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信息时代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验证者的我,对塑造幼儿教师创造型角色谈谈以下看法:
首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最后,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儿童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一、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
幼儿的显著特征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教育者发现孩予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比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操作时,不要过多介入活动,而是用一个善教者的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在随意摆弄中发现问题。有时幼儿不按教师的意图操作,只要没有危险,可以让幼儿大胆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幼儿们的理由会让你大吃一惊,如:他们饶有兴趣地不停摆弄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他给我们的解释为:小棍子是“给老虎喂食的机关”;方盒是“人兽语言翻译机”……这正是幼儿们创新思维的体现。而作为教师要去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观察其行为,也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一种观察记录,这种观察记录或许会成为教师、家长和儿童的共享资源,成为教师了解、认识儿童并与儿童一起制定活动策略的依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者,而是幼儿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互动,而互动的内容就是儿童的活动本身。教师全身心投入幼儿的活动,把自己看作是幼儿集体中的一员,惊奇着儿童的惊奇,体验着儿童的体验。同时,在参与幼儿活动中还要做一个问题的收集者。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发放进步的灵魂”。在这个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作为创造型教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幼儿都具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幼儿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发展。并让每个幼儿都能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发展。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工作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幼儿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实到实处
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活动中,由于幼儿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往往也与教师预想的不完全吻合,因此要根据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地调整与补充,而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既能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这过程中,让幼儿们自己作出选择,自主进行各种活动,而教师要会适时介入儿童的活动中,给他们提供指导,支持他们、激励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幼儿最重要的是兴趣。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让幼儿产生问题,寻找答案。教师的任务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教师的任务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帮助幼儿聚焦于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形成假设,使幼儿发现的各种问题更具有吸引力而激励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观察到七八个男幼儿在一起热烈地议论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情节,有的幼儿用于势扮喜羊羊,有的扮灰太狼,观察到幼儿们这一兴趣点后,我便请幼儿搜集有关这一动画片的玩具、图片,开办一个小小展示会,会上幼儿们兴奋地相互介绍着自己,的卡通人物及片中的有关情节,在这热烈地讨论中,我又组织幼儿创编了体育活动“星球大战”。在这个游戏中,由于经常出现混战现象,于是我引导幼儿想办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正义力量、邪恶力量的标记。在我的启发帮助下幼儿们拿着自制的武器,戴上“喜羊羊”、“灰太狼”等标记,尽情地相互躲闪追逐,同时不断丰富创新游戏内容:用轮胎搭建隐蔽物,还利用树干、建筑物藏身,并能勇敢地营救自己的同伴,延伸游戏情节。正因为活动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状态极佳,达到了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很少,但却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并且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操作时间,让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形成了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模式。
学习型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对自身职业的要求。其次,学习型教师应当将学习贯彻在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反思。第三,教师可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或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信息,并经常与教师、专家共同探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角色观念的更新,促进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传统的知识传授的师生关系将改变为崭新的互动互长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幼儿将走向交往和对话的时代。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努力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状,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幼儿在更多探索发现的空间当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
首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最后,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儿童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一、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倾听者、参与者和伙伴
幼儿的显著特征是好奇心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教育者发现孩予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比如我们在组织幼儿操作时,不要过多介入活动,而是用一个善教者的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同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在随意摆弄中发现问题。有时幼儿不按教师的意图操作,只要没有危险,可以让幼儿大胆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幼儿们的理由会让你大吃一惊,如:他们饶有兴趣地不停摆弄着一个方框盒子和一根小棍子,他给我们的解释为:小棍子是“给老虎喂食的机关”;方盒是“人兽语言翻译机”……这正是幼儿们创新思维的体现。而作为教师要去认真倾听幼儿的语言,观察其行为,也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一种观察记录,这种观察记录或许会成为教师、家长和儿童的共享资源,成为教师了解、认识儿童并与儿童一起制定活动策略的依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者,而是幼儿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互动,而互动的内容就是儿童的活动本身。教师全身心投入幼儿的活动,把自己看作是幼儿集体中的一员,惊奇着儿童的惊奇,体验着儿童的体验。同时,在参与幼儿活动中还要做一个问题的收集者。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发放进步的灵魂”。在这个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作为创造型教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幼儿都具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幼儿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发展。并让每个幼儿都能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发展。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工作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幼儿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实到实处
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
《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活动中,由于幼儿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往往也与教师预想的不完全吻合,因此要根据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地调整与补充,而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既能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这过程中,让幼儿们自己作出选择,自主进行各种活动,而教师要会适时介入儿童的活动中,给他们提供指导,支持他们、激励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幼儿最重要的是兴趣。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让幼儿产生问题,寻找答案。教师的任务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教师的任务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帮助幼儿聚焦于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形成假设,使幼儿发现的各种问题更具有吸引力而激励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观察到七八个男幼儿在一起热烈地议论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情节,有的幼儿用于势扮喜羊羊,有的扮灰太狼,观察到幼儿们这一兴趣点后,我便请幼儿搜集有关这一动画片的玩具、图片,开办一个小小展示会,会上幼儿们兴奋地相互介绍着自己,的卡通人物及片中的有关情节,在这热烈地讨论中,我又组织幼儿创编了体育活动“星球大战”。在这个游戏中,由于经常出现混战现象,于是我引导幼儿想办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正义力量、邪恶力量的标记。在我的启发帮助下幼儿们拿着自制的武器,戴上“喜羊羊”、“灰太狼”等标记,尽情地相互躲闪追逐,同时不断丰富创新游戏内容:用轮胎搭建隐蔽物,还利用树干、建筑物藏身,并能勇敢地营救自己的同伴,延伸游戏情节。正因为活动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状态极佳,达到了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很少,但却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并且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操作时间,让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形成了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模式。
学习型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对自身职业的要求。其次,学习型教师应当将学习贯彻在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反思。第三,教师可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或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信息,并经常与教师、专家共同探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角色观念的更新,促进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传统的知识传授的师生关系将改变为崭新的互动互长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幼儿将走向交往和对话的时代。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努力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状,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幼儿在更多探索发现的空间当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中心幼儿园)