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33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创业基础课程要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基于学生主体性和课程开放性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业能力为主,但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创业基础课程的定位及作用、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建立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为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搭下基本框架,使高校大学生真正学创业课、行创业路、做创业事、成创业观。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研究
  一、 创业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及作用
  (一) 定位
  创业基础课程是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必修课程,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创业基础课程要以培养创业者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业能力为主。
  (二) 作用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结合互联网技术,让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使学生清晰认识到一个成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重点掌握大学生创业者团队如何建设及其管理方式。
  二、 “互联网 ”背景下转变创业课程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课堂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得是否精彩,教学境域全在课堂内完成,教学特征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基于学生主体性和课程开放性的理念,不断探索和践行融合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跨界课堂等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学得好不好作为教学理念,课堂内外结合完成教学课程,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教学相长。
  三、 利用“互联网 ”不断提高高校创业课程质量
  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切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高校可以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将在线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等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优化学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要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在“互联网 ”计划的影响之下,互联网与我国众多行业相互融合,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愈发衍生了不同的经济发展形态。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将创业基础课程课堂搬到企业去,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校企合作中,高校应将“互联网 ”企业、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研究联系起来,整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力量,普及大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顺利创业,促进高校创业学科建设,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推动高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五、 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
  高校应面向所有学生举办“创业大本营”“创业双选会”等活动,运用“模拟创业大赛”等考评方式,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模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专业,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体,创新创业要与学业、专业和就业相结合。高校应时常举办关于创业基础课程方面的讲座、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激发热情,激励斗志,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利用“互联网 ”进行创业活动既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利用自身综合能力,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
  六、 加强创业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责任进行明确,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与考核,在职称评审中给予适当倾斜,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高校应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对获得突出成绩的适当拨付一定经费。将理论成果、知识产权、创业成果等业绩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重要指标。严格师资准入培训制度和建立长效反馈服务机制等方面,改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优化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丰富教学形式、完善课程反馈与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等提升方法。
  当今社会互联网呈现加速度式的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此项研究,高校教师在“互联网 ”的助力下,定能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不断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为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搭下基本框架,使高校大学生真正学创业课、行创业路、做创业事、成创业观。
  参考文献:
  [1]张秀峨,徐雪娇.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7):1-7.
  [2]徐大冶.创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计思考与实践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6-79.
  [3]黎赔肆,李利霞.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南华大学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7-38.
  作者简介:
  徐立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时,如何实现高效化呢?笔者认为,就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积极设计“导入”,通过抓拍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拥有成为主动性学习者的前提。其次,我们还需要把握中各种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性学科离不开实验作支持,只有融入“实验”,学生才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生成科学探究能力。再有,我们还需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
介绍 Windows2000实用技巧九则.
摘 要:初中学习是同学们人生的转折点,而初中数学又是一门比较难懂的科目,其涉及的知识较难,很多同学学习起来很吃力,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重要只要其他学科学好就行了。但是数学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后续有很多学科都运用到。教育部门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初中教学也经历了很大的改革,这一改革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教学资源对高中教学制定了常规训练模式,为学生们改造出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