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预处理对焦煤可溶有机质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酸化预处理对煤的可抽提物组成及大分子结构的影响,采用HCl、HF对山西古交焦煤进行酸化脱矿物处理,并选取不同浓度的四氢呋喃(T H F)对原煤(RC)及酸化煤(DC)进行溶剂抽提实验,借助色谱-质谱(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原煤、酸化煤的抽提物组成及抽余物的主要官能团和结构参数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溶剂浓度的增加,原煤和酸化煤的抽提率都有增大的趋势,酸化后,煤中矿物质显著减少,溶剂可渗性增大,抽提率明显增大,但酸化预处理对高浓度T HF抽提率的增加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高浓度T HF溶剂已经能较大限度地抽提出焦煤中的可溶离组分,酸化预处理对可溶离组分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随着溶剂浓度的增高,原煤及酸化煤的抽提率差异呈现减小的趋势;酸化预处理后,煤样的富氢程度参数(I1)值明显减小,比原煤小了0.61,随着THF浓度的增高,原煤的I1值先减小后增大,而酸化煤的I1值先增大再减小,二者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芳构化程度参数(I2)和富氧程度参数(I3)明显增大,其中I2值是原煤的2倍,I3值为11.82,几乎是原煤的3倍,且原煤经不同浓度T H F抽提后,含氧指数I3值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酸化煤表现出减小的特征;脂肪结构参数(I4)明显减小,仅为原煤的8%,其抽余物的I4值均远远低于原煤抽余物;酸化煤抽提物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极大减少,降低幅度范围为83.14% ~89.64%,脂肪烃相对含量显著增大,是原煤抽提物中脂肪烃含量的5~26倍,主要包括二十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等直链烃,其中C19—C23占抽提物总成分的79.17%;芳香类物质未见于抽提物中,原煤中也仅见于100%T H F抽提物中,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研究认为,酸化预处理对煤中的脂肪结构和含氧化合物影响较大,对芳香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脉冲-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GDOES)深度剖析是一种基于辉光放电原理的原子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薄膜材料与功能多层膜结构中成分随深度分布的表征.该技术具有真空度要求低,灵敏度高,溅射速率快等优点.同时脉冲-射频电源所采用的瞬间高功率模式可使得氩离子周期性轰击样品表面,避免了由于热量积累所导致的熔融或碳化,因此脉冲-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可以用于热敏材料、柔软或脆性等材料的测试,使得GDOES的应用范围由导体扩展至半导体,绝缘体甚至是有机物材料,是深度谱测量的理想选择.铝塑膜作为一种多层复合膜材料是重要的包装
南红玛瑙是我国珠宝市场上常见的红色玛瑙品种之一.南红玛瑙市场火热且仿制品层出不穷,但对于南红玛瑙仿制品在材质和谱学特征上与天然南红玛瑙差异的研究较少.选取市场中出现的两类南红玛瑙仿制品和天然南红玛瑙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宝石学特征、显微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以及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南红玛瑙仿制品主要成分与天然南红玛瑙相同,均为石英,其折射率、密度、硬度、颜色、光泽等物理性质与南红玛瑙相近,短波和长波紫外光下均呈惰性.第一类仿制品(FZP-1)仿制对象为樱桃红手链,紫外可见光光谱
开展水稻无人机高光谱解混,获取水稻植株的高光谱反射率信息,对于提高水稻理化参量的反演模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自身数据进行解混,运用算法模型进行高光谱数据解混,将高光谱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优势互补,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高清影像与高光谱遥感影像融合的稻田无人机高光谱解混方法,解决单一数据局限性问题,增强光谱数据对地物的描述能力.为了更好的计算端元丰度,将同一目标区的高清数码正射影像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利用经纬度信息进行空间配准,使得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图片在几何位置上对齐,通过SVM分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