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历史故事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2日,一次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横扫了我国人口稠密的大部分地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日全食只是一次难得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的机会,而对古代人来说,日全食的发生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日食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天象,当月亮绕着地球转时,恰好走到太阳前面,遮住了射向我们的太阳光,就会形成日食。每次农历初一,都要“日月合朔”,但月亮运行的轨道与黄道(太阳看上去在星空中走的路线)有5°多的夹角,所以月亮在太阳前面经过时,常常不是偏上就是偏下,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月亮才会遮住太阳。就地球上一个地方来说,平均5年左右,才有机会看到一次太阳被部分遮住的“日偏食”。
  至于太阳全被遮住的“日全食”就更罕见了。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轮廓与太阳大小差不多,月亮离地球远一些时,月亮看去比太阳小,月亮从太阳中心经过时,就会发生“日环食”,这时太阳圆面仅剩下一圈明亮夺目的光环:月亮离地球近时,月亮看去正好比太阳大,月亮从太阳中心经过时,就会发生“日全食”,这时月亮把太阳严丝合缝地遮住,太阳的明亮光盘看不到了,但还能看到太阳周围黯淡的大气。由于月亮走得很快,日全食一般3~5分钟就结束了,短的甚至只有几秒钟。每次发生全食时,月亮本影的尖锥刚好扫过地球表面,形成一条宽几千米到上百千米的“全食带”。就地球上一个地方来说,平均250年,才能被全食带扫过一次,也就是说,有机会看到一次日全食。
  日全食不但罕见,而且在所有天象中最引人注目。全食发生时,立刻天昏地暗,如黑夜降临,其过程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所以在不知日食成因的古代,曰全食的发生会让人极度恐慌;而近代和现代,对天文学家来说,日全食是探测太阳大气的绝好机会,也是普通人翘首盼望的壮观天象。正因为它这样罕见而惊人,所以有些日全食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日全食现象。
  
  “仲康日食”——让天文官丢脑袋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观测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耕的需要;二是古人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天象的变化。天文官是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话说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日食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献祭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天文官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身负重任的羲和仍然不见人影。几个差役赶到清台(当时的天文观测台),好不容易把喝了一夜的酒、烂醉如泥的羲和架到宫中。仲康大帝问明情况,才知原来是羲和酗酒误事,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了首。
  这个故事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汇编《尚书》里,而且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此次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
  世界各民族早期对日食的解释几乎都一样,认为是妖怪吃掉了太阳。那妖怪,除了中国说的“天狗”外,还有北欧人想象中的“天狼”,东南亚人说的青蛙,南美印第安人说的美洲虎,西伯利亚人说的吸血僵尸,印度人说的怪兽等等。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更有趣,他们在举行日食救护仪式时要向天发射带火焰的箭,据称是想重新“点燃”太阳。
  
  “泰勒斯日食”——阻止了一场战争
  
  公元前6~7世纪,居住在伊朗高原上的米底人建立起一个米底王国。米底王国一度很强盛,向西征服了亚述帝国,然后继续向西进兵小亚细亚,遇到了新对手吕底亚王国。吕底亚王国濒临爱琴海东岸,即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也是个很强盛的小王国。面对侵略,吕底亚人拿起武器顽强抵抗,战役一个接着一个,这样一打就是5年,双方士兵大量阵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明知这样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但谁也不愿先退让求和。
  一天,两军正在进行激烈的厮杀。忽然,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进入圆圆的日面,把太阳一点一点地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逐渐减少,大地的亮度慢慢减弱,好像黄昏提前来到。随即,太阳全被吞没,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突然降临,一些亮星在昏暗的天空中闪烁。士兵们从来没见到过这种景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在茫茫的“黑夜”中停止了厮杀。虽然过了不久,太阳就重新出现,日全食很快就结束了,但双方认为,这是上天不满两国的战争而发出的警告。双方的首领决定握手言和,签订了永久的和平契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这样因偶然遭遇一次曰全食而化干戈为玉帛。
  这个故事记载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希波战争史》中。根据背景信息,天文学家推算出这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这部书中还记载说,在爱琴海东岸米利都的著名学者泰勒斯预报了这次日全食。米利都属于古希腊城邦。此时,古希腊的文明正跨入自己的辉煌时代,泰勒斯作为一个先驱者,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工程、政治等领域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此,如果说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是谁,应该非泰勒斯莫属。
  泰勒斯预知了这次日全食后,打算利用当时人们对日食的恐惧心理来消除战祸。于是,他向交战两国宣布:“上天对这场战争十分厌恶,将用遮盖太阳的办法来向你们示警,若你们再不休战,将有大难临头。”结果,交战时真的发生了日全食,战争也由此结束了。那么,泰勒斯是怎样预知这次日全食的呢?难道他那时就精确掌握了日、月的运行规律?后人对此做过种种考证,推测泰勒斯可能是使用古巴比伦人发现的沙罗周期(即:日、
其他文献
浏览器是我们接入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浏览器增添了更多的功能,使得互联网变得更加精彩。近期微软发布了据说安全性最好的浏览器IE8,直接把浏览器大战推向高潮。  虽然距离IE7正式发布仅半年,IE8就宣布问世,但它在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十分明显的。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它可帮助你更方便快捷地从网页获取所需的任何内容,同时提供了更高的隐私和安全保护。  相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为东南形胜之区,自古繁华,因其为龙盘虎踞之地而屡屡成为多事之区,刚健中略显几分苍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不知消磨了多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因而多难的金陵又不乏几分柔媚之态,这金粉之地便以今日的夫子庙秦淮河畔为其缩影,贡院街和贡院西街则以丁字形的街区格局经纬期间。站在夫子庙前,贡院街上,秦淮河畔,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之处和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据《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斯疆各
人们常把燕窝同人参、鹿茸等相提并论,认为它不仅是美味佳肴也富有营养,还身价不凡,故燕窝又有“东方之珍”的美称。    此燕非彼燕    燕窝,字面上看来是燕子筑的巢穴,然而这里的燕子并非春来秋去的“小燕子”,而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金丝燕。它们形体很小,分布于热带海洋的沿岸和岛屿,生活在印度、苏门答腊、马达加斯加、泰国、日本以及我国南海之诸岛的岩洞里,主要以海藻和海里的小生物为食物;内
从墨西哥无尾蝙蝠的情歌到赤背蜘蛛危险而诱人的舞姿,爱的语言在动物王国响亮而清晰,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但是手段千差万别。    驼背鲸:浅吟低唱    浅吟低唱是动物王国里吸引异性的常用手段。很明显,雄驼背鲸唱歌是为了引诱异性和宣告自己的领地。那是一种低沉的吼声,听起来像嗡嗡声、鞭挞声和喳喳声。尤其有趣的是,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雄鲸会通过改变它们的声调对其他鲸鱼的歌声做出回应,仿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它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位于河南陕县三道塬的西张村镇,现今还存在着大批地坑院窑洞群。  地坑院一直是陕县塬上人民的主要居住形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地坑院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残破,随之而来产生了采光差、通风不良、塌项、渗水、抗震性能差等缺点,难以适应现代生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中国植物染料简史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魔术就是让你“眼见不为实”!它巧妙地利用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乃至高科技的激光、遥控手段以及各种功能新材料,为你呈现出一幕虚实莫辨的奇妙场景。    从古代戏法到现代魔术    魔术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幻术”、“障眼法”,俗称“戏法”。作为节目表演,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中国最早的魔术是三国时期的《钓鱼》,到现在还有表演的。
“一杯水”洗衣机    英国一家公司将向市场推出一款超级节水的洗衣机:只需一杯水即可洗净衣物。“一杯水”洗衣机奥妙就在于它用数千枚塑料珠代替传统洗衣机所用的大量的水。洗衣时,消费者只需在洗衣机内加注1杯水,便足以产生洗衣所需的水蒸气,伴随塑料珠运转,衣物脱去污渍。洗衣过程结束后,这些塑料珠会落入滚筒内的过滤网,以便回收使用。这种塑料珠能重复洗衣数百次。“一杯水”洗衣机预计明年有望上市。    能展
环保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的事,也事关每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从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吧!有时,需要的仅仅是改变一下你的习惯而已。    减少装修中铝材,钢材的使用    铝材、钢材都是常见的装修材料,但是有数据显示:铝是耗能最大的冶炼产品之一。减少1千克装修用铝材,可节能约9.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4.7千克。如果全国每年2000万户左右的家庭装修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节能约19.1万吨标准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