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难以掌握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轻松学好文言文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是会读会背
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得让学生会读文章。学生只有熟读了课文,才会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他们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通过朗读课文,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感情的音响,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它。我们对学生诵读指导要科学、有针对性,要结合作品的特定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归类记忆,很快地掌握课文的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在课堂中老师分析或者同学们讨论涉及到的问题,同时结合文章的学习重点去进行,这样就会很快地把握书本的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注重了朗读和背诵环节,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轻松地把握课文层次,品味月夜意境,感受作者心情,最后进行背诵比赛。通过朗读背诵,学生把握了文章内容,获得了美的熏陶。再如在教学《马说》一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分组朗读,然后进行集体朗读,在此基础上,我就抛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封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等等,当学生通过讨论并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样背诵就轻松自如了。
二、要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文言文,还要引导他们深入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课文后要懂得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达到从学中得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隔壁戏”,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就引导他们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达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又如,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我引导学生明白这是诸葛亮出师前针对朝廷内政向后主提出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更体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学习每一篇文言文,学生只有切实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要懂得解读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应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的体会,品味。品味文言文其实就是要品味文言文的语言、句子、段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注解在理解词语或者句子的基础上去推敲作者为什么会运用这样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比如,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让他们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中体会到陶渊明所构造和向往的桃花源包含这样的境界:桃花漫落,溪水悠流,自然幽隐,民风淳朴,自由自在,幽迷淡古,怡乐自然,人与自然相生相谐。这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全文的描述看似平淡,实则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再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为了品出“闲人”的内涵,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然后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到“闲人”的内涵,走入由“闲人”这个词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要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据我们看,如果学生发现他的努力有所得益,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中受到挫折,但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对一项任务极厌烦的话,他们迟早都会放弃的。”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是满堂灌去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会根据注解,运用资料书,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善于探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之后,他们就会在愉快的学习中吸纳知识。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是会读会背
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得让学生会读文章。学生只有熟读了课文,才会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他们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通过朗读课文,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感情的音响,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它。我们对学生诵读指导要科学、有针对性,要结合作品的特定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归类记忆,很快地掌握课文的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在课堂中老师分析或者同学们讨论涉及到的问题,同时结合文章的学习重点去进行,这样就会很快地把握书本的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注重了朗读和背诵环节,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轻松地把握课文层次,品味月夜意境,感受作者心情,最后进行背诵比赛。通过朗读背诵,学生把握了文章内容,获得了美的熏陶。再如在教学《马说》一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分组朗读,然后进行集体朗读,在此基础上,我就抛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封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等等,当学生通过讨论并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样背诵就轻松自如了。
二、要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文言文,还要引导他们深入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课文后要懂得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达到从学中得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隔壁戏”,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就引导他们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达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又如,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我引导学生明白这是诸葛亮出师前针对朝廷内政向后主提出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更体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学习每一篇文言文,学生只有切实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要懂得解读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应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的体会,品味。品味文言文其实就是要品味文言文的语言、句子、段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注解在理解词语或者句子的基础上去推敲作者为什么会运用这样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比如,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让他们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中体会到陶渊明所构造和向往的桃花源包含这样的境界:桃花漫落,溪水悠流,自然幽隐,民风淳朴,自由自在,幽迷淡古,怡乐自然,人与自然相生相谐。这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全文的描述看似平淡,实则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再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为了品出“闲人”的内涵,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然后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到“闲人”的内涵,走入由“闲人”这个词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要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据我们看,如果学生发现他的努力有所得益,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中受到挫折,但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对一项任务极厌烦的话,他们迟早都会放弃的。”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是满堂灌去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会根据注解,运用资料书,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善于探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之后,他们就会在愉快的学习中吸纳知识。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