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管饲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原先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是导致卒中患者死亡和影响功能恢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误吸是SAP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早期正确管饲避免误吸预防SAP,对于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预防SAP的管饲方法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皮肤、黏膜疣状增生,且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并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某些Toll样受体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宿主表达异常,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概述Toll样受体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mg enzyme,ACE)基因是卒中遗传易感性研究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但ACE基因多态性与卒中的相关性还存在着争议。文章就近年来有关ACE基因多态性与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大量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药能使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平均降低22%。然而,许多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期间仍出现血栓形成事件,这被称为“抗血小板药抵抗”。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3%~85%,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8%~44%。抗血小板药抵抗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基因多态性、其他血小板激活通路被激活、循环血小板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已有多种
患者男,55岁,因头晕、乏力19个月,舌部丘疹15个月于2009年12月4日来我院就诊.1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双下肢屈曲受限,无发热、骨痛、关节痛及鼻衄等症状,服中药症状无明显好转.15个月前舌左缘出现少许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12个月前舌体丘疹明显增多,同时颈部出现丘疹,双侧大腿肌肉轻微疼痛.患者自患病以来,食欲欠佳,体质量下降约9 kg.个人史、家族史无
患者男,46岁.因面颈部丘疹、红斑3年,加重并累及双上肢、躯干3个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散在的淡红色丘疹,随后向周围扩张,形成环状或不规则暗红色斑块,部分斑块中央逐渐凹陷,表面出现少许脱屑,皮损夏重冬轻,无自觉症状.3个月前面颈部皮损明显增多,双上肢远端伸侧出现暗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数天后躯干出现散在类似皮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0年12月来我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nt的非编码小RNA,可与其靶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直接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编码蛋白质的翻译,广泛参与发育、代谢、凋亡以及多种疾病过程。研究表明,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卒中后的保护和修复机制的调控。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96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按给氧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通过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和对照组(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每组各48例,氧流量均为(1.8±0.4)L/min,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O2在两种不同吸氧途径前和吸氧后30 min、60 min监测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