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俄罗斯的童话》之相遇——以“国民性”问题为中心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晚年翻译高尔基作品《俄罗斯的童话》,认为书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俄罗斯国民性",对中国国民性也有医治作用.高尔基"俄罗斯童话"的文体源于俄国艺术政论文"小品文",鲁迅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的童话文体观,受《俄罗斯的童话》的影响有所转变.本文考证、比较了高尔基原作和鲁迅译文曲折的发表过程,分析了《俄罗斯的童话》中的国民性问题与民族意识、政治意识的关系,阐述了鲁迅对"俄罗斯国民性"的解读、鲁迅与高尔基在社会批判与知识分子批判等方面的异同.
其他文献
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认识经历了从遗物、遗产到活化的非遗这样一个进程,但传统文化如何活化传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难题;历史遗存需要通过情感体验和意象建构的审美活动唤醒记忆以活化,即从史学走向美学;非遗美学是对民间文化审美价值的发现,意义在于使民间文化遗产在审美中复活,发掘传统生活技艺的诗意内涵并回归当代生活.
“反封建”和“反抗绝望”是解读《祝福》的两种通行思路,但从作为“真问题”的“祥林嫂之问”入手,或可另探新途.《祝福》的第二次“归乡书写”开始了鲁迅既批判传统,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