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这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和大外语的相互协作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新使命和新定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学英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提出了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出发,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大学英语; 课程改革;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张贝贝(197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教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变化背后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即要推进新文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文科建设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相结合,突显了“人文社会科学 ”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新文科的建设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人才;而具有满足国家外语能力要求的外语应用能力则是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顺应新文科建设的变化,大学英语课程,这门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什么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新文科的建设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并对大学英语学科进行内涵建设?本文笔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提供思路。
  二、新文科和大外语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文科”建设。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新文科建设要“要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在建设新文科这个大背景下,针对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吴岩提出了“识变、应变、求变,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这个总体思路和目标。其中,首次提出了“大外语”这个新观念,并强调“大外语”与“新文科”的同等重要性。
  “大外语”并非严格意义的学术观念。从外在看,“大”,是指接受外语教育的学生群体规模大,外语教育对于学生以及社会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外语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因此,高等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将决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从内在看,“大外语”体现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新使命,确立了大格局。外语不仅仅是桥梁和纽带,更是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力工具。此外,外语教育不仅要承担外国语言与文化的输入责任。即把外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中国语境中,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更重要的是,外语教育要承担把中国文化输出到国外的大任。外语教育助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外进行传播。
  在新使命大格局的背景下,新文科鲜明地指出了外语教育的新方向,外语教育也承担了支持新文科发展的重任。新文科和大外语,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文科各学科相互跨越协同创新,积极支持外语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促进了外语学科的内涵建设。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新文科的发展大力支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课程资源等的内涵建设,从而助力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走出之前的困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在把握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一,既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又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学英语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大学英语教学要思考应如何更好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第二,新文科建设赋予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质。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用英语学习专业,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里的英语交流能力。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了解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比较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为了实现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到教师培养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第三,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突破了时空限制带来了线上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发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具优势也有不足,相互不可替代。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探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第四,新文科的建设,扩展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路径
  新文科明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使命和新目标,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公共基础通识课程的定位。为了实现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目标,我们需要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1. 加强大学英語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从设置到教学内容都要为新时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服务,既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策略需求,又要符合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质。根据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教育。通用英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和提升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职业胜任力需要依靠包含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跨文化教育课程负责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了确保大学英语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质量提升,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应选择那些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还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2 创建多元教与学的环境。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资源。把各种技术作为手段真正服务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指南》(2020版)建议: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或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方正实验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环境,既要保证学生高效率和效果佳的个性化学习,也要确保学生有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和相互讨论的机会,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构建多元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技术与各人文学科交叉融合,势必造就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在单一。因此,对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形式和方式需求也就多样化起来。教师需要采取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多视角下的评价主体和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采取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校本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多元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教师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4. 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能力,主动适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信息和智能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由新文科和大外语的发展方向决定了育人、学科、教学、信息和科研五个方面的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提升的方向。随着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的进步,将会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完成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结语
  新文科的建设促使大学英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出了合理的调整。线上和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提升了教学的效率的同时又打造了积极正向的学习环境。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教师也能积极地提升自我素养能力适应新要求。这些大学英语学科内涵式建设举措,确保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新文科建设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带来动力,也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建设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岩.新使命、大格局. 新文科、大外語[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9(2):3-7.
  [2]麦克思,王慧.一场新文科的尝试[N].北京日报,2018-9-19.
  [3]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 外语界, 2020(4):13-18.
  [4]何莲珍.准备识变,科学识变,变局中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国语, 2020(5):2-7.
其他文献
青岛人说“我是青岛人”时,那口气中暗藏的骄傲成份,绝不亚于“阿拉上海人”;若说“俺是山东人”,那整个是一大憨形象,先自矮了三分。  青岛是一个很容易发生“艳遇”的城市,因为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泳装的美女到处行走,因为海滩近在咫尺,她们都习惯了在家穿好泳衣直奔浴场。  中午出去提两塑料袋的散啤,顺道买一盘原汁蛤蜊、原汁螃蟹之类的下酒菜,回到家里美美地小酌慢饮,微醺的状态一晃就到了下午。  如果要给
克拉克命人吊死克洛伊,再把她的尸体扔进密西西比河。据说,从此以后,克洛伊的幽灵便出现在农场中……  透过镜子,玛乔丽看到一个飘浮在半空的幽灵,而且很快就来到了她的身后。此时,她惊恐得发不出一点声音,身体也僵硬得无法逃跑……  照片背景的玻璃上印着模糊的奇怪阴影,放大一看——竟然是名幽灵女童,她身着复古服饰,五官分明,轮廓清晰,甚至还看得见她凝视镜头的双眼。  巴吞鲁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同时
当繁盛一时的楼兰国国破家亡,古城渐渐被黄沙淹没了历史的真相,那么,当年那些逃亡出来的楼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有人说,有些群落依傍着塔里木河的水而生存延续下来;有人说,他们在更遥远的沙漠中发现了新的绿洲;还有人说,他们远行至火焰山,建立了新的国家,即后来的鄯善国……  追根溯源,在黄河文化与昆仑文化对话的远古时代,楼兰人是黄帝后裔“东楼公”的后代。相传在殷商时期,东楼公的后裔不愿受统治者奴役,便从山东
洽川湿地的15万亩芦苇荡烟波浩渺,是鸟类的天堂,素有“小江南”之称。《诗经》大部分诗歌的产生和最初编集都从这里开始,包括那首流芳千古的《关雎》。  合阳的七眼“瀵泉”被誉为“华夏一绝”。旧时被古代帝王选入宫中的美女,都要先在处女泉中“净身”。合阳民间姑娘们在出嫁之前,也都会在此泉中先行洗涤。  明代出土的《合阳令曹全碑》,代表了汉隶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汉高祖刘邦在被匈奴大军包围时,以提线木偶为计,
2019年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暨优质课评比活動于2019年9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在观摩活动现场,笔者通过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观察学习收获很多。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2 Task部分教学为例,对同课异构的几节观摩课进行一些探究,并提炼写作教学导入环节活动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写作课的导入环节存在的常见问题  1.课堂导入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导入环
木头小屋的顶部,密密匝匝地长满了金黄色的草,它们肆意地攀比着,微风拂过之后,发出瑟瑟的声响。  5月初,琼库什台展现出最美的花季,草甸上,千姿百态的野花无拘无束地盛开,织出缤纷的色带和花海。  琼库什台村由来已久,传说这里曾是乌孙古国的夏都。细君、解忧、冯几位弱女子,在这里谱写了瑰丽的历史篇章。  从乌鲁木齐前往伊犁河谷,总也离不开天山这个巨人的目光。那巍峨、隽秀的山峦,有时如同剪影紧贴着地平线,
英国《泰晤士报》曾刊载了一篇关于新型物种的文章,轰动一时。文章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斯蒂安·拉伯尔,于2003年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考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外形奇特、基因怪异的蚂蚁。  这个新物种的发现引起了众多学界人士的好奇,纷纷前来观看,而美国生物学家E·O·威尔逊看见此种蚂蚁后,非常激动地说:“这种蚂蚁的样子如此奇特,它们一定来自火星吧!”于是,新蚁种“火星蚂蚁”从此得名。  拉伯
盛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盛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关于盛姓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称,盛姓源于姬姓,后以国名为姓。据《姓考》记载,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郕叔武被分封到今山东泰安一带,建立了盛国,公元前686年,盛国被齐所灭,盛国王族为了纪念故国,遂以盛为姓。  除了以国名为姓外,人们还认为盛姓起源于“以祖名为姓”,其得姓始
2008年春天,摄影师郝沛开始了他筹划已久的喀喇昆仑山专题拍摄计划。在4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这片与世隔绝之地,除了带来让人震撼的壮丽冰川和高耸的雪峰外,他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驼帮。他用相机记录下驼工们真实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与冰川雪峰相比,驼工与家人临别的拥吻,与骆驼对视的眼神和共同经历艰险的勇气,才是喀喇昆仑深处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2008年,我开始了喀喇昆仑山专题的拍摄,就是从
【Abstract】Every rhetorical device has its function. Using rhetorical devices in literature is more conductive to th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author’s emotions. In general, most rhe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