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吉隆沟:蕃尼古道上的战争和落寞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吉隆沟是“蕃尼古道”的起点,松赞干布曾在此迎娶尼泊尔公主,莲花生大师通过这里入藏传教。满清时期,大清还在这里上演过一场反侵略的自卫反击战……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西南麓广泛分布着一些裂缝,这些裂缝因为海拔较低,成为山两边国家来往的通道,吉隆沟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历史上,吉隆沟有个著名的名字,叫作“蕃尼古道”。正是它的出现,开启了西藏与尼泊尔千年间的交流往来——古道上的吉隆镇,处于古道的中心位置,松赞干布选择在此建行宫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莲花生大师选择在此作为入藏传法的第一站……
  另一方面,古道也带来了杀戮和兵祸:乾隆年间,控制尼泊尔的廓尔喀从吉隆入侵西藏,大肆烧杀抢劫,震怒的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领军将廓尔喀击溃,收复了领土,并一直打到廓尔喀的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附近……
  蕃尼古道
  左手玫瑰,右手菩提
  吉隆沟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吉隆县境内,隐藏在吉隆藏布峡谷中段,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海拔仅有2000多米,和喜马拉雅山系动辄数千米的高度相比,这一段实在低矮。这条裂缝一路延伸到山另一边的尼泊尔,贯穿了整个喜马拉雅山——古人将这条天然通道称为“天赐之路”,而后世则将这条通道称为“蕃尼古道”。
  关于古道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当时的西藏正处于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统治之下。当时,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向邻国泥婆罗(今尼泊尔)求亲,迎娶泥婆罗王的女儿赤尊公主入藏,迎亲的队伍在“芒域”迎接——这个芒域,也就是今天的吉隆沟。
  相传松赞干布到吉隆迎娶赤尊公主入藏时,赤尊公主见古道沿途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就将带着的三尊释迦牟尼佛像留下一尊,然后在当地建立了帕巴寺。今天的人们来到这里,依旧能够看到这座石木结构,带有浓郁南亚风格的寺庙。寺庙整体呈方正的塔形,中心有楼梯盘旋可以到达顶部。寺外墙壁和门廊分别绘有壁画,绘制精美、栩栩如生。据说,佛殿内原本还有古老的法器,不过都在“文革”时期被毁掉,令人惋惜。
  赤尊公主入藏,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僧侣,正式开通了西藏和尼泊尔之间的外交往来,这条新线路很快成为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一条要道。僧侣们通过蕃尼古道到吐蕃传法,使得佛教在吐蕃境内得到快速发展。
  这期间,不但有尼泊尔和印度僧侣由此入藏传法,也有唐朝僧人通过这里进入印度前去求法。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唐朝年间,先后有玄照、玄太、道方、道生、玄会等高僧,通过古道前往尼泊尔,再转道去往印度求法……后人计算,这条大道比玄奘那条走了17年的“西行之路”近了许多。
  在这些求法和传法的高僧里,最著名的是莲花生大师。公元755年,吐蕃国王赤德祖赞死后,吐蕃的贵族大臣发布了禁佛令,驱逐境内的汉僧和尼泊尔僧。但是,即位的新赞普赤松德赞并不赞同这种做法,掌握权力的他开始谋求恢复佛教,还特地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传教。
  莲花生大师正是通过古道入藏的,在此歇息的莲花生大师,认为古道具有天赐的灵气,就将此地命名为“吉隆”,意为“欢乐村”、“舒适村”之意,从此,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鏖战700里
  被遗忘的边境之战
  世界上从来没有永久的和平——蕃尼古道的存在,虽然促进了西藏和尼泊尔在外交、文化上的交流,给双方带来了和平,但同时也带来了杀戮与兵祸。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获得尼泊尔统治权的廓尔喀部在势力逐渐膨胀后,开始入侵蚕食西藏。消息传到北京,乾隆皇帝震怒,命令驻藏大臣雅满泰星夜带兵前去防范。听到消息的廓尔喀军队,自知准备不足,不是清军对手,选择了和西藏当地官员私下议和,签订了一个“以金钱换土地”的“协议”,然后撤兵而去。
  廓尔喀撤兵之后,曾多次派人向西藏索要“协议”中的银两,但都不了了之。恼怒的他们再次出兵入侵西藏,并迅速占领了日喀则、聂拉木、吉隆等地,还大肆抢劫扎什伦布等寺庙。
  收到异族再次入侵的消息,乾隆愤怒地将奏折摔在地上说:“西藏不可受小丑骚扰”,随即以福康安为大将军,调集大军入藏驱逐廓尔喀。
  虽然距离上一次入侵才仅仅3年,但明显这一次廓尔喀准备充足,收到清军出兵的消息不但没有选择退兵,反而加紧修建防御工事,企图负隅顽抗。
  进驻前线的福康安,在观察敌情后兵分两路,他自己和海兰察率领主力直捣擦木卡要塞和吉隆沟,部下成德率偏师进攻聂拉木,牵制廓尔喀兵力。在擦木卡要塞,福康安用缓兵之计让要塞内的敌人放松警惕,一举猛攻拿下了要塞,随后全线出击,收复吉隆。
  收复失地之后,福康安为了永绝后患,让边境不再受廓尔喀入侵的威胁,决定趁势追击。他率领军队越过边境热索桥,深入廓尔喀700多里,一直打到廓尔喀的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附近,直至廓尔喀臣服才班师回朝。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乾隆皇帝命人绘制了《平定廓尔喀得胜图》,还亲自题诗。
  至今,在吉隆县擦木卡沟内,还能看到当时清兵修建的掩体防御工事遗迹,以及清军士兵墓遗址,每当遗址四周荒野风起,那声音似乎就像是在向路人述说那场惨烈的战斗……
  绵延千年的中尼商业口岸
  在历史上,蕃尼古道除了是佛道与兵道外,还是一条重要的商道。古道上的吉隆镇,因为适中的位置,则成了重要的商业交流中心。
  古道开辟之后,吐蕃和尼泊尔的商人也开始通过蕃尼古道进行贸易活动,双方经常会带着货物在靠近边境的吉隆镇交易。那时候,吐蕃的药材、皮张、羊毛制品、乳酪、酥油,尼泊尔的铜器、木雕、玛瑙、宝石、佛经,中原地区的丝绸、食盐、陶瓷器、纸墨、布帛等,都可以在吉隆镇找到,吉隆镇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边境商业贸易中心。
  商业的发达,让统治者越发重视吉隆,甚至还选择在这里建立过王国。公元11世纪,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后裔子孙逃到吉隆地区,建立了贡塘王国,王城就建在吉隆。王城的修建不但促进了贡塘王国商业的繁荣,也让吉隆镇这个商业贸易中心在西藏群雄割据的几个世纪里,免遭战火的灾厄。
  作为商业贸易中心,来吉隆镇交易的商人难免会有贸易摩擦,不过贡塘王国统治期间,这些矛盾很快就协商解决了。贡塘王国消失之后,这种摩擦便越来越多。乾隆时,西藏与尼泊尔的贸易摩擦相当尖锐,双方都指责对方掺假作伪,故意刁难,最终闹得不可收拾。后来,满清政府为了规范边境贸易,还专门在吉隆设立了国际市场。到了19世纪,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又在吉隆地区分设宗嘎上宗(“宗”为西藏原有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宗嘎下宗、吉隆东宗、吉隆西宗来分别管理,这种设定一直延续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后的西藏,吉隆作为商业口岸的潜力,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为了便于开展边境贸易,国务院于1961年决定在吉隆设立海关,并于1978年批准吉隆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中尼两国政府签约商定,双方边民可在双方境内30公里范围内出入,开展自由贸易。为了方便通行,中尼两国还联合在边境修建现代热索桥,好供双方边民贸易。桥头热索村的村长顿珠次仁告诉笔者:“对面的尼泊尔村民,经常会过桥来这里购买生活用品”。
  不过,吉隆口岸的建设严重滞后,直到现在还处在基础建设阶段。直到近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西藏对外贸易,决定进一步开发吉隆口岸,不少地方才开始大兴土木,道路、海关、酒店等也都还在修建中。
其他文献
英国《泰晤士报》曾刊载了一篇关于新型物种的文章,轰动一时。文章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斯蒂安·拉伯尔,于2003年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考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外形奇特、基因怪异的蚂蚁。  这个新物种的发现引起了众多学界人士的好奇,纷纷前来观看,而美国生物学家E·O·威尔逊看见此种蚂蚁后,非常激动地说:“这种蚂蚁的样子如此奇特,它们一定来自火星吧!”于是,新蚁种“火星蚂蚁”从此得名。  拉伯
盛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盛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关于盛姓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称,盛姓源于姬姓,后以国名为姓。据《姓考》记载,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郕叔武被分封到今山东泰安一带,建立了盛国,公元前686年,盛国被齐所灭,盛国王族为了纪念故国,遂以盛为姓。  除了以国名为姓外,人们还认为盛姓起源于“以祖名为姓”,其得姓始
2008年春天,摄影师郝沛开始了他筹划已久的喀喇昆仑山专题拍摄计划。在4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这片与世隔绝之地,除了带来让人震撼的壮丽冰川和高耸的雪峰外,他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驼帮。他用相机记录下驼工们真实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与冰川雪峰相比,驼工与家人临别的拥吻,与骆驼对视的眼神和共同经历艰险的勇气,才是喀喇昆仑深处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2008年,我开始了喀喇昆仑山专题的拍摄,就是从
【Abstract】Every rhetorical device has its function. Using rhetorical devices in literature is more conductive to th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author’s emotions. In general, most rhetorical
【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这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和大外语的相互协作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新使命和新定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学英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提出了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出发,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大
云豹身上的云纹和斑点形成了天然的伪装色,当它潜伏在树上,就跟树干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一旦有猎物从树下经过,它便一跃而下将其捕获。  云豹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生活在亚洲大陆,包括海南、台湾等岛屿上的云豹,统称为“大陆云豹”;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云豹,则统称为“巽他云豹”。  过去,云豹曾遍布亚洲的森林地带,如今却因为人类的贪欲和对森林的滥砍滥伐而濒临生存绝境,总数已不足 1万只。  在人类对动物
2013年夏天,杭州持续高温,许多无厘头的笑话纷至沓来,如“有个杭州人,走着走着就化了”、“一个非洲人在杭州热哭了”……当时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的非洲外援阿甘居然跳出来说:“杭州太热了,如今我家(科特迪瓦)才20℃!”  杭州人喊热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熟悉的“三大火炉城市”里的人都在嗤之以鼻:“哼,杭州人就是矫情!坐拥柔美多情的西湖,抬头就能望见灵隐寺和雷峰塔,喝着虎跑泉泡的龙井茶……相比之下,那点热
乌苏里江穿过完达山脉流至下游后,便与松花江、黑龙江携手,一起创造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这片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还拥有中国东北地区最完美的动物生物链:每当夜幕降临,长耳鸮会倾巢出动,捕杀地面仓皇逃窜的黑线姬鼠。天亮之前,它们沉甸甸的胃里会塞满被撕碎的鼠肉;湿地里有一种鱼不叫鱼,而叫狼,每当有人从湿地边经过,它就会一跃而起,咬住人的衣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人
亚历山大灯塔不仅能导航,传说在其灯火楼上方有一面巨镜,它所反射的火光能在敌舰侵入港口之前就将其点燃、焚毁。  强震之下,这座屹立了 1600多年的宏伟灯塔,终究没能敌过大自然的威力,彻底碎成了一大堆乱石,沉入地中海的胸怀之中。  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曾倡议重建亚历山大灯塔,但这种在古代文物景点上新辟人造景点的“壮举”,却似乎得不到人们认可,至今无人响应。  公元前331年,在地中海南岸,年轻的
羊角村没有公路,没有汽车,交通方式以水路为主,村内有些地方甚至是孤立的小岛,只有靠船才能到达……  茅草屋的外观从未改变,至今都保持着传统的锥形屋顶,屋顶都是由芦苇编织而成,不仅防雨、防晒,还能使屋内冬暖夏凉……  羊角村仍然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岁月并没有给村庄带来太多变化,天空依旧,河水依旧,树木依旧,它美丽、亲切又可爱。  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大气奢靡、浪漫不已,慕名前去的人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