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来源 :肿瘤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2例,按化疗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化疗无效组(6例),观察组为化疗有效组(36例),分析两组化疗前后病灶最大径、DCE曲线类型、复合胆碱(tCho)浓度以及ADC值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化疗疗效。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所有患者病灶最大径减小、tCho浓度降低、DCE曲线类型变化明显,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第二次MRI检查时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康复新液;rb-bFGF凝胶;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5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6-0008-04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Kangfuxin solution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相关肠梗阻的特点,以期为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一例首次使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小肠梗阻的直肠癌患者病例,复习贝伐珠单抗相关肠梗阻的文献。结果总结贝伐珠单抗致肠梗阻的发生特点,包括发生率、梗阻部位等。结论尽管贝伐珠单抗致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其发生特点尚有较多未明确,临床使用仍需重点监护。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晚期PC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血清PSA、VEGF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每11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泌尿系结石疾病,并且终生复发率约为50%[1]。输尿管结石常伴有明显症状,如肾绞痛和血尿,临床治疗原则为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排石治疗(MET)、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等。对于许多患者来说,MET是减少侵入性手术的一种方法,具有避免手术干预、患者医从性高、降低患者费用的优点。欧亚联盟2016年建议提出,MET的潜在益处最有可能出现在>5mm的输尿管远端结石中,对于较小的输尿管结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