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PSA、VEGF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肿瘤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晚期PC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血清PSA、VEGF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数居第三位[1-2]。随着结直肠癌筛查的发展,T1/T2结直肠癌的发现比例提高,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大约50%~60%发生转移[3],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器官[4-6]。Yaeger等[7]在2018年通过测序平台MSK-IMPACT 341、IMPACT 410、IMPACT 468对1134个结直肠癌(CRC)样本(1099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靶向测序,确定APC内含子区域的剪接改变、96%的结直肠癌增加了致癌性WNT途径改变等。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h-R3)诱导自噬激活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取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将细胞分为紫杉醇(PTX)组、0μg·mL-1 h-R3组、200μg·mL-1 h-R3组、400μg·mL-1 h-R3组、200μg·mL-1h-R3+PTX组、400μg·mL-1 h-R3+PTX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c-caspase-3、PARP、c-PARP、LC3Ⅱ的表达;Eca109细胞
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维持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类型[1],占所有血管通路80.5%[2],据统计动静脉内瘘仅有30%~50%的5年通畅率,老年和糖尿病患者通畅率更低[3]。狭窄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闭塞的根本原因。及时诊断和处理狭窄是维持内瘘通畅关键所在[4]。本研究回顾分析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AVF狭窄的疗效,报道如下。
肺隐球菌病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而引起的。肺隐球菌病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和非HIV相关免疫低下患者多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亦被报道,肺隐球菌病不再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由于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不典型,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及误诊。本研究收集30例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探讨PARPBP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结肠腺癌(COAD)数据集,利用差异分析和HPA数据库考察COAD中PARPB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借助WebGestalt在线工具对PARPBP表达相关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采用Log-rank法和卡方检验考察PARPBP与COAD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GEO数据库中分析PARPBP与COAD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COAD组织中PARPB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功能富集分
[关键词] 康复新液;rb-bFGF凝胶;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5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6-0008-04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Kangfuxin solution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Orem自理理论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Piper癌因性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140.57±25.41)显著高于对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相关肠梗阻的特点,以期为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一例首次使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小肠梗阻的直肠癌患者病例,复习贝伐珠单抗相关肠梗阻的文献。结果总结贝伐珠单抗致肠梗阻的发生特点,包括发生率、梗阻部位等。结论尽管贝伐珠单抗致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其发生特点尚有较多未明确,临床使用仍需重点监护。
目的探讨肿瘤PET显像药物11C-胆碱在多种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完成肿瘤显像药物11C-胆碱的放射性标记和质量控制,收集6名脑转移瘤志愿者的11C-胆碱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成像,并进行脑转移瘤显像诊断的对比分析。结果11C-胆碱产品溶液的放化纯度为>99%,其颜色、澄清度、pH值以及细菌内毒素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PET/CT显像结果显示,6名志愿者中11C-胆碱共检出病灶7个,靶/本底比值分别为6.00、8.35、9.10、45.80、7.
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片后出现多系统损害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结合患者病情对吉非替尼用药剂量及所致消化系统(腹泻)、皮肤(脓疱疹和甲沟炎)和眼部(结膜炎)等不良反应提出药学意见,并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用药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依从性。此外,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还可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提升药学服务能力,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