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对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战场,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历史教学如何渗透科学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案例一:我在教学“文艺复兴”时,在理解“人文主义”这一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搜索通过个人力量影响、推动历史发展的事例。
  学生A:秦皇汉武、李世民。
  学生B:林则徐、孙中山
  学生C:孔子、毛泽东
  ……
  教学反思:文明的演进,物质的进步,改革和革命的动力,处处都体现出人的价值。这些方面的素材,在历史学科中可以说俯拾皆是,老师要有意识地提取、加工、整理,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如欧洲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人类三次科技浪潮等,既展现了人类追求科学的轨迹,又体现出人的聪明才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很好的素材。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为捍卫国家主权,抛头颅,洒热血,演绎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这无不体现出人格的尊严和魅力。更有一些先行者,如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在那茫茫长夜,为拯救中华民族,上下求索,锐意前行,终于探索出一条强国御侮之道,这无不显示出人的智慧高超和思想伟大。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关于道德品质、个人教养方面的优秀思想,无疑是净化我们的灵魂、陶冶情操的精神养料。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更承载着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历史使命。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科学教育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简单、机械地传授只会使学生静态、被动的吸收知识,变成科学知识的“存储器”,而不是科学观念的传承者和科学意识的实践者。只有让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直接经验,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解能力
  科学素质的培养首先决定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现有的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科技史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有效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不为某些假象所迷惑,从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这是进行科学教育渗透的基本体现。
  如在讲到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时,教师上课时用预先制作好的青龙桥地段的复杂地形模型,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请他们提出减缓坡度的方法,并根据当时的条件选择出最佳方案。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由于是亲自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就特别深刻,物理学上的力学、摩擦等概念也显得容易理解了。通过动手实践,学生领悟到科学需要学习,更需要创造的道理以及现代社会中必须具有的合作、团队精神。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基础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被誊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多年如一日地探究着仅有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良水稻,最后终于创造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人类的光明,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究、失败、再探究,终于发明了电灯。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灵魂,科学探究能力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讲到 “三大战役”时,我就组织学生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特别瞻仰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碑”,让学生看一看保留下来的当时的一些战斗画面,听一听讲解员对当时激烈战斗的描述,仰望纪念碑,联想先辈们的英雄业绩,许多同学深受感动和教育。二是要给学生尽量多的实践机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在讲到“改革开放”时,我就指导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庭或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或问自己的父母长辈,或问亲戚邻居;或走访乡村干部,或走访乡镇企业;或看城镇街道楼房的日新月异,或看农村生活、文化水平的节节攀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翻阅相关的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活动,写成历史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最后组织学生把各自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通过历史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寓科学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以积极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同时能以科学家们的敬业、爱业的精神鞭策自己,增强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高中语文课堂逐步摆脱了“师传生受”的单一模式,各种形式的讨论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自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从各种教学比武、教学展示、教学示范的实际操作和实际效果看,高中语文课堂讨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承认,从大量的公开课来看,客观上反映出来的假定主要有:每篇课文都值得讨论,每堂课都可以有讨论的亮点;每位学生都喜欢讨论,讨论最能体现学
题目:(2007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理科第16题)安排3名支教老师去6所学校任教,每校至多2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讲解:据了解,学生普遍使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见解法1)。我们的体会是知识经验能引导出更多、更接近问题深层结构的解法。  解法1:(加法)依题意,分配方案有两种情况:  (1)3名教师分到3所学校,每校1人。这相当于从6所学校取3所作为接收单位,得A36=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双方面成功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物理与学生生活、自然以及社会的联系,并倡导自主性学习与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1 -01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问题有
摘 要: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特性、深度和广度的策略和措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
学了《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之处。  两首诗都形象地再现了初夏农忙的景象。  《四时田园杂兴》全方位地再现出农民们繁忙的生活情景:一是从早到晚忙。白天夜里,人们没有闲暇,不是到田里去清除杂草,就是将麻捻成麻线。二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忙。就连不懂事的小孩,也在桑树阴下学大人种瓜。《乡村四月》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初夏农忙的情景,但诗人以极简省的笔墨将农忙画面很干脆
摘 要: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相互统一的,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有关实例,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难易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激活思维;课堂氛围;提问艺术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1 -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
从考试角度看,历史高考备考复习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提高应试能力。而提高应试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结构。笔者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多年,下面就从实践层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构建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内容。    一、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1.晚清政府统
摘 要:教师需要构建“乐学”课堂,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感受到自身的提升而获得心灵上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乐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7 -01     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课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试着从美学的角度,通过论述艺术真实、美学熏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真实;美的享受;情感  中国分类号:.2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9 -02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新课标所提出的精神“让学生与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吃透教材。    虽然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颇多,如管理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但笔者认为,教师因素在诸因素中是个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目标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不分,都会影响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