手直接触摸。
  13、要清洁电磁炉时,应待其完全冷却,可用少许中性清洗剂,切忌使用强洗剂,也不要用金属刷子刷面板,更不允许用水直接冲洗。
  参考文献
  [1]《电磁炉维修从入门到精髓》
  [2]《家电维修》
  [3]《家电检修技术》
  [4]《业余无线电技巧1200例》
其他文献
人言:商场如战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机构此起彼伏,从巨人集团的"一枝独秀",变成巨人、龙文、北大青鸟三分天下,从三分天下变成学大、新东方、学而思等群雄逐鹿。教育品牌一个一个如雨后春笋,先后崛起。  在持久的竞争中,各个机构的推广方式也江郎才尽。发传单、打电话、委托公立学校老师推荐培训学校......电话打到咨询老师心理受伤。  不仅如此,大锅饭似的教育,却越来越凸显出劣势。教育只站在
与名师的课堂教学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下列情况: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兴奋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教学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语言艺术。因为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快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娓娓到来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时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语言
【摘 要】本文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经验,分析英语课堂问答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问答式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同时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 问答 教学策略  问答作为英语课堂中最普通的一种
小A,男,四年级学生,开学第一次上信息课,我就开始注意他了,安排上机座位时,他应该是在中间位置的,但他却乘我不注意,换到角落里坐了下来。  上课时,我在上面讲word的基本操作,全班同学都在听我讲解,就他眼睛听着显示器,手握鼠标不停的点击着,我用广播软件监视发现他在玩网络游戏。我走到他面前批评了他,他关闭了窗口,但不一会儿,他又情不自禁的玩了起来,并且时时提防着我,看我走了过去,立刻关了窗口,假装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产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新需要,这种需要与原有的思维水平构成了矛盾,矛盾的
从教五年,对语文教学我还是个新手,但是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我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有时候从一开始到结束整堂课都非常紧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而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觉得很累疲惫,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带着这一困惑,我分别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发现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对一节语文课感兴趣与否有很大一部原因取决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而这恰恰是我忽略的地方。也许很多老师和我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据多年执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语感的。  一、加强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一篇文章经过初读、精读、复读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这就是感情朗读。  1、想象朗读,入情入境。语感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我们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想要使得当代的学生们能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要设法调动我们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学生的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学习兴趣在促使我们努力学习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兴趣才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本文对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的养成做了探析。  【关键词】学生 学习动
教学设想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整个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均有关于民俗文化。这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以描写见长。作者选择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景来展现云南歌会民俗文化的自然美、人情美、文化美。在备课时我以这三个描写作为学习本篇文章的突破口,以掌握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作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以“旅游者”参观云南民俗“景点”作为上课主线,目的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随意化,有时甚至因其是慢功夫,难以有成效而被教师淡化,在写作时布置好题目和字数、文体要求就让学生开始写。对于学生出现的审题、选材、构思、布局等还能找些方法来指导或是提出些要求,但是往往不尽人意,特别是语言能力就更让老师们束手无策了。为了解决这些写作上的困扰,本学期,我在作文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主要是在利用课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