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命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球性的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赋予了生命教育深刻的意义:一、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二、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的需要,三、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人文素养的基础。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第一、构建生命化和生活化的高中历史课堂;第二、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探究生命价值。通过触动、开启、激励、感化学生的心灵,实现启迪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的效果,并最终使学生树立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意义和渗透
  拥有生命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具有同等的价值和尊严。关于生命和教育的关系,叶澜教授这样精辟的阐述:“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生命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他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是认识生命的本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命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球性的關注,作为具有社会与人生教育功能的历史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说过:“在历史的舞台上, 人既是剧作者同时又是演员”。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刻录着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蕴涵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历史学科中生命教育资源,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教育实际,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敬畏生命、欣赏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3],高中历史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过程,引导他们提高生命的质量,追求生命的意义,思考民族和人类命运、前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分阶段分层次,适时适度进行生命教育,有效地将历史学习与学生成长经历相结合,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独立坚强的精神家园。
  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的需要
  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感悟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但是由于受长期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育中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和积极健康的社会理想,缺乏对人类生命应有的敬畏和对人类文明应有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出现高中学生暴力事件、犯罪事件、吸毒自杀事件,不是很能说明我们在生命教育中的严重不足和缺憾吗? 赵亚夫教授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4],这正好说明了生命教育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联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和纽带,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理念,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从容地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形成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人文素养的基础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基础,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情感,看重人的个性解放。人文素养的质量取决于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结果,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存的保障,是每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诉求,因为假如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化为乌有了,何谈身心健康?何谈教育?为此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善待生命”。“善待生命”就是要善待我们自己,善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事、物,用我们的善良去感知生命,去爱护生命。正如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加强生命教育是对高中历史教育本源的回归,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下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是贯彻人文素养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构建生命化和生活化的高中历史课堂
  著名学者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指出:“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类历史是一部有思想的历史,有情感的历史,有生活的历史,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就是思想情感生活相互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感知有体验有生命力的,因此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生活化的课堂。充满生命力和生活化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个性张扬、人格提升,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活力在共同经历、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的课堂。[5],在这种课堂中,第一要充分体现学生生命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认知、感受、探究过程,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的,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第二要在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过程中,发挥教师引导、熏陶、启发的作用,通过选择教学新材料,创设问题新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搭建多维、灵活、开放和谐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历史中看现实,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迁移、应用能力。总之,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有思想的历史,有情感的历史,有生活的历史[6]是我们每个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挖掘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探究生命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可见历史是一门富有人文色彩的学科,她记录着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处处渗透和闪耀着人的色彩和生命的光辉,蕴涵着大量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是历史典故、名言警句,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生命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命启迪,树立生命意识和尊严,积累生命智慧和情怀;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焕发生命活力和光彩。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末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在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通过创制教学情景,分组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讨论去思辨去寻找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和9·11恐怖事件时,通过多媒体视频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这是对人类生命和人性的摧残,是反生命和反文明的,从而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和平意识,从而关心人类危机和全球伦理[7],同时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情感。又如在学习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探究,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的萌动和升华,从而感悟生命的崇高价值与人类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这些丰富的情感教育载体,通过触动、开启、激励、感化学生的心灵,实现启迪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的效果,并最终使学生树立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道德情操。
  总之,在生命教育中,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除了带领学生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外,还应该引领学生打开广阔的视域,通过丰富灵动的视角,感悟人类生命历程的悲怆实质,反思人类生命的文化精神和文明进程,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直面生命之真,心怀感恩,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担当生命,并“让生命成为艺术”,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
  参考文献
  [1]叶澜. “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9期.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赵亚夫主编《历史教育价值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5]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样态》.《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6]齐健《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关于历史课堂生活重建问题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0)5
  [7]冯建军《生命教育:引领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6期
  (作者单位:福建永春三中 36260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烟曲霉菌菌丝片段和孢子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烟曲霉菌菌丝片段和照射灭活的孢子分别与气道上皮细胞系A549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549细胞释放到
A.题组新编rn1.已知椭圆方程(x2)/(2)+(y2)/(4)=1,过椭圆上点A(1,2)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与椭圆分别交于异于点A的点B和点C.rn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透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6例,A组采用血栓通经超声电导透药并联合玻璃酸钠
题 1  (2 0 0 3年安徽省春季高考试题 )设α、β为 x2 - x - 1=0的根 ,且αβ,令 cn =αn -βn  (n∈ N+) .(1)求 c1 ,c2 ,c3 ;(2 )证明 :1α2 n-1 +1α2 n 1c2 n-1 +1c2 n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新时代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不可被广大教師所忽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
目的:探讨智能IQ脉冲枪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取智能IQ脉冲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以直角顶点为原点,两直角边分别为x轴和y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不妨设斜边所在直线方程为ax+by=n,则方程ax+by=n-kc(其中a、b、c∈N+,且a2+b2=c2,k为整数)的正整数解就是整距
目的:观察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慢性哮喘缓解期患者在三伏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3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显效68例,占43.59%;有效79例,占50.64%;无
安全生产是综合性、科学性、复杂性工作,靠单打独斗或单一方式,都难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必须坚持“六个统一”才能有成效.rn一要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统一.思想是行动
期刊
大家知道:三角形外接圆上任一点在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这条直线称做该点对于三角形的西摩松线(Simson).本文将给出关于三角形西摩松线的一个新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