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目标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这一目标,都会安排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然而,审视不少教师的做法,就会发现存在许多低效以及无效现象,有得甚至进入了为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误区。这样的情感教育只是教师装饰教学的一个美丽“标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解决目前英语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对症下药,从内容的预设、主体的确立、时机的选择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一、正确预设情感教育的内容
  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五维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确实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是,教师要注意情感内容的预设。笔者以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接受不同的情感教育,教学内容不同,情感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3A Unit7 It’s nice A 部分时,根据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的实际情况,结合A部分内容,预设了“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懂得赞美别人,并对别人的赞美有礼貌地回应”这样一个情感目标。应该说,很切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说明教师对学生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再如,一位教师执教课外阅读教材 The farmer and the snake,备课时,他预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好心未必有好报,甚至反受其害”。后来,笔者给他分析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重新确立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冲动”。这位老师一开始预设的情感目标有错误的引导倾向。而笔者给他预设的情感目标则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的内容。
  二、确立学生情感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情感教育的主体,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溉和说教,并没有真正融入教师预设的情感教育之中,因而积极性不高。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不要采取“告诉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感悟要比教师的“告诉”效果好很多。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6B Unit3 Asking the way A部分的时候,在学习语篇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两个小问题:(1)What can we do when people need our help?(2) What can we do when we need help?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结果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节课的情感教育,教师并没有过多说教,主要就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感悟、发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很高,教师预设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与人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这一情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B Unit7 A busy day A部分的时候,在引导学生获取了关于David 一天活动和时间安排的信息的基础上,抛出了一个问题:Let’s look at the things David does from morning to night.Is it good or no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ell David?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向David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学生讨论和提建议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重要性。
  三、合理把握情感教育的时机
  一首优美的曲子不只是到了尾声才会兴起高潮,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未必是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阶段,它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因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活动,适时、适当、适度进行。
  比如,在教学5A Unit5 Doing housework A 部分时,在读中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选择题:“Maybe Su Hai is Nancy’s        . A: friend B: classmate(同班同学)C:sister” 在学生进行选择之后,笔者让学生说出他们所选的理由,然后自然渗透情感教育主题:“As friends or classmates,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还是这一课A部分教学,在读后阶段,根据文本主题和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小结:“T: Today, we learned Unit6 Doing housework. So what can we do after school? S:…(预测会回答 Doing housework) T: 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 S1: …S2: …T:Yes,you can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at home after school.”笔者设计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一家人,每个人都有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义务,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最后的小结既联系了文本主题,也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内隐的,是一个不可物化、不可简单言传的东西,不能在教学环节上简单地“嵌入”。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思想与精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并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
  小学英语情感教育,我们需要的是自然式浸润,是“润物细无声”。因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感悟,进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要从兴趣、方法、效率、应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
由于莫桑比克没有其本国的地震区划,在莫桑比克开展大型建设须尽陕确定该地的地震烈度。通过对比UBC(1997)和中国规范的地震计算方法,针对具体工程,用两种规范分别计算马普托地区
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   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 “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如何针对“新市民子女”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