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淤管袋在煤泥脱水固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矿井常年积存的存量污泥进行生态清淤处理是煤矿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采用生态清淤管袋的工程项目概况、煤泥分析参数以及3种治理方案进行了对比介绍;阐述了生态清淤管袋的脱水处理、主要技术工艺和重要技术性能;对生态清淤管袋的项目应用进行了具体说明,原煤泥含水率约92%~96%,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泵送充填至长度为15 m的生态清淤管袋中,最大充填高度为1.8 m,脱水固结后高度为1.2~1.4 m,45 d静置脱水后煤泥含水率降到50%以下,实现了项目煤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煤矿设备、备件类等物资的存储、取送以及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提升也日趋迫切.分析了当前煤矿智能仓储的需求,介绍了煤矿智能仓储系统的总体架构及管控平台设计,结合煤矿仓储存放物资的特点,分别从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内部智能取送系统、智能装卸系统和智能配送系统等相关技术与装备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实际综合应用,表明煤矿智能仓储系统不仅实现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内管理、智能配送、仓储智能管控等多方面的智能仓储全过程智能管控,而且实现了与设备全生命周期和生产经营管理等系统的融合应用.
路径规划是煤矿井下灾害事故的热门研究之一,能够有效避免重大人员伤亡.针对矿井瓦斯爆炸、火灾、水灾3种煤矿井下灾害事故,从不同因素对巷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最优避灾路径规划模型构建以及求解避灾路径的算法3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巷道类型、坡度、局部障碍物数目、风速风向及CO等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烟雾浓度、水位高度等为影响巷道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最优避灾路径规划模型构建主要以路径权值最短为原则;求解避灾路径所用的算法以Dij kstra算法为主.最后以矿井水灾为背景,使用Dijkstra算法实例分析了五沟煤
通过对淮南矿区以往A组煤开采实际生产情况的分析,发现煤层底板灰岩水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顾北煤矿A组煤层开采为背景,对A组煤首采区的灰岩水可疏放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C3Ⅰ组灰岩含水层为A组煤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与下部灰岩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密切,以静储量为主、补给差,具有可疏放性的特点.对所研究区域的灰岩水害治理效果进行了验证评价.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引入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方法以及分层回归分析法,对山西省5家煤矿企业的276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工作家庭冲突与矿工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理论关系.结果 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工作家庭冲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分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完善顶层设计及其企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初步成效,剖析了在基础理论、技术标准、核心装备、煤矿智能化匹配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能力、科技攻关、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煤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践和进展,并提出全面推进生产智能化、加快建设“数字中煤”、持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下一步重点任务.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发展,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和行业目前都在支持和鼓励煤矿智能化发展,如何建设一个符合煤矿自身特点的智能化开采系统是每个煤矿面临的主要任务.基于煤矿对智能化开采的现实要求,阐述了智能化开采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创新性地提出智能化开采可分为基本系统、成熟可应用系统、研发试验阶段系统3个层级,并对3个层级各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典型的智能化开采模式,从煤矿实际出发提出智能化开采的相关思考.
矿用车辆无人驾驶技术是实现智能矿山无人化运输的关键技术,车载计算单元又是矿用无人驾驶车辆的核心,接入传感器及控制器后,车载计算单元通过无人驾驶算法输出控制指令控制车辆行驶.针对车载计算单元进行实车测试验证存在的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硬件在环仿真系统.介绍了该仿真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对车载计算单元主要接入的GPS、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以及矿车线控系统进行的仿真测试,并对自动/人工驾驶切换与仿真报告生成进行了说明.通过在白云鄂博矿区场景下对矿用无人
煤矿岩石巷道爆破参数选用对提高爆破效率、提高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煤矿岩石巷道爆破作业参数多、环境变化大、样本少等难题,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技术的爆破参数预测模型,实现对爆破作业参数的科学、合理、高效计算.从现场调研收集巷道爆破工程实例建立爆破参数数据库,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误差分析法确定影响煤矿岩巷爆破效果的关键指标;利用两种超参数优化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能够精确预测炸药单耗的SVM模型,可根据现场已知情况智能判断最佳爆破参数.结果表明:使用SVM选取麻雀搜索优化算法(SSA)计算超
针对现有水仓清淤方式中存在的煤泥回收率低、劳动强度大、清淤时间长、危险系数高等问题,对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九龙矿内水仓进行二次沉淀改造,在保证沉降区层流流动的条件下,增大污泥区容积,延长二次沉淀水仓运行周期,同时采用煤泥自动清理、粗分、脱水设备,实现了改善水仓清淤条件、缩短清淤时间、提高煤泥回收率的目的.改造后的工程运行结果表明,二次沉淀水仓改造提高了水仓清淤效率、减少了煤泥清理人员数量、提高了煤泥回收率、降低了水仓清淤的安全生产风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采用柱族组分分离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分析了宝清褐煤蜡和树脂各族组成的化学成分,从中分析鉴定出7个系列80余种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烯烃类、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酸酯、酮类和杂环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纯蜡和树脂中的游离酸、结合酸主要是偶数碳正构烷酸,比如C16、C18、C28、C30饱和脂肪酸,以及少量不饱和脂肪酸,如C18烯酸、C22烯酸;结合醇主要是C22~C30烷醇,其中C28烷醇是主要成分;树脂烃中还检测到一些萜类化合物,如软木三萜酮、环阿尔廷醇、羽扇豆醇、β-谷兹醇、胆固醇-5α,6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