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科学教育与幼儿生活为一体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a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为此,我们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比如,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纸,设计和组织了一个科学活动“纸的秘密”。
  一、案例描述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出示餐巾纸,请幼儿做成纸绳,玩拉大锯的游戏。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同一张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有的比较结实,有的却容易被拉断?引出探索话题“餐巾纸里的秘密”。
  (二)积极探索,幼儿自主寻找答案
  幼儿都急于知道答案,但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问道:“你们撕纸的方式是一样的吗?”幼儿相互考察了自己和同伴的纸绳,发现有人撕的是纸的长边,而有人撕的是纸的短边(餐巾纸是长方形的)。我追问:“撕长边和撕短边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诱发了幼儿的思考。通过探索性的操作后,幼儿认为:餐巾纸里藏着的秘密就是纸的纤维走向。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撕,就会把纸撕成长条,逆着纤维走向撕,就会撕成小块。如果顺着纸的纤维做成一根纸绳,那纸绳的力量就会很大。
  (三)丰富材料,帮助幼儿多方面感知
  为了帮助幼儿感知纸的纤维走向,我又提供了皱纹纸和报纸,请幼儿来找一找这些纸的纤维走向。
  (四)创设情境,深化幼儿的认知
  为帮助幼儿验证沿着纤维走向做的纸绳是结实的、有力量的,我创设了情境:请幼儿帮忙,把很重但是没有提手绳的手提袋送到资料室。幼儿用沿着纤维走向做的纸绳去拎袋子,结果成功了!幼儿看到自己做的很细、很小的一根纸绳,能够拎起那么重的东西,感到既高兴又神奇,同时还深化了对纸中纤维走向的认知。
  (五)适时总结,活动拓展
  孩子送完资料之后,我适时总结:原来纸里的纤维走向这么神奇啊!小朋友一定要记住,顺着纤维走向做出来的纸绳很有力量,以后如果爸爸妈妈需要绳子而没有找到,我们就可以用纸来做成绳子。最后,我提出问题:还有什么东西里面也有纤维呢?请幼儿回家找一找,找到了放在科学区中一起来探索。
  二、案例分析
  1.抓住契机,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一次,两名幼儿同时取一张餐巾纸,结果纸被撕成了两半,幼儿纷纷议论:“餐巾纸真不结实。”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和组织了这个科学活动,幼儿始终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较好。由此,我感悟到:教师应时刻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将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因素挖掘出来,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
  2.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利用自己学到的纸纤维走向的知识,做成有力量的纸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确实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其他文献
【摘要】认知策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有关认知策略的研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有关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研究都集中在数学领域。但是,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才是他们基本的活动,因此,研究它们在棋类游戏中的认知策略的发展特征,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4岁~6岁幼儿自发产生策略的年龄特征以及策略选择特征,结果表明:儿童的策略获得具有明显的年龄的差异;新策略的获得是一个过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起,社会各界在关注:新时代的儿童应是什么样的;幼教同仁们关注:对我以后的教学有怎样的指导;家长们关注:我家孩子能达成多少。随着人们对《指南》的学习与理解,在赞誉其具体、实用、可操作的同时,各种问题或困惑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目标参照如何避免生搬硬套;“去小学化”如何转变理念与教育方式;家庭与幼儿园如何共育。  一、灵活参照《指南》目标  《指南
我园在返本课程的实践创新中,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学习方式——学习中心模式,即以学习中心作为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以学习中心的活动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中心模式  从2005年开始,我园创建了四个学习中心供大班幼儿走班学习,到2009年发展为八个学习中心供中大班幼儿混龄走班学习,2011年又发展到12个学习中心供大中小三个年级混龄走班学习。学习中心里的材料从以高结构为主转变为以低结构为
芊芊芦苇,桥旁摇曳,那一次,我走向了大自然灵魂的深处……  清晨浓雾弥漫,我和阿爹背着竹篓出门,径直往芦苇深处走去。耳边只闻鸟鸣,百转千回,却看不见它们玲珑的身影。一团团略带寒意的浓雾不时地扑在脸上,掠过耳旁。篱笆、土堆、墙头,在雾中只显出几许轮廓。  时值初夏,芦苇长得正茂盛。叶子绿油油的,像打上了一层蜡。阿爹神秘地告诉我,今天要带我来寻找大自然深处的礼物——芦苇哨。  我像个小猴一样在芦苇丛中
迷人的老太太 2009年3月2日    2009年1月30日,大年初五,我们江苏省34名园长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踏上了赴加拿大苏安学院为期三周的培训历程。担任我们班主任的菲利斯是个美丽迷人的老太太,她丰富的表情。明亮的眼神,快乐的声音,加上翻译流畅的语言。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到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她首先向我们介绍她的家庭,并让我们看她和丈夫的合影。这种很合乎人情味的做法。更容易让我们接受她,也更容易接受她
案板下的未来  7岁女孩柯恩雅在案板下学习的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她是湖北五峰渔洋关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父母所在的集贸市场复工后,她就一直在店铺的案板下上网课。卤菜店是一个铁皮板房,三面是铁皮案板,一面是入口,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荤素卤菜。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正专注地听课,因为狭窄她时常会碰到头。妈妈给女儿检查作业,中间不时有顾客前来,妈妈就等空闲了再督促女儿把错误改正过来。前来家访的老师欣喜地看到了
戴戈庄幼儿园是长江路街道办事处的一所村办幼儿园,在黄岛区名园1 X工程的推动下,由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托管。环境打造是建园的第一步,幼儿园因地制宜,结合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园所的每一寸空间,创设动态多元的“活”环境,做到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鲜活的教育资源。  一、巧设计,赋予文化理念换新颜  1.大环境,大呈现。  在建园初期,幼儿园房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怎样使环境更好地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幼儿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如果将陈先生昔日所提倡的“标准”放至当下来理解,即今日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何处理好今日《指南》与“考察儿童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则是领会《指南》精神的核心所在。《指南》的出台,无疑为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找到了更为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也更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幼儿观察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6岁,在幼儿园期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坚持“精密观察”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通过全面观察、比较观察、系统观察和五官俱到的观察等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一、全面观察,概括全体    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
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学生说好,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幼儿园园风和学风的好坏。因此,我园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1.长打“预防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园利用固定的政治学习时间,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观看《师德启示录》,聘请师德模范来园讲座,行政人员解读吕凤子办学文化精髓,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活动,剖析不良师德的深刻教训等。在思想政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